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逸賢
(廣東省汕頭市潮南區(qū)陳店鎮(zhèn)溝湖學校 廣東 汕頭 515000)
小學生年齡小,有著豐富的想象力和強烈的好奇心,對事物的認知通常以形象思維為主。情境教學是老師結合小學生的學習特點和年齡心理特征探索出的一種新型教學模式,老師有目的的為學生創(chuàng)設具有情緒色彩的、生動具體的場景,使學生激發(fā)起情感體驗,從而使學生在情境中更輕松的理解音樂內(nèi)容,增強了音樂課堂的生動性、趣味性。那么如何在音樂課堂開展多樣化的情境教學呢?
小學音樂是一門藝術類學科,而語言則是教學中最平凡的教學工具,語言同音樂一樣具有強大的感染力,給學生帶來美的體驗。作為小學音樂老師可以借助語言藝術來引導學生走進想象情境,用語言的感染力帶動學生的思想和情感體驗,使學生跟隨老師的語言引導展開聯(lián)想和想象,將原本抽象的音樂旋律在腦海中形成生動的景象,從而使學生沉浸在情境中,感受到音樂做的旋律美、節(jié)奏美,增強了學生的學習體驗,大大提升了學生對歌曲的理解。以三年級下冊“風鈴”這首曲目,老師用富有感染力的語言藝術帶領學生走進風鈴的世界,想象微風拂過風鈴時的場景,中風吹動風鈴時的場景,強風吹打下風鈴的場景,使學生用想象填補抽象的音樂內(nèi)容,進而更加深刻的體會到不同風速下風鈴的因色、力度上存在著明顯的差異,然后伴隨本首曲目,學生更加深刻的感受到節(jié)奏的強弱規(guī)律,區(qū)分出音樂的節(jié)奏,使學生取得了事半功倍的學習效果。
知識來源于生活,在生活中隱藏著許多音樂元素,老師可以結合教學內(nèi)容引入生活素材,為學生創(chuàng)設熟悉的生活情境,使學生在生活情境中去聆聽和感知音樂作品的內(nèi)容,從而調(diào)動起學生的情感意識,使學生的思維變得活躍起來,提升了學生的音樂學習興趣。以《春天來了》這首圓舞曲為例,老師為學生展示出春天獨有的一些畫面,引導學生從發(fā)芽的樹枝、早春的迎春花、悄悄冒出頭的嫩綠的小草中去感知春天的美,使學生徜徉在春天的氛圍中,喚醒了學生的輕松、喜悅的心情,進而在聆聽這首曲目時將情感融入音樂理解中,感受到圓舞曲借助節(jié)奏展現(xiàn)出的輕快情緒,對圓舞曲3/4拍子的旋律特點擁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游戲是深受小學生喜愛的活動類型,也是學生進行知識學習的有效工具,老師可以結合教學內(nèi)容為學生設計音樂游戲,使學生在音樂游戲中不知不覺的掌握了音樂知識,既增強了音樂教學的趣味性,同時也調(diào)動起學生的音樂學習興趣,為學生打造出寓教于樂的高效音樂課堂。以《漁光曲》這課為例,本課的重點是引導學生認知并了解“拍號”,學會演唱這首曲目,老師結合本課教學目標為學生設計了律動游戲,引導學生通過拍腿、捻指、拍手來為本首歌曲進行伴奏,使學生在生動有趣的律動游戲中輕松掌握了“拍號”,同時邊律動邊感受歌曲的旋律,從哼唱逐漸過渡到演唱,將拍子與歌曲中打漁的場景結合起來,使學生體會到音樂學習的樂趣,同時也拓寬了學生的知識視野。[1]通過這樣的方式,可以讓課堂變得充滿趣味性,學生也能充分參與到課堂教學中,從而讓課堂教學更高效。
隨著科技的高速發(fā)展,多媒體技術在教育教學應用日益廣泛,為小學音樂課堂帶來了無限的生機和活力。多媒體技術具有生動性、直觀性、靈活性的特點,不僅能夠強化學生的聆聽體驗,更能夠為學生帶來多重感官享受,使學生能夠更加深入的理解歌曲內(nèi)容,體會到歌曲中蘊含的情緒和情感,使學生取得了良好的學習效果。而且相較于傳統(tǒng)教學模式,多媒體技術為學生打造出的動態(tài)教學情境,能夠快速集中學生的課堂注意力,將歌曲的內(nèi)容以更直觀立體的形式呈現(xiàn)給學生,進而使學生在聲情并茂的動態(tài)情境中去感知、去理解,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體驗和學習效果。以《空山鳥語》這課的學習為例,在欣賞這首二胡曲目時老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為學生拓展王維的《鹿柴》這首古詩,使學生首先對空山深林擁有初步的認知,然后結合歌曲內(nèi)容為學生呈現(xiàn)空谷中鳥飛過的寂寥場景,喚醒學生的情感,進而在聆聽這首曲目時學生將形象的畫面與歌曲中呈現(xiàn)的意境進行重疊、融合,使學生體會到這首二胡曲目呈現(xiàn)出的“空山”“鳥語”的意境,感受到二胡的音樂表現(xiàn)力和歌曲中蘊含的表現(xiàn)內(nèi)涵,使學生對民族樂器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2]
綜上所述,在小學音樂課堂通過多樣化的情境創(chuàng)設快速吸引了學生的課堂注意力,激發(fā)起學生對音樂作品濃厚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走進音樂世界,在聆聽的過程中去感知美、體驗美,將個人情感融入到音樂理解中,加深了對音樂作品的理解,使學生在生動的教學情境中輕松高效的完成音樂知識學習。本文從上述幾個方面對小學音樂情境教學進行了探究,希望本文可以助力核心素養(yǎng)落地,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