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習軍
生命教育理念指導下高校體育文化發(fā)展研究*
孫習軍
(淮陰工學院,江蘇 淮陰 223003)
文章從生命教育與高校體育文化發(fā)展的相關內涵,探討了生命教育與高校體育文化融合發(fā)展存在的不足,進而從優(yōu)化高校體育文化建設內涵,提升師生對生命教育的重視程度;完善高校體育文化建設中生命教育的內容與機制;創(chuàng)新生命教育形式,拓寬體育文化建設范圍等三個方面提出了生命教育理念指導下高校體育文化發(fā)展的具體策略。
生命教育理念;高校;體育文化;發(fā)展
用生命教育理念指導高校體育文化發(fā)展旨在引導高校學子對于生命的價值、意義有新的認識,能夠教會學生尊重生命、愛惜自己,并對生活始終保持積極樂觀的態(tài)度。發(fā)展高校體育文化是開展生命教育的重要形式,有助于促進學生提升生存技能、豐富其對生命的認知,為培養(yǎng)學生體育精神、人文情懷打下基礎,對大學生的身心健康、生命安全、生存技能都有積極影響。因此,高校要積極發(fā)展體育文化,并將生命教育理念與體育學科相契合,拓寬體育教育范圍,優(yōu)化體育教學質量,使高校學生對于生命的領悟更加深刻。
人的一生是由一次次生命活動所構成的,每一次生命活動的質量相加在一起就構成了整個生命的質量。教育是有目的的培養(yǎng)人的活動,學習過程本身就是享受生命的過程。生命教育屬于全人教育,包括人從出生至死亡的整個過程及每一過程中所涉及到的方方面面的內容,既與人的生命和生活相關,又和人的成長、發(fā)展有不可分割的關系,其目的是為了實現(xiàn)生命的最大價值,讓每一個人都能成為真正的自己,并通過自己的方式讓生命充滿愛和光亮。
從國家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部就業(yè)培訓技術指導中心推出的《生命教育導師》這一職業(yè)培訓課程所述中可知,生命教育,就是直面生命和人的生死問題的教育,是以教會人們學會尊重生命、感悟生命的價值以及幫助人們了解生命和天人物我之間存在的相關性為目標,要在生命教育中學會積極生存、健康生活、獨立發(fā)展,通過相互之間呵護、感恩、記錄、分享生命來愉悅身心,進而創(chuàng)造幸福、推動事業(yè)成功、實現(xiàn)自我生命價值的最大化。生命教育是教育的最高追求,我們要將生命教育當作一切教育的重要前提,要基于生命發(fā)展規(guī)律運用科學方式喚醒更多人對于生命的尊重意識、啟發(fā)精神世界、挖掘生命潛能,讓人們不僅關注與熱愛自己的生命,還要積極幫助別人尊重、珍愛他人生命。除此之外,生命教育不止于惠澤人類,還要教育更多人與大自然中的其它物種和諧相處;同時,不僅僅只關注眼下的生命過程,還要心系明日之發(fā)展。
高校生命教育是基于人的全面發(fā)展為目標的教育,旨在提升學生的生命質量。就理論層面而言,生命教育既是與大學生生命相關的教育,也是指大學生成長歷程中所遇到的具體問題的教育;就實踐層面而言,生命教育是教會學生生長與發(fā)展等生理知識以及相關生存技能的教育,重點是疏導當代大學生的思想,防止出現(xiàn)情緒障礙、心理問題和不良行為。
關于文化的概念,學者們眾說紛紜?,F(xiàn)階段,普遍認可人類學家將文化界定為精神、物質、制度三個層面?;诖?,高校體育文化也從精神文化、物質文化、制度文化三個方面予以展開。高校體育文化是指在高校特定的場地和空間內,依據(jù)相關制度,以教師為主導、大學生為主體所進行的多樣化體育教學活動,并以此創(chuàng)設豐富的校園體育精神和和諧的文化氛圍。實際教學中,高校應該緊貼高校人才培養(yǎng)目標設計符合當代大學生發(fā)展需求的體育文化活動,在促使學生積極健康成長的同時實現(xiàn)高校體育教育價值。所以,教育實踐中,高校應該以人為本,充分研究大學生群體的特征,在實踐中挖掘校園體育文化的深層內涵與精神特質。近年來,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推進,高校對于增強大學生身體素質逐漸予以重視,在教學設施等物質層面做出了較大改善,也取得了比較可觀的成績,但精神層面還沒有跟上步伐,需要在實際教學中不斷改進,并有機結合相關文化資源,進而打造一個全面的育人體系。
高校的教學目標在于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人才,實際教學中,生命教育與高校體育文化發(fā)展之間既有區(qū)別,又有聯(lián)系,但由于培養(yǎng)目標是一致的,因此,高校應該根據(jù)兩者之間的相關聯(lián)系尋找最佳契合方式,合力培養(yǎng)高質量的人才。
高校體育文化本身就具有生命教育功能,因此,體育課程一直被視為生命教育不可或缺的有效途徑。通過豐富的體育文化實踐,學生可以充分展現(xiàn)自我,全面提升大學生綜合素質,并在多樣化的體育活動中獲得身體健康發(fā)展。與此同時,通過高校體育文化活動,可以培養(yǎng)學生樂觀開朗的性格、良性的競爭意識、積極進取的生活態(tài)度和優(yōu)秀的人際交往能力,對于提升學生適應社會環(huán)境有重大意義。基于此可知,高校體育文化發(fā)展的過程,無形之中為生命教育提供了至關重要的內容與載體。而生命教育作為高校體育文化發(fā)展的重要任務與目的,是與體育文化活動這一重要形式密切相關的。將生命教育融合在高校體育文化建設之中,能夠充分展現(xiàn)校園體育文化的人本意識和生命教育意義,對于大學生的思想品質、道德情操、藝術審美、法制意識、心理素質、社會交往等多個方面都有促進作用。所以,將生命教育作為高校體育文化建設中的重要內容,大學生能在體育活動中感受到生命的活力與精彩。具體實施時,要堅定地將生命教育滲透到高校體育文化建設中去,以體育活動作為生命教育的載體,通過大學生熱愛的體育活動豐富生命教育的意義。
體育是關注生命安全與健康的教育,體育學科中具有豐富的生命教育意義,具有其它學科不可替代的教育內涵和教育優(yōu)勢。實際教學中,有部分高校對于生命教育的重視程度不高,思想理念跟不上學生的生命發(fā)展需求,缺乏將體育學科與生命教育融合開展教學活動的創(chuàng)新精神,堅持以體育專業(yè)素質和傳授更多體育技能為唯一目標,忽略了高校大學生的個體意志、情感、興趣、體育能力、身體差異性,以及大學生面向社會后的生存現(xiàn)實,在體育文化活動中將生命教育視為不太重要的一部分,設計體育文化活動時,沒有將生命教育與體育文化進行有機契合,滲透程度非常淺薄,以至于學生不能對生命教育有正確的理解,無法感受生命教育對于人的成長發(fā)展帶來的巨大益處。
為了營造歡樂的教學課堂或是體育文化活動氛圍,高校體育教學中將體育學科的價值目標設定為豐富大學生的休閑生活,完全沒有上升到生命價值觀的層面,弱化了體育學科的專業(yè)性和教育性,沒有真正實現(xiàn)體育文化的主要功能和價值。體育文化的首要功能在于鍛煉學生的身體素質,以及讓學生在運動中愉悅身心,釋放壓力。而實際運動時,很多體育項目和訓練都顯得枯燥無味,為了迎合學生的興趣,點燃活動氣氛,很多學校在實施體育活動時都將熱鬧、刺激作為目標,以至于在設計活動內容時將趣味活動項目或是體育游戲作為重點內容,過于凸顯體育文化活動的娛樂性,而學生則會對體育學科的認知產(chǎn)生誤解。體育文化中強身健體的功能弱化了,磨煉學生意志、感悟體育精神的價值也就迷失了,這對于學生的身心全面發(fā)展并沒有起到太多積極作用,不符合現(xiàn)代高校體育文化建設的相關要求。
思想意識提升上來了,高校在建設體育文化時才會事半功倍。將生命教育融入在體育活動中,體育活動的內涵將得到質的提升,生命教育的功能與價值也能通過體育形式恰到好處的反映出來。高??梢詣?chuàng)設以生命教育為主題的體育文化活動,在活動中讓學生深刻感悟生命教育與體育文化之間的密切聯(lián)系,同時讓學生了解到每一個人的生命都是獨一無二的,我們應該在有限的生命里創(chuàng)造出更多可能性,以此讓我們的人生更加豐富多彩。
生命教育理念指導下進行高校體育文化建設,首先需要豐富高校體育文化建設相關內容。大學生是高校體育文化的主要參與者,也是生命教育的主要接受者,通過參加豐富多樣的體育文化活動,學生將有更多機會展示自己、釋放自己,不僅能夠增長見識、鍛煉身體、舒緩壓力,還能實現(xiàn)自我效能、增進和同學之間的友誼、強化與人合作的能力等等。在高校體育文化活動建設中完善生命教育相關內容和機制是必然的,因為體育運動和生命教育本身就是辯證統(tǒng)一的關系,體育活動能夠賦予生命教育更深層次的意義,生命教育可以促進體育教育更好的發(fā)展,共同豐富大學生的生命意義與價值。
以往,高校體育文化建設多是在校園的體育館或是操場完成,場地范圍較為局限,在開展校園文化建設時,教育方式也顯得過于封閉化。當下,在教育改革的推動下,雖然有一些進步,但高校體育活動依舊沒有擺脫“象牙塔”式的教學模式,學生的體育活動范圍仍然局限于校園這個小圈子之內,與外界社會的聯(lián)系非常少,這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人際交往能力、社會規(guī)則適應能力等都是不利的。學校體育教育旨在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人才,應該將一切可利用的資源整合起來合力培養(yǎng)高校學子,需要積極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敢于走出校園,引導學生體驗生活中的體育運動,不斷拓寬體育文化的邊界,多與附近社區(qū)、學校以及城市體育文化建設項目相聯(lián)系開展活動,以此突破校園場地范圍和相關文化之間的“縱膈”。
此外,還需重點探究高校體育文化與生命教育理念之間的契合性,拓寬體育文化建設范圍,將生命教育的價值觀滲透于各種體育項目之中,通過各種體育實踐體驗,提升學生的生命質量,在豐富的體驗中實現(xiàn)生命價值。
高校是社會人才的重要產(chǎn)地,學生是祖國的希望和未來。高校應該在體育文化建設中重視對大學生實施生命教育,強化體育運動中生命教育的價值,敢于創(chuàng)新、多舉并措,幫助學生提升生命安全意識和心理素質,以便在未來生活中遇到困難時能夠科學的排解壓力、解決問題。同時,要在體育文化建設中貫穿生命健康和終身體育的思想,促使大學生能夠對生命價值有一個清晰的認知,在尊重生命和珍愛生命的基礎上賦予生命更多意義。
[1]衛(wèi)琳.基于生命教育角度對學校體育教學的再思考[J].運動精品,2020(2).
[2]金安.網(wǎng)絡時代背景下高校體育文化育人功能研究[J].體育科技,2019(10).
[3]高小平,崔成前.高校體育文化育人功能與建設路徑研究[J].江蘇高教2019(10).
[4]張錦,薛建新.體育教學改革背景下高校體育文化建設研究[J].運動精品2019(6).
[5]樊文嫻,郭曉琴.生命教育思想融入體育課程的價值、問題與對策[J].教學與管理,2019(12).
[6]潘宏偉,趙德龍,張雨,等.基于生命教育理念的校園體育文化建設路徑研究[J].佳木斯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19(12).
[7]鄭鋒,尹碧昌.生命教育視野下高校校園體育文化建設的路徑探析[J].湖北體育科技,2019(12).
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of College Sports Culture under the Guidance of Life Education Concept
SUN Xijun
(Huaiy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Huaiyin 223003, Jiangsu, China)
江蘇省高校哲學社會科學項目“生命教育視域下江蘇省普通高校體育教育研究”。
孫習軍(1976—),碩士,講師,研究方向:體育人文社會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