葉金鑫
(福建省建甌市迪口老區(qū)中學,福建建甌 353133)
英語時文閱讀內容涉及社會各個層面,既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又富有時代氣息。初中階段開展英語時文閱讀能夠豐富學生的閱讀資源,豐富學生的英語知識,是英語教學的良好補充和延伸。
分析初中英語閱讀教學過程,我們會發(fā)現(xiàn)部分教師忽略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只注意自己的“主角光環(huán)”。在初中英語教學中,許多教師對閱讀語篇的描述“非常細致”,詳細說明了每個句子和每個單詞,卻忽略了閱讀語篇的整體性和上下文的聯(lián)系性。由于閱讀語篇的思維結構沒有被充分解釋,一些學生不能正確認識英語閱讀的作用,認為英語閱讀只是為了積累詞匯和學習語法知識。
一些教師認為花費時間在課堂內外進行大量閱讀并不一定能提高學生的考試成績,所以,為了讓學生有充足的時間去學習教材中的知識,教師會花費大量精力圍繞教材“精耕細作”,希望學生的考試成績有顯著提升。學生在機械重復的知識點訓練中,基本沒有時間閱讀,雖然將生硬的知識點印在腦海,但是沒有積累英語知識并將其運用到實踐中的能力,不利于對英語語感的培養(yǎng)[1]。
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部分教師仍然采用先解構文章,再單獨講授語言知識點的方式。這種教學方式沒有考慮文章的種類,把教學重點放到詞句的講解上,學生沒有從整體上理解和把握語篇內容,不懂得語篇傳遞的信息和背景知識。同時,教師單獨講授知識點,在沒有有效的閱讀策略和閱讀技巧指導的情況下,學生的閱讀能力得不到有效發(fā)展,從而降低了學生閱讀理解的準確性。
英語是表達思想和情感的語言工具,如果教師只注重對語言知識的講解,將導致學生忽視語言的文化背景。這將會使學生雖然理解了每個詞、每句話的意思,卻沒有深入了解語篇的文化背景,無法把握作者意圖。另外,當語篇中出現(xiàn)一些英語俚語、固定用法的時候,學生會出現(xiàn)翻譯不準確的情況,不利于他們對文章進行理解[2]。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化,中考的英語閱讀不僅考查學生的語法、詞匯等基本知識,還要求學生深入了解一些社會熱點話題和英語國家的風土人情等。但是,與中考考核內容不匹配的是,在平時的教學中,教師對學生的英語訓練只是集中在語法、詞匯方面,學生在機械地學習語言基礎知識的過程中,沒有學習相對應的閱讀方法,自然無法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甚至會對英語閱讀產生反感[3]。
新課程改革要求學生掌握英語學習的方法,因此,教師應選擇一些符合需要的時文閱讀語篇,讓學生在閱讀中了解更多英語國家的文化,進而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提高他們對英語閱讀的積極性。比如,教師可以運用恰當的英語報刊向學生介紹社會熱點、人文精神、娛樂新聞等,這不僅能將學生的被動閱讀轉化為主動閱讀,更能營造濃厚的閱讀氛圍,在無形中促進學生良好閱讀習慣的養(yǎng)成。
教師如果能將時文閱讀語篇中的社會熱點和教材中的閱讀語篇相對應,就能讓學生看到更廣闊的世界,有利于學生英語思維的提升和閱讀能力的提高,在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閱讀習慣的同時,也促進了他們英語綜合素養(yǎng)的提升。
為了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使他們保持對美好世界的向往,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選擇難度適當、情感價值適合的英語時文閱讀材料。尤其是在學生接觸時文閱讀的初期,教師應當盡量選擇一些簡短有趣、真實新穎、貼近生活的題材,讓學生通過閱讀學習體會中外文化的差異。例如,教學七年級上冊Unit 4 Section B中討論衣服顏色的相關內容時,教師可以搜集《21世紀學生英文報》中關于服裝設計、時尚走秀的內容,讓學生通過閱讀這些內容,看到中外文化背景下服裝和審美的差異。隨著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教師要逐步過渡到社會政治、文化經濟、科普體育等方面,既幫助學生樹立英語閱讀的信心,又讓學生利用時文閱讀開闊視野,提高思考問題的能力,進而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例如,九年級上冊Unit 4 Amazing Science的Section A的對話中有關于電腦游戲的評論,教師可以在《21世紀學生英文報》中搜集一些關于學生癡迷游戲的社評,讓學生就此話題展開閱讀,在閱讀中思考如何處理游戲、生活與學習之間的關系[4]。
無論是初期短小精悍的英語時文閱讀,還是后期長篇的時文閱讀語篇,教師都要精心挑選,使閱讀語篇具有實用性和趣味性,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并利用時文閱讀語篇促使學生提高英語思維和閱讀能力。
教師通常從報紙、雜志上選擇適合學生的語篇。這些閱讀材料簡明扼要,這是因為新聞報道一般采用“5W原則”來寫作。因此,教師在引導學生進行時文閱讀時,也要讓學生帶著“5W”去閱讀,也就是讓學生在閱讀后弄清楚who、what、when、where和how。
初中生的英語詞匯積累和語法基礎畢竟有限,他們在進行時文閱讀時會遇到不認識的詞或者難以理解的語句,教師要提醒學生不要因此停下來,而應繼續(xù)閱讀,嘗試聯(lián)系語篇的上下文來理解這些內容。
另外,在英語時文閱讀過程中,教師要根據文體的不同引導學生采用瀏覽、略讀、精讀的方法來完成閱讀。比如,閱讀某事件的報道文章時,要從時間、地點、人物、事件、原因和結果入手,找到這些關鍵語句以完成閱讀;閱讀科普短文時,要在文章中找到主旨句,然后觀察文章的層次結構、表達方式,找到快速獲取信息和知識的方法,不斷提高自己的閱讀能力。
課內時文閱讀即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就某一篇時文指導學生進行精讀。每周安排一個課時進行英語時文閱讀,不僅保證了英語閱讀教學的正常開展,還能幫助學生解決閱讀中遇到的難題,同時有助于教師就某一種閱讀方法進行集中講解,強化學生的閱讀學習效果。
課外時文閱讀就是學生利用課內閱讀學到的方法進行自主閱讀。時文閱讀能力的提升僅靠課內講解精讀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學生在課后進行拓展和運用。當時文閱讀真正有助于學生開闊眼界、提升語言能力,才能起到讓學生主動閱讀的作用。課外時文閱讀正是從合理、有效的角度出發(fā),讓學生愛上閱讀,積極發(fā)展閱讀能力的方法。
英語時文閱讀不僅能幫助初中生了解世界發(fā)展的最新趨勢,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yǎng),還能有效增加學生的英語詞匯量,提高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是提升學生英語學習水平的有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