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琴芳
(江蘇省蘇州市吳中區(qū)臨湖第一中學 江蘇 蘇州 215106)
語文課程作為初中教育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培養(yǎng)學生認知水平與綜合實踐能力方面具有積極意義。因此,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已成為順應教育行業(yè)發(fā)展趨勢的必然結果,而微課教學模式的有效應用對高效課堂的構建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相關教師應對微課在語文課堂教學中的重要作用有明確認知,強化微課在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應用力度,充分發(fā)揮初中語文微課教學自身的優(yōu)勢與價值,進一步推動初中語文教學良性發(fā)展。
微課本質上屬于微型教學模式,其隨著現(xiàn)代科學技術與教育內容相結合后衍生而成。換言之,微課是由經驗豐富的專業(yè)教師結合具體教學內容錄制出的具有學科特色的教學視頻,通過將其上傳至指定網(wǎng)絡平臺以供各教育機構或有需要的學員借鑒與學習。微課在教學時間、教學模式以及教學效率等方面具有顯著優(yōu)勢,有助于教師結合教學內容與學生實際認知能力有針對性地制定教學方案,將抽象的理論知識轉化為學生易于理解的視頻內容,有效降低學生記憶復雜知識點的難度,進一步加強學生的基礎理論認知。
2.1 有效整合微視頻教學資源。在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運用微課時,可以將語文教學內容與現(xiàn)代化信息技術進行有機結合,突出強調各章節(jié)重難點內容,幫助學生構建系統(tǒng)的理論知識體系,加強學生對所學知識印象的深度與廣度。但需要注意的是,在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應積極采取有效措施拓展微課視頻資源獲取渠道,并將現(xiàn)有教學資源與互聯(lián)網(wǎng)資源進行有效整合,以此為語文課堂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提供基本保障。例如,語文教師在講解《漁家傲·秋思》相關內容時,可以利用微課資源為學生介紹作者范仲淹的生平簡介、家世背景以及當時的政治立場等內容,并為學生播放詩詞中邊塞特有的聲音,促使學生在音調變化中感受邊塞的壯觀景象,為學生呈現(xiàn)更豐富的意象美,有助于學生從整體上把握古詩詞的背景與主觀感受,真正理解作者在慘烈的戰(zhàn)場中創(chuàng)作詩詞的心境。
2.2 設定適合的課堂教學主題。開展初中語文教學工作時,教師還應結合具體教學目標與相關微課視頻資料,在充分了解與掌握學生文學功底基礎和學科素養(yǎng)的基礎上靈活運用微課視頻資源有針對性地設計教學計劃,并以此作為明確語文課堂教學主題的依據(jù),將微課視頻資源的實用性價值全面體現(xiàn)出來。例如,語文教師在開展《中國石拱橋》教學時,可以在學生熟練掌握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提取其中的關鍵信息,按照名稱、建造時間以及特點等分類方式縱向對比課文中涉及的石拱橋信息,基于宏觀角度幫助學生直觀掌握中國石拱橋的主要特征。其次,語文教師還可以帶領學生延展閱讀《中國橋梁史料》與《夜宿盧溝觀曉月》兩篇材料,依托于微課視頻向學生展示不同石拱橋的樣貌特征,并鼓勵學生結合視頻將閱讀材料與課文內容進行對比,分析兩篇材料與課文描寫的區(qū)別,進一步提高學生對不同說明方法的了解與認知。
2.3 優(yōu)化微課教學層次。在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運用微課時,教師可以基于宏觀角度不斷優(yōu)化與完善具體教學層次,將文字、動態(tài)視頻以及音頻有機融合到微課環(huán)節(jié),促使學生在課堂教學中始終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充分調動學生自主參與課堂探究活動的主觀能動性。例如,語文教師在講解課文《岳陽樓記》時,可以結合課文具體內容設定不同層次的教學目標。對于基礎相對薄弱的學生,應適當降低教學要求,借助微課視頻帶領學生梳理課文中的重難點詞語,要求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熟練掌握課文重音和停連,并引導學生精準把握課文大意,在熟讀的基礎上背誦課文。對于學習能力優(yōu)異的學生,語文教師應要求其深入體會作者寫作時的心境,幫助學生與作者建立情感共鳴,從思想方面升華學生對作者政治抱負的理解。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應用微課模式有利于拓展教學內容、營造課堂教學氛圍以及提高教學質量,這就需要教師結合學生學習能力有針對性地延展教學內容,最大限度地開闊學生的視野和眼界。在初中語文實踐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有效整合微視頻教學資源、設定適合的語文教學主題、優(yōu)化微課教學層次,從實踐教學中不斷創(chuàng)新與優(yōu)化教學方法,將微課教學的優(yōu)勢全面體現(xiàn)出來,從根本上有效強化學生綜合學習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