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曉菲 吳春霞
(1.中華全國總工會文工團(北京)北京 100009;2.首都經(jīng)濟貿(mào)易大學 北京 100070)
健美操在增強大學生身體素質、培養(yǎng)審美能力、提高藝術修養(yǎng)等方面具有十分顯著的效果,將豐富多樣的排舞元素通過合理的方式融入高校健美操教學中,既有利于豐富健美操教學內容,又有利于進一步激發(fā)大學生對健美操課程的學習興趣,進而有利于促進高校健美操教學效果的提升。
在我國高校傳統(tǒng)的健美操教學模式中,教師所選用的音樂形式通常是單一的鼓點音樂,如果將排舞元素融入高校健美操教學中,可以根據(jù)排舞音樂的變化特征對舞步進行適當?shù)膭?chuàng)新,使得健美操內容與表現(xiàn)形式變得更加豐富多樣。在排舞運動中,主要采用西洋音樂與民族音樂兩種,將排舞音樂引入健美操運動中,能夠大大改善健美操音樂的單一性問題,為健美操運動賦予更加鮮明的藝術特色。當代大學生基本上是“95后”,他們好奇心強,喜歡追求新鮮事物,注重個性化發(fā)展,而將排舞元素融入高校健美操教學中,正好符合當代大學生的這一心理特征,能夠更好地滿足大學生的學習需求[1]。另外,將排舞元素融入高校健美操教學中,一方面,能夠大大增加大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學習效果;另一方面,排舞運動具有休閑性、時尚性與健身性特征,能夠有效促進大學生身體健康水平的提升。在傳統(tǒng)的健美操教學中,教師通常只是簡單地向大學生講解健美操相關知識,并傳授其健美操運動的技術動作,難以充分發(fā)揮大學生的主體性,不利于大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而將排舞元素融入健美操教學中,不但教師有足夠的自我發(fā)揮空間,大學生也可以在學習的過程中,伴著排舞音樂,學到一些簡單的舞蹈技巧,做一些簡單的頭部、肩膀、手臂等動作,充分自由地展現(xiàn)自身的風格,同時還可以進行自主創(chuàng)造。
排舞的舞蹈形式與舞蹈內容更加豐富多樣,更加符合當代的體育健身理念,如果將排舞元素通過適當?shù)姆绞饺谌敫咝=∶啦俳虒W中,既有利于大大豐富高校健美操教學內容與教學形式,又有利于充分激發(fā)大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學生學習健美操課程的積極性,對大學生學習效果的增強具有十分顯著的作用,從而有利于促進大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2]。
在排舞運動中,需要大學生之間彼此合作才能完成一系列的技術動作,而且大學生在練習排舞技術動作的過程中,也會進行一定的情感交流。在排舞運動中,大學生既要充分展現(xiàn)自己的風采,同時也需要大學生相互配合、團結合作,以充分表現(xiàn)出團隊協(xié)作精神與強大的整體配合性,作為一個集體性舞蹈項目,排舞運動更加注重整體效果,只有大學生之間不斷配合、相互適應,不斷地進行身心方面的交流,才能呈現(xiàn)出更好的舞蹈效果。大學生在排舞運動中通過不斷學習、交流與溝通,逐步學會如何與他人合作、如何與他人相處,最終逐步實現(xiàn)人際交往能力的提升[3]??傊?,通過排舞元素與健美操教學的融合,有利于促進大學生社會適應能力與交際能力的發(fā)展。
要想真正發(fā)揮高校健美操的優(yōu)勢,就應該對當前我國高校健美操教學進行適當?shù)母母?,而將排舞元素融入健美操教學中,具有多方面的價值。排舞運動形式與內容雖然比較豐富,但是其基本動作都比較簡單,通常只需要對各種基本動作進行一定的變換與組合就能實現(xiàn)創(chuàng)新的效果,因此排舞運動更加適合在人群中開展,而且相對于健美操,其激烈程度與復雜程度也更小一些[4]。教師在將排舞元素融入高校健美操教學的過程中,可以先根據(jù)排舞與健美操的特點,安排一個導入學習過程,以實現(xiàn)排舞元素在健美操運動中的逐步滲透。
健美操運動主要是一些比較激烈的肢體運動,因此,在正式開始之前,通常需要做一些準備活動,以保證人體能夠更好地適應激烈的練習過程,從而降低運動損傷的發(fā)生概率,而健美操的準備活動主要包括拉伸、跑步等一些簡單的運動。大學生在做準備活動的過程中,由于動作簡單單一,而且需要反復進行,很容易產(chǎn)生厭倦、松懈的心理。此時,可以將排舞運動引入健美操的準備活動中,排舞動作簡單易學且豐富多樣,能夠起到很好的熱身效果,同時也不容易產(chǎn)生枯燥乏味感,很容易被大學生所接受[5]。
教師是健美操教學活動中的主要引導者與實施者,其專業(yè)能力對整個教學活動的開展效果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因此,教師是健美操教學活動中不可忽視的因素。因此,作為健美操教師,要想能夠實現(xiàn)排舞元素在高校健美操教學中的合理融入,既需要自覺改變自身傳統(tǒng)的教學理念與教學方式,同時又需要注重自身專業(yè)水平的提升。首先,教師應該通過科學、合理的方法營造活躍的課堂氛圍,同時還需要巧妙地引導大學生進行創(chuàng)新,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促進大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提升。除此之外,教師還應該加強與大學生之間的溝通與交流,組織大學生針對一些問題進行交流與討論,促進大學生合作能力的提升。其次,教師應該自覺提升自身的藝術修養(yǎng),積極學習音樂、拉丁舞、宮廷舞等相關知識。同時還應該學習生理學、心理學、保健與營養(yǎng)等方面的知識,以實現(xiàn)自身專業(yè)知識水平的提升。最后,教師在將排舞元素融入健美操教學的過程中,最重要的是加深對排舞與健美操相關知識與動作技能的理解,只有如此,才能對健美操與排舞動作進行合理且靈活的組合、修改與創(chuàng)新設計,也才能保證創(chuàng)新動作的科學性與實效性,當大學生能夠基本掌握創(chuàng)新動作之后,教師可以根據(jù)大學生的學習情況適當?shù)卦黾佑柧氹y度,并進一步加強大學生動作的規(guī)范性與準確性[6]。
學習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根據(jù)人類的遺忘曲線理論,只有通過重復不斷地學習與練習,人類才會對這個學習過程形成更加深刻的記憶。相對于傳統(tǒng)的跑步、游泳等體育項目,健美操動作技術相對而言更加復雜多樣,大學生需要進行反復練習才能更加深刻地記住一整套動作。尤其是將排舞元素融入健美操教學之后,大學生需要學習與記憶的技術動作變得更多,這也進一步增加了大學生的學習難度,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大學生的學習興趣與自信心。
高校一節(jié)體育課的時間為100min,中間休息10min。在我國高校健美操教學中,教師有時會利用整節(jié)課的時間讓大學生進行反復練習,以不斷增強大學生對健美操整套動作的熟練度,這樣一來,很容易使大學生產(chǎn)生嚴重的疲勞感,而且這樣的教學方式并不符合時代發(fā)展要求。教師在健美操教學過程中,應該采用動作拆分的方法進行循序漸進式的教學,先通過科學、合理的方式使大學生對動作要領進行記憶,然后組織大學生對動作要領進行一定時間的練習,并對大學生不夠規(guī)范與準確的動作進行指導與糾正。另外,教師在對每一節(jié)動作進行編排的過程中,應該融入適量的排舞元素,合理控制健美操學習難度,做好相應的減負工作,盡量不給大學生的學習造成更多的壓力,從而有利于活躍課堂氛圍,增加大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大學生的學習效果。
站在另一個角度上講,將排舞元素融入高校健美操教學中,實際上也是健美操教學遵循循序漸進原則的體現(xiàn),能夠大大增加健美操訓練的趣味性。大學生在經(jīng)過長時間的高強度練習之后,身體和心理都很容易產(chǎn)生疲憊感,此時教師可以為大學生安排適量的放松訓練,可以將排舞元素融入放松訓練活動中,充分利用排舞動作簡單易學的特點,以緩解大學生學習健美操運動的疲憊感,通過這種疊加遞進的方式,既有利于使大學生的身心得以放松,緩解學生的身心壓力,從而為之后的繼續(xù)練習做好充分的準備,同時也有利于加深大學生對排舞相關知識與技能的學習與了解,進而實現(xiàn)大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
高校健美操與排舞元素的充分融合、實現(xiàn)健美操教學質量的提升提供一定的幫助。排舞元素因為具有多樣、活潑的特征,因而將其融入高校健美操教學中,能夠為高校健美操教學注入更多的活力,同時也加深學生對排舞相關知識與技能的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