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彩英
(廣東省廣州市番禺區(qū)市橋中心小學 廣東 廣州 511400)
當前,大多數(shù)小學都開設了勞動教育的課程,在理論方面的學習更重視對學生勞動素質的培養(yǎng),但很多學校仍然面臨著勞動資源十分匱乏的情況,這對全面培養(yǎng)學生綜合勞動素質十分不利。因此,教育工作者要對校內和校外的勞動資源進行有效的開發(fā)和充分利用,不斷地推動勞動教育事業(yè)向前發(fā)展。
勞動資源的定義始終都是有不同的說法,在多個說法之中,比較公認的是廣義和狹義兩個方面,廣義的是指充分利用讓課程目標得以實現(xiàn)的相關因素;狹義的勞動資源是指成為勞動資源最直接因素的相關來源。在新課改不斷深入的情況下,對課程資源有了新的認識和要求,即學校對課程資源進行整合時,要以積極的態(tài)度把課程內容與現(xiàn)代社會、學生日常生活以及科技發(fā)展相互融合,這樣能激發(fā)他們在勞動教育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更好地參與課外實踐活動,并且能把課外的資源轉變成為學校的相關教育資源,為課程內容的實施提供了便利。
2.1 學校課程的資源。勞動教育課程資源主要包括老師與學生,還有學校發(fā)的與勞動相關的教輔材料、教育教材;學校里的設施與場所,例如圖書館、實驗室、實驗基地和教室等;學校組織的勞動等活動,例如幫扶慰問、文藝演出和實驗學習等;還有校風校級、學生團體以及師生之間的關系等,這些都是勞動教育的資源。
2.2 家庭課程資源。主要包括學生家長、學生使用的學習用具、家中所有的書籍與報刊,還有電腦、電視;學校開展勞動教育課程都是離不開家長的配合和支持的,因此老師在為學生組織實踐活動時,也是要有家長協(xié)同學生一起完成的,可以這樣說,在某些程度上學校資源與家庭資源是共享的。
2.3 社會課程資源。勞動教育的社會資源包括的十分廣泛,有城市的展覽館、博物館和科技館,此外還有黨群機構、工程與社會設施等。還包括人文景觀、自然資源、民族風情以及農業(yè)生產的農業(yè)資源等。這些資源為學生提供了校外勞動資源。
3.1 立足于學校資源的利用和開發(fā)。學校是學生學習和生活的重要地方,他們平均每天在學校的時間超過了8小時,學校給了學生最持久與印記最深的教育。因此在實施勞動教育的時候,要充分利用和挖掘學校所有的教育資源,要讓老師把精力放到利用與開發(fā)課程資源之上??梢哉f,最有優(yōu)勢的資源就是學校資源,它具有很高的安全性,還有深刻的教育性,讓學生能在學校與老師的看護下完成相關的學習教育。
3.2 加強家庭資源的合作。在學生受教育的層面,家長是不可或缺的資源,除了學校,學生是與家長接觸時間最多的,其受到家庭的影響也是巨大。對學生來說家庭的勞動教育更加便利,從事簡單的家庭勞動,就能提高動手的能力。家長在家庭從事勞動的時候可以對學生進行引導,以身作則,讓他們從小就受到勞動的影響,成為重要的課程資源。有了家長的幫助,更有利于學生學習知識和身心健康的成長。
3.3 開拓社會資源課程。新課改是一項十分龐大的育人工程,不僅是學校、老師、學生的努力,還需要社會積極的參與。社會各界應為學校提供一些服務,提供一些勞動資源給學校,讓學校能擁有可以使用的社會勞動資源,為勞動教育創(chuàng)造出更多的機會。
3.4 開辟校外實踐基地,整合勞動資源。學??梢猿浞掷帽镜剞r村的資源,和當?shù)氐霓r業(yè)特殊的養(yǎng)殖、種植大王達成合作的關系,開發(fā)技術和勞動教育活動的校外實踐基地,讓學生參加一些農業(yè)方面的勞動。例如,學生可以進行農作物的栽培實踐,不但能學習除草方法,還可以學習栽培與采摘。指導老師要根據(jù)實際情況導入研究型的學習方法,幫助學生開展討論、研究等相關活動。同時,要帶領學生到科技致富收到很好成效的鄉(xiāng)村進行實地的考察,結合技術和勞動進行實踐教學,可帶領學生到糧食加工廠、養(yǎng)雞場以及蔬菜基地等,讓學生考察和學習這些地方生產經(jīng)營及科技致富的經(jīng)驗。
綜上所述,立足于學校資源的利用和開發(fā);加強家庭資源的合作;開拓社會資源課程;開辟校外實踐基地,整合勞動資源,通過對校內外勞動資源有效地開發(fā)和利用,讓學生更好地參與勞動實踐,培養(yǎng)他們的勞動技能和綜合素質,發(fā)揮了勞動教育的最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