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寶玉
(廣東省梅州市梅縣區(qū)雁洋鎮(zhèn)中心小學 廣東 梅州 514000)
《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中明確指出“應促進教學工作面向人人,關注融合發(fā)展問題”,在其基本原則中,還特別指出應“堅持改革創(chuàng)新”[1]。傳統(tǒng)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模式因帶有一定局限性,導致學生對閱讀不感興趣、難以深入思考,有的學生養(yǎng)成不求甚解的學習態(tài)度,將閱讀當做一種“任務”,使閱讀流于表面。此外,在促進信息技術與語文閱讀教學整合中,教師還應把握好教學的“度”,使其發(fā)揮積極作用,又不可讓學生產生依賴感。
新課改的核心理念便是“以生為本”[2]。隨著新教改工作全面實施,創(chuàng)新理念與新型教學模式的涌現,教師更重視提升自身的授課水平,促進學生喜歡學習、學會學習。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閱讀不僅是學生獲取語言知識的主要方式,事關學生思維能力、情感態(tài)度發(fā)展,更將開闊學生的知識視域,讓他們建立正確的價值觀,使其擁有是非觀念。
但傳統(tǒng)教師進行知識講授的教學模式,過于單一,無法激發(fā)學生的閱讀熱情。在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整合的視角下,優(yōu)化教師授課引導方式、促進教學模式升級,有助于讓學生適應現代化教學方式,讓他們掌握對智能教學設備的應用,并提升其閱讀興趣,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與能力,讓其兼具信息素養(yǎng)與學科素養(yǎng)。
2.1 化解教學問題,提升閱讀教學效率。鑒于當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工作存在的授課方式單一、學生不感興趣、課堂教學缺乏有效性、部分教師授課理念陳舊等不同的問題,可通過對促進現代化信息技術應用的方式,逐一化解教學問題,為學生構建豐富多彩的語文課堂,形成和諧生動的教學氛圍,促進學生展開自主思考。從而,讓學生認識閱讀的價值,促進對低效學習方式的轉變,積極響應新課標號召,使各學段學生的閱讀量遠超標準要求。
例如:在部編五年級下《威尼斯的小艇》教學中,教師可以運用微課進行閱讀激趣,促進學生展開沉浸學習,讓他們的思緒遨游在浪漫的水城威尼斯。并且,可以問題引導的方式,使學生感受作者使如何提出靜態(tài)、動態(tài)事物的特點的,讓學生在閱讀中進一步地體會那里的人文景觀之美與小艇獨特的形態(tài)美。在信息技術與閱讀教學整合中,讓課堂變得更加精彩紛呈,使學生走進文本之中。
2.2 促進創(chuàng)新引導,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為了提高小學生的語文閱讀興趣,助力他們的個性成長與更好發(fā)展,教師需重視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閱讀整合問題,使其與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有機結合。譬如:可通過慕課教學、在線教學以及混合教學等不同的方式,激發(fā)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其感受閱讀學習的樂趣,促進他們深入思考、自主提問。
例如:在《草船借箭》的教學前,教師需精心挑選貼近史實的影視作品,讓學生了解赤壁之戰(zhàn)的始末。在影像并舉的教學啟發(fā)中,學生觀看相應的慕課教學資源,為接下里的深入教學夯實基礎。在正式施教前,先使學生提出文本閱讀中存在的問題,就他們“大霧彌漫、江面上能見度這么低,諸葛亮為何這樣的大膽?”、“氣候環(huán)境這么惡劣,為什么諸葛亮還吩咐把這么多船都用繩子連起來呢?”等問題,讓學生展開閱讀分析與探討,促進深入學習。
2.3 助力教學拓展,提升學生閱讀能力。在小學高段閱讀教學中,促進其與信息技術的有效整合,還將實現教學拓展,讓學生形成良好的閱讀意識,使其展開廣泛積累。例如:在《青山處處埋忠骨》教學后,教師可以根據不同學生的閱讀關注點,結合具體教學內容,在授課后向感興趣的學生推薦不同文本或書籍(《毛岸英》、《我在朝鮮戰(zhàn)場》、《最后的戰(zhàn)斗:英國兵眼中的朝鮮戰(zhàn)爭》以及《割裂世紀的戰(zhàn)爭:朝鮮1950-1953》等),促進他們運用智能設備(kindle、iPad、云平臺及APP軟件等閱讀),使其熟悉其功能運用,提升學生的操作熟練度,并開闊其閱讀視野。同時,可以在信息技術與閱讀教學有效整合中,促進讀寫融合,使學生觀看相應的拓展教學視頻素材,讓他們進行延伸學習,書寫自身的閱讀感受與心得體會。繼而,展開創(chuàng)新創(chuàng)作,進行微劇本創(chuàng)編。并且,可使其自主分派表演工作角色,使其選取網絡中適宜的音樂、參考影視劇中的人物表現,進行劇情的演繹。
總之,培養(yǎng)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與語文核心素養(yǎng),提高他們的學習能力,使其了解母語文化的博大精深,需要教師進行創(chuàng)新引導。只有重視學生的閱讀學習感受,使教學指導更具精準性、全面性與有效性,才能調動學生的閱讀熱情,讓其積極運用信息化教學輔助設備,促進閱讀教學的與時俱進,使學生適應新的學習方式。進而,讓小學語文課堂更加開放、具有活力,使學生真正地成為學習的主人,讓他們端正閱讀態(tài)度,形成受益終身的閱讀習慣[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