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杉
【摘 要】 時代的進步推動了教育的信息化,信息技術在教學中逐漸取得了更為廣泛的應用,為教育體系的逐漸完善提供了更有力的支持。而對于初中語文教學來說,信息技術的加入為教學提供了更多選擇,在整合中實現(xiàn)了高效的教育發(fā)展??梢哉f,信息技術讓課堂擁有了更多的教學路徑與教學模式,在深化改革的過程中逐漸轉變了學生的學習方式。這種改變也需要教師對信息技術有深刻、廣泛的認識,從而將信息技術與初中語文教學融合在一起,在凸顯教學優(yōu)勢的同時能夠提高初中生的知識水平,創(chuàng)造出高效化、信息化與和諧化的語文教學環(huán)境。
【關鍵詞】 信息技術? 初中語文? 高效課堂
現(xiàn)代化的信息技術具有極其廣泛的適用性,在教學的各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應用,取得了不錯的成效。而在初中語文教學中融入信息技術,不僅改變了常態(tài)化的教學方式,也讓學生學習語文的方式趨于多元化,體現(xiàn)出了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下文著重探討了不同的信息技術應用策略,以期加深學生對語文的理解,促進課堂的高效化發(fā)展。
一、巧用信息技術,更新課堂教學理念
教師作為教育的主導者與實施者,在語文教學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有一些教師對新鮮事物的接受能力不高,即使應用信息技術也只是做授課的ppt、播放投影儀這類簡單的活動,這不能發(fā)揮信息技術的優(yōu)勢。教師要提高自己對信息知識、技術的接受能力,能夠在教學中勇于嘗試新的教學方式,從而取得理想的應用效果。因此,信息化在語文教學中的展開首先需要從教師隊伍入手,應積極更新教師的教育觀念,提高其對新時代教育理念的認識,結合信息技術的教學現(xiàn)狀與科學的教育理論,促進他們轉變傳統(tǒng)思想,更好地在教學中融入信息化理念。
如,學校應對教師隊伍定期展開崗位培訓,從前沿的信息教育理論的介紹到新的教學方式的講解,努力讓更多的教師熟悉信息化的教育過程,使其意識到信息技術的高度應用價值。另一方面,還可以讓應用較好的教師講課,分享信息技術的應用經(jīng)驗,以及其在語文教學中相對傳統(tǒng)教學模式具有的優(yōu)點。此外,理論的學習也需要實踐進行補充,可以讓教師們在語文教學中試點采用新的信息技術教學方案,設計具體的教學計劃。在教育思想的更新下,信息化的語文教學具有更強的競爭力,一些教學活動、教學計劃的開展更加順利,整體的教學效率與質量也隨著觀念的更新而逐漸提高。
二、巧用信息技術,提高課堂的吸引力
信息技術的應用讓初中語文教學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知識的展現(xiàn)過程變得更有趣,呆板的文字擁有了更多的載體。特別是電子白板的應用,充分展示出了信息技術的優(yōu)勢,學生在語文學習中能夠實時做出標記,將知識關聯(lián)起來,還能進行高效的課堂互動。另一方面,信息技術的加入也讓語文課堂教學環(huán)境得到優(yōu)化,知識文本能夠轉化為更適合的語言環(huán)境,動畫、視頻等形式更能夠將教學素材進行有效的整合,強化學生的直觀學習感受,讓學生收獲了更多元的學習體驗,利于初中生思維與情感的發(fā)展,課堂具有了更高的吸引力。
如,《天凈沙·秋思》的學習中,教師就可以利用信息技術進行模型創(chuàng)建,進而展開單元劇演示,或者通過VR技術進行情境模擬,使學生在學習中產(chǎn)生更高的代入感。這時,學生能夠將文字的閱讀體驗與情境模擬聯(lián)系起來,在代入中產(chǎn)生更深的情感共鳴,理解書中人的悲愴與凄涼,整個文本營造的意境升華了學生的體驗。另一方面,情境背景下也能加入合適的背景音樂或聲效,在風沙聲、馬蹄聲、鴉語聲的組合下,學生能夠更好地組合詞句,獲得更為深入的學習感觸。信息技術這一手段促進了語文課堂的發(fā)展,其內容與形式都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其相較于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更加有趣、高效,活化了排列在教材上的文字,具有更強的感染力。
三、巧用信息技術,實現(xiàn)深度課堂互動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許多教師未能建立完善的課程資源體系,甚至連ppt課件都是從不同的教學資源信息庫找的,不能與學校的、自身的教學計劃相匹配。因此,信息技術的融入也體現(xiàn)對多方課程資源的吸納上,教師可以基于校園網(wǎng)、家校通、qq、微信等平臺進行教學展開,并在教學中進行自身的資源組合與教學設計,學習公眾號推流的模式進行本校專門課程資源的推送,并附上國內外對某一主題的課程資源的鏈接,拓展學生的知識視野。另一方面,微課、在線授課等形式也能對信息平臺教學進行補充,有利于學生在學習中充分利用空閑時間,在網(wǎng)絡交互中實現(xiàn)高效的知識與思想互動。
如,在《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一則新聞的學習前,可以通過微課的形式進行課前預習,讓學生對授課內容有大致的了解。在學習中,教師就可以在平臺中引入外部資源,從新聞這一種文體類型的介紹與舉例,到橫渡長江的歷史背景與戰(zhàn)略意義,都可以是教學與拓展學生視野的材料。另一方面,也可以讓學生在評論區(qū)、課程交流群討論學習中的問題,充分發(fā)揮出信息技術的教學輔助作用。最后,還能結合課后復習,高效地利用學生的時間。信息化的教學平臺讓語文教學內容更加豐富,有利于學生在閱讀中積累素材、擴充知識儲備,從而在學習中汲取知識養(yǎng)分,提高其語文知識素養(yǎng),促進學生的不斷發(fā)展與進步。
總之,教師需要以信息技術為載體,讓語文學科發(fā)揮出更好的育人功能,促使學生在理解文字的過程中傳承民族文化與民族精神,連接個人的思維培養(yǎng)過程來提升學生自身的綜合素質水平。另一方面,信息技術的使用使傳統(tǒng)的語文課堂變得更生動有趣,富有活力的教學氛圍能夠進一步改變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引出初中生對語文的學習熱情。
參考文獻
[1] 楊立先.淺析初中語文信息技術高效教學策略[J].中國新通信,2020.
[2] 梁艷.巧用電子白板,讓語文課堂高效愉悅[J].華夏教師,2020.
※本文系2020年南安市基礎教育教學改革專項課題《信息技術助力高效課堂的實踐研究》(課題編號:NJYZ2020—60)論文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