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曾英
(福建省建甌市實驗小學 福建 建甌 353100)
目標導學是一種新的教學模式,主要指圍繞“教學目標”這一核心,通過一定的設(shè)計,教師有策略的引導學生開展自主學習、自主探索,在此過程中完成教育教學目標。但是當前各學校對于目標導學的應用,多存在于教材中的生字、生詞等基本技能和能夠從課文中直接找出答案的表面內(nèi)容,對于深度的閱讀應用還相對較少。本課題組基于以上情況,就小學語文目標導學教學模式下,如何輻射閱讀作了較深的探索,初步得出一些結(jié)論。本文以《金色的魚鉤》為例,就開放小學語文的學習目標,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輻射課文深度閱讀作一簡要概括。
目標導學的前提是讓學生明確學習目標,然后圍繞學習目標開展自主學習。在目標導學教學模式下,輻射閱讀教學同樣首先要讓學生明確閱讀的目標,然后圍繞這一目標引導學生開展自主閱讀。如《金色的魚鉤》,作為部編版六年級下冊語文中的一篇略讀課文,其設(shè)置的目標一是鍛煉學生快速閱讀的能力,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而是讓學生從情感態(tài)度上體會“老班長忠于革命、舍己為人”這一高貴的革命品質(zhì),并涵養(yǎng)學生愛國愛家的良好品質(zhì)。最重點的就是讓學生體會到,作者在回憶、寫作中,蘊含的對老班長尊敬、愛戴、追思的思想感情,使學生得到情感共鳴。而本文的難點,是最后一句,“在這個長滿了紅銹的魚鉤上,閃爍著燦爛的金色的光芒?!?/p>
目標導學的重點是“導學”,即老師引導著學生開展自主學習,而不是完全的大放羊,讓學生毫無章法的學習。因此,教師在展示了核心的學生閱讀目標之后,要圍繞核心目標,進行分化設(shè)計出子目標,使得學生圍繞中心目標,通過一個個子目標的閱讀、探索、理解,完成對核心目標的理解。如《金色的魚鉤》一節(jié)輻射閱讀教育學中,筆者進行了如下設(shè)計:
首先是設(shè)計中突出學生的中心地位,即整個設(shè)計思路完全是讓學生通過自主的探索,在閱讀中尋找各個子目標的答案,基于這樣的思路,設(shè)計的第一個目標就是讓學生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劃分整體的段落。由于《金色的魚鉤》是一篇回憶性的真實事例,其中有著較多的對話,因此劃分段落對于深度理解文章內(nèi)容有著較為重要的意義,是了解大概輪廓的最主要方式。學生在第一遍的快速閱讀中,一般能夠很快的理出大體可分為四個大段,第一大段為1——2自然段;第二大段為3——22自然段;第三大段為23——33自然段;第四大段為34自然段。其中可能出現(xiàn)將第二大段和第三大段合為一大段的情況,老師要注意引導,從細節(jié)區(qū)分。
作為一篇略讀課文,筆者設(shè)計的第二個子目標是找出對于老班長語言、神態(tài)、心理等方面的描寫。本文前后順序十分清晰,對于故事的復述對六年級學生而言不存在難度,因此沒有將“用自己的話復述故事梗概”作為一個子目標,而是直接跳到對于老班長的各方面的描寫上來,經(jīng)過第一遍的快速閱讀,學生能夠很快的尋找出相應的詞和語句,并標注出來。在這一過程中,學生能夠進一步的加深對于老班長為了照顧三個年輕戰(zhàn)士而無私的籌謀、做出的巨大犧牲,最后在即將完成任務、走出草地時老班長心心念念的是“沒有完成黨交給的任務”,能夠引起學生的共鳴,心情會自然悲慟,這對進一步理解老班長的高貴品質(zhì)有著無形的滲透作用。
最后是讓學生開始結(jié)合通篇課文,思考為什么生滿紅繡的魚鉤,會發(fā)出金燦燦的光芒。經(jīng)過前邊的閱讀、對老班長的描寫標準,學生對老班長已經(jīng)有了很深的認識,但是對于最后一句的理解這一難點,還沒有達到有效的突破。為此,還需要教師進一步的引導,比如“金燦燦”是真的嗎?是哪里的“金燦燦”才讓作者這樣去描述?經(jīng)過這樣的一個簡單的提醒,學生基本就能夠從前面一直是對老班長的探索思考轉(zhuǎn)換到對作者思想感情的思考上來了,進而認識到“金燦燦”僅僅是作者眼中的光芒、心中的光芒。
在目標導學教學模式下,尤其是在輻射閱讀的過程中,教師的引導是必不可少的。本文僅結(jié)合課題組當前的研究結(jié)論,對實施目標導學輻射閱讀作一簡要探索。但是,理論上,實施目標導學輻射閱讀,還需要對學生進行科學的閱讀評價。比如在《金色的魚鉤》一節(jié)中,由于學生的水平不一,其理解的程度自然也不可能完全一致。因此,在學生閱讀評價上,老師要有策略的進行針對性評價。比如,對于能夠切實理解到老班長忠于革命的高貴品質(zhì),要及時鼓勵,但是對于學生一時難以感受到作者在追憶老班長過程中的悲慟思想,需要老師在鼓勵引導的同時,對于成績較好的學生給予一定的敲打,讓其深入思考;對于一般和成績較差的學生,則只適用于鼓勵,如此才能讓學生更加積極的投入到自主探索和學習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