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 劍
(江蘇省溧陽市南渡初級中學 江蘇 常州 213300)
由于初中物理課時較少,很多時候上完新課就已經(jīng)臨近放假。很多知識點如何不進行訓練的話,那就不利于學生的理解和掌握,更不要說要運用在中考之中。物理課堂的重要性毋庸置疑,那么除了新課教學以外,我們還要去探討哪些方面呢?筆者認為初中物理的習題課對于學生知識的掌握也是至關重要的,甚至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
新課的教學中學生了解了知識的來龍去脈,知道了知識點,理解了物理規(guī)律。而習題課就起到了鞏固知識,讓學生經(jīng)過訓練達到會靈活運用的地步。畢竟我們還是要面對中考的,中考的考察主要以解題的形式展示給學生。學生要在規(guī)定時間里答對每一道題,那就需要我們教師有針對性的訓練,才能提高學生的正確率。所以我們的習題課不能是簡簡單單的做做題,講講題,更要有針對性,更要有認真的課堂設計和優(yōu)化。
首先習題課我們可以分為常態(tài)習題課和中考的復習習題課。常規(guī)習題課就是在新授課結束后針對每一節(jié)課的內容進行系統(tǒng)的復習和習題講解。其實這類習題課,無外乎就是針對我們的新授課進行概念的辨析,規(guī)律的應用。但是每個老師上出來的效果去不盡相同。有教師講了一道題解決了一類問題;有的教師講了半節(jié)課才解決了一道題。這就導致了我們的習題課的效率,我們其實更要在習題課的優(yōu)化設計上多畫點功夫。而不是拿的題目講題目。比如我們在講解牛頓第一運動定律的習題時,很多學生對于“保持物體原有的運動狀態(tài)”這個不是很理解。本來這個定律就是利用實驗加推理的方式得出。這對學生的理解就會有一定的阻礙,再加上學生對于生活中的現(xiàn)象背后的物理實質的理解不是很通透就會更加阻礙學生對這個概念的辨析。如果教師只是強調“上拋的粉筆到達最高點時,我們認為是靜止的,所以所有力都消失就要保持靜止狀態(tài)”。那當學生遇到“踢足球時,足球沿著曲線運動,最終落回地面,請問當足球運行的最高點時,所有的力都消失,足球會怎么樣?”這樣的問題時,學生就會延續(xù)教師的思維,認為足球會靜止,這樣就產(chǎn)生了錯位。
其實產(chǎn)生這樣的錯誤的原因根本上是因為教師沒有把自己的定位理解清楚,沒有做好“授業(yè),解惑者”這個角色的作用。僅僅是從現(xiàn)象到現(xiàn)象,沒有從現(xiàn)象到物理本質再回歸現(xiàn)象,這樣就造成學生只會做原題,一旦題目發(fā)生變化,學生很容易出錯。如果我們將講解題目的思路換一換,在分析粉筆的狀態(tài)時候我們分析出最后的狀態(tài),再進行規(guī)律的應用就能更好的避免錯誤。所以我們在進行習題課的訓練時候,我們更加要對這節(jié)課的課堂知識、習題等進行優(yōu)化、設計和研究。
我們在習題課的講授過程中首先要注意學生才是主體。你不能代替學生去思考,不能代替學生去結題。尤其是在規(guī)律的運用這類題型。每個學生都是獨特的人,都是有獨立意義的人。我們教師其實更應該去重視學生自己的想法,在課堂上調動學生的主動性。講解習題時也要給學生犯錯的機會,不能老是強調“這個題目我講過了,為什么還錯!”,這類消極的語言。只有給學生自我反思、自我思考的機會,學生才會真正把知識點掌握好,規(guī)律運用好。也只有立足這點我們的課堂優(yōu)化設計研究才有進行的必要性。
習題課的優(yōu)化設計更要注意一節(jié)課的整體目標達成度,因為自己的教學風格養(yǎng)成不是一節(jié)課或者兩節(jié)課,而是長年累月的積累。課堂的優(yōu)化設計研究也不是一撮而就的。只有在課后針對每次習題課優(yōu)化設計的目標達成度上進行細致的探討,我們才會發(fā)現(xiàn)這節(jié)課以后可以哪里更為優(yōu)化,哪里可以提高下深度……所以建立自己習題課的目標達成度,進行系統(tǒng)分析這個是我們優(yōu)化設計的第一步。只有做好這第一步才會有后續(xù)的成功。其實習題課也可以分為好幾種,常態(tài)的新課習題,單元習題,甚至是中考習題。每種習題課的目標達成度也不盡相同,我們要有針對的樹立自己每節(jié)課的目標。不好高騖遠,也不淺嘗輒止,要做到有針對性。比如新課的習題課我們就針對新課內容進行訓練,不要多加拓展。而單元復習課更要注意單元結構的系統(tǒng)性,注意本章知識的前后聯(lián)系,做到要有適度的提升。中考的習題課更是如此,九年級的物理課堂可以說是爭分奪秒,在中考習題課的時候你還在糾結基礎知識的記憶問題,那么這個就會導致整個課堂的效率低下。
習題課的傳授還要注意整體課堂的統(tǒng)一度,由于習題課一般安排在新課結束,或者章節(jié)復習時候,所以一定要認真?zhèn)湔n。例如章節(jié)習題課,我們要注意一節(jié)習題課的整體。這個整體包括知識結構的整體,還包括學生的整體。章節(jié)知識的習題課重在全面復習,側重點復習,看起來這兩個詞語有沖突,其實我們要上好章節(jié)復習課,尤其要注意這兩點。整體知識全面性是我們習題課的基礎,中考也是如此不會有不考的課本知識點,所以我們章節(jié)習題課,要做到知識點全面。但由于中考的側重點不同,知識的掌握程度不同,這就得要求我們熟悉中考知識點考察程度,運用程度。這樣才可以針對本章節(jié)內容進行優(yōu)化,從而提升。另一個整體就是針對全體學生,章節(jié)復習重在提煉知識點,爭取讓每個學生都能有所收貨。這個要求看起來不高但是真正實施起來非常的困難。一個教室四十來位學生,有原來對基礎知識掌握的很牢固的,還有對知識點不太了解的,這就要求我們的選題要有針對性,不僅是針對年級還要針對本班級,每個班級的學生不盡相同。每個班級的學生學情也不同,我們切忌直接下載別人的學案直接印發(fā)給學生完成。甚至都沒看學科的版本會鬧大笑話的。所以我們要針對自己的學生設計適合他們的學案。其次設計學案的時候還要注意調動本班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是說題目越難越好,即使是中考題我們也會有基礎題。所以夯實基礎才是我們課堂上要注重的,難題也是在基礎上的變化。就像階段測試一樣我們不能一味追求難度,每次都把學生弄的像斗敗的公雞一樣,他們就慢慢的失去了信心,失去了學習物理的興趣。
所以習題課的結構非常的重要而不是簡單地講幾道題目,做幾道題目就可以了。我們在設置例題時要有梯度,慢慢拔高。例如在講解密度計這個概念的時候,雖然是習題課我們可以準備水、鹽水,讓學生觀察同一個長方體木塊在兩個液體里的漂浮情況,從而分析此時同一個木塊所受浮力大小關系,再延伸到水下木塊的高度之比和液體密度的關系如何,進而引導學生創(chuàng)建物理模型,引出密度計這個測量工具。這比直接做有關密度計的題目更能讓所有學生理解。本來枯燥的課堂由于實驗的存在讓學生提高了興趣,梯度的不斷提升讓基礎薄弱的學生有了接受的過程,還讓思維靈活的學生有了競爭性。我們在解決難題的時候最容易犯的錯誤就是只講本題,題目后面的模型沒有拿出來和學生交流。事實上我們物理很多題目就是在一個模型上不斷變化。比如在討論冰山在海水中熔化后海水會升高還是不變的問題,其實我們把它提煉下。假設冰山拿出海水后,海水不會流動,少了的體積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排開液體的體積。那海面是否上升就變成了,熔化后水的體積與原來排開液體的體積的比較,這樣就可以讓更多學生理解這類題目。我們很多時候也可以利用數(shù)學的模型來解決我們物理題目,比如在講解不準確的溫度計的時候我們可以利用數(shù)學的比例思維這行講解,講對應溫度和標記溫度進行比例運算,這對我們浮力中密度計水中高度之比和液體密度之比要有幫助,所以說我們看到題目不是看到題目,而是看到物理模型,也要嘗試讓學生去建立物理模型來解題,這樣不管題目如何進行變化,核心是不會發(fā)生變化的。講一題就解決了很多其他同類型的題目。效率就高了很多。為什么我們說老教師經(jīng)驗豐富,那就是他們善于整理,善于歸納,善于引導。我們平時要有習慣的收集些題目進行分類整理,這樣才能在講解習題的時候順利開展延伸,而不是枯燥的講解題目。
習題課其實使我們物理非常薄弱的一個環(huán)節(jié),新課教學有教本,參考用書。但是習題課卻沒有,習題課在我們物理中的比重是非常重要的,沒有它我們無法講知識進行提煉,沒有它我們無法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沒有它我們甚至不知道自己的課堂教學是否有問題。但是習題課的理論支持很少,公開課也很少涉及到習題課的教學,很多時候我們都是自己進行摸索。這樣就會造成失誤,就會浪費寶貴的課堂教學時間,所以這個很值得我們大家進行深入的探討。我們要針對物理新課的教學目標有計劃的設計題目,這是最為基礎的。我們也要針對中考的考點進行分析、歸納,這樣才會讓我們的習題課效率有所提升,我們還要還要對習題課的反饋有所了解,二次批改就是我們的法寶,這也對學生的聽課效率帶來一定的提升,畢竟每位學生還是希望自己能得到教師的表揚而不是批評。所以我們認真對待習題課的二次批改,而不是簡單的看一樣,最好能用不用顏色的筆再次批改,讓學生養(yǎng)成認真聽課,認真訂正的習慣。這從另一方面也提高了我們的課堂效率。
我們之所以要對習題課進行優(yōu)化設計研究,更多地目的在于可以讓學生有針對性的訓練,讓學生脫離低級的題海戰(zhàn)術。這就更要求我們教師得自己跳入題海,從每一節(jié)的習題課中帶給學生一定的提升。我們上習題課的目的不就是為了讓學生熟悉解題的思路,掌握解題的方法,提煉解題的策略嗎!相信很多教師對前兩點可以做的很好,但是卻忽略了第三點,這個解題的策略必須是學生自己的策略,而不是教師幫助分析得到的。這樣他才能在以后遇到難題時知道怎么去思考,怎么去入手,怎么去解決。而不是依葫蘆畫瓢,考試時候去想上課老師是怎么說的,好像是這么做,如果這樣的話學生能力就沒法得到根本性的提高,也就造成了我們的學生在解決難題時花時過多,正確率低下的問題。
所以我們做好習題課的優(yōu)化設計研究更顯得尤為重要,也顯得更為迫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