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勇
(新疆尉犁縣第二中學 新疆 尉犁 841500)
從核心素養(yǎng)的視角看,培養(yǎng)初中生在歷史教學中的自主學習能力是一件刻不容緩的事情。因為隨著時代的發(fā)展,教育改革不斷深入,對教學的要求已經與過去很不相同,如果還采用傳統的歷史教學方式,不從中尋求改變,那么教學效果時會大打折扣的。
目前,初中歷史教學現狀并沒有很理想,但是已經處在一個積極求變的狀態(tài)。傳統的教學方法,即由老師作為課堂的主體,一股腦、像“填鴨子”式地傳輸給學生知識的教學方法已經十分落后,跟不上時代發(fā)展潮流了,甚至在這個強調培養(yǎng)學生綜合素質的時代來看,有點顯得不合時宜。當一件事情走到似乎已經無路可走,似乎走到了絕境的時候,那么可以大膽猜想變化一定隨之而來?,F在的初中歷史教學正處于這種情況。
所以,變化已經在產生。初中歷史教學的課堂已經從以教師為中心逐漸轉向以學生為中心。雖然這個變化的結果將十分漫長,在這個過程中還有許多困難需要克服。但是相信隨著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策略的不斷完善,在不久的未來,教師只一味傳授知識,而學生只不斷機械地接收知識、缺乏獨立思考能力,過分依賴教師的現狀會被打破。而我們也將看到在教學中已經不僅僅局限于學生的成績,而是追求學生的全面發(fā)展的教育界的全新面貌將被師生攜手呈現出來。
2.1 培養(yǎng)學生對于歷史的興趣,激發(fā)其探索歷史知識的好奇心。我們都知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因此教師首先需要通過聲情并茂地講解,讓學生至少不會被“勸退”,不能只一味地以學習成績?yōu)橹行?,不斷地灌輸考試重點,讓學生感到乏味無趣,反而對學習成績的提高沒有益處。所以對于教師,怎么培養(yǎng)學生對于歷史的興趣是一門學問,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創(chuàng)新,積極求變,努力讓課堂變得更加有趣,讓學習能夠想要主動地去探索歷史背后的真實,有好奇心地面對歷史的知識,只有有了想要去探索的好奇心,學生才會更加想自主學習,那么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就會變得簡單且高效[1]。
2.2 更新教學觀念,改進教學手段。教育改革正在不斷深入,以適應時代發(fā)展與響應國家的要求。因此教師需要及時地更新教學觀念,如不能停留在以前以灌輸知識為主的教學理念,過分片面地追求成績,只想把知識點都教給學生,忽略歷史背后真正對一個人思維有用的歷史思維與歷史觀[2]。如果沒及時更新教學觀念,可能就會出現類似于這種本末倒置的情況。除了教學觀念以外,教師還應該及時地改進教學手段,打造更加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法。如情境教學法,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感知歷史,體驗歷史,從而提高歷史的教學效率,讓學生對歷史有一種足夠的熱情和興趣,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例如,在課堂以外再創(chuàng)設一個生活中的歷史課堂,帶領學生走進歷史博物館,走進紀念館,讓歷史變成現實中真切可感的事物,讓歷史“活”起來,并且就“活”在我們身邊。
2.3 利用多媒體技術,營造課堂氛圍??萍颊诔跷覀兿胂蟮乜焖侔l(fā)展著。因此身為教師也要及時更新教學技術,學習在課堂中運用多媒體工具,讓圖片和視頻可以放映,呈現在學生的眼前,抓住學生的眼球[3]。對于歷史教材,如果只是照本宣科必定是無聊且乏味的,但是如果輔助一些圖片和視頻等其他比較有意思的資料,讓學生感到有趣,能夠營造一個良好的、輕松的課堂,讓學生既能夠高效地學到知識,又能夠享受這個學習的過程。讓整個課堂變得活躍,學生也能更好地體會到歷史的魅力。
比如在講三國時期的歷史,教師可以輔助視頻、圖片等,來講述三國背后一些比較著名的人發(fā)生的故事,這樣能快速地把學生的思緒抓回課堂,但是光是老師講課還不夠,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課下去查閱資料,查查三國背后還有什么故事,等上課的時候讓學生分享他們查到的故事,這樣也能讓學生在自主學習能力方面得到鍛煉。
2.4 培養(yǎng)學生歷史學科的核心素養(yǎng),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核心素養(yǎng)離不開價值觀念、品格和能力。我們教學的最終目的便是繞著這三方面展開。歷史學科的核心素養(yǎng),放在第一位的便是要培養(yǎng)學生的正確的歷史觀、國家觀、民族觀、文化觀,讓學生成為一個根正苗紅的青年,培養(yǎng)他們的品格,塑造一個正直的青年人,培養(yǎng)其自主學習能力。
比如在上侵略戰(zhàn)爭的歷史課時,我們需要讓學生了解到國恥勿忘,也要讓學生了解他們現在的幸福生活是得之不易的,是先輩們打拼而來的,也要讓他們知道身為青年人,他們所承擔的歷史責任——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任。
我知道初中歷史教學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或者可以說將永遠走下去。但是相信教學方式的不斷改變,將越來越適合我們的時代,我們的國家,以及我們的學生。而我們通過教學方式的改變,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相信我們培養(yǎng)出來的學生都將成為未來祖國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