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佳佳
(浙江省杭州市蕭山區(qū)黨灣鎮(zhèn)第一小學 浙江 杭州 310000)
課堂猶如一幅畫,也需要適當?shù)牧舭?。提升到藝術的高度來看待留白,是通過視覺上的手段,給人帶來心理上的輕松與快樂。課堂留白不是教學流程的斷流,而是給學生留下思考與交流的空間,是筆斷意連式的意味深長,教學中的留白展示出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和諧之美。留白不等于冷場,不等于空白,更不等于教學的失敗。相反,適當?shù)牧舭卓梢詾檎n堂的高潮蓄勢,可以增強學生學習自信。
在任務型活動教學的主導下,我們的英語課堂上活動豐富頻繁,為了在有限時間內(nèi)使各項活動“順利”開展,一些教師要么越俎代庖,要么像趕鴨子一樣走過場,讓學生游走于自己設計的活動中。
在小高段英語教學中,涉及語言知識點較多且深。因此,有些教師總是擔心講不深,講不透,喜歡在課堂上滔滔不絕,力求做到面面俱到。
最終,英語教學走進了一個誤區(qū):老師只考慮自己的“教”,不重視學生的領悟理解,以教師的注入取代學生的探究,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導致學生自主思維的時間太少,對知識點的認識不真切,思考不深刻,感受不強烈。更為可悲的是,通過日復一日的累積,學生慢慢習慣一切圍繞老師轉,學會察言觀色,見機行事,盡可能迎合老師的意愿,好奇心逐漸麻木,學習主動性逐漸減弱,學習能力慢慢退化。課堂成為“思維”的牢房。
課堂是學生主動學習的場所,學生是學習的主動者,需要進行積極的腦力勞動。在課堂學習中科學而藝術地留下一點空白,對于激活學生的思維,增強其思維的積極性、靈活性、深刻性和敏捷性,起著積極的作用。
1.1 提問質(zhì)疑后“留白”,給學生靜思深思的時間?!八季S通常總是開始于疑問或問題,開始于驚奇或疑惑,開始于矛盾。”教師在引課時,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巧妙地設置懸念,留下一段空白,很容易抓住學生的興奮點,使他們快速集中起注意力,進入最佳思維狀態(tài)和求知狀態(tài)。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教師在設置疑問后,應該還課堂一份“留白”——學生靜思的權利。只有給足了學生思考的留白,信任學生,才能讓學生得出精彩的答案,并且總結出方法;也才能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思維,使學生從不同角度、不同順序進行創(chuàng)造性思考。教師還應考慮設計的問題是否能給不同層次的學生創(chuàng)造思維的機會,讓每個學生成為這個課堂“留白”中的主角,演繹屬于自己的精彩。思考的方法是要靠學生自己的獨立思考來領悟。學生只有不斷地嘗到思考的樂趣,才能逐漸養(yǎng)成獨立思考的習慣,培養(yǎng)他們的英語創(chuàng)新思維意識。
1.2 板書設計時“留白”,給學生想象推敲的空間。板書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運用文字符號、繪圖、列表等手段,是口頭教學的摘要和補充,板書設計能更有效地實現(xiàn)課堂教學目標,使學生對特定的應該掌握的教材內(nèi)容印象更鮮明、更深刻,理解更清晰、全面,記憶更牢固、持久,將直接影響著課堂教學的效果。此外,同課堂提問一樣,板書也必須具有啟發(fā)性,通過板書的留白,不僅能教給學生知識,更能教給學生掌握知識的方法和技能,“授之以漁”,并能幫助學生思考,讓學生的思維插上想象的翅膀。
以PEP6 Unit2有關四季單詞的教學為例,在教授新單詞fall時,教師可以緩慢并依次地進行板書:all—fall,學生就能根據(jù)輔音字母發(fā)音,準確讀出fall, 并回顧起all字母組合的一種是發(fā)音是:/:l/。接著,教師再依次板書:call, tall, wall, hall,學生就都能準確讀出來。最后,請學生自己寫下同樣類型的單詞。整個教學過程中,因為教師正確地運用了板書,給了學生足夠的留白,所以即使教師不朗讀一個單詞,學生也可以通過思考捂出規(guī)律,運用規(guī)律,體驗成功的樂趣。
英語教師要做到“授之以漁”,就必須重視語音教學。否則,就會給英語學習留下嚴重的“后遺癥”:學生單詞念不準,缺乏自學單詞能力,學習興趣銳減,最后導致放棄不學。因此,教師教授新單詞時,不必急于示范領讀,而是通過無聲的板書,給學生留白。讓他們通過語音規(guī)則,獨立思考、比較、總結歸納,再讀出單詞。最終使他們具備獲取信息和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并進而具備應用知識和創(chuàng)新知識的能力。
1.3 情感碰撞處“留白”,給學生情感迸發(fā)的余地。學習過程不僅是知識增長的過程,同時也是身心和人格健全與發(fā)展的過程。每一位學生都是生動活潑的人,有尊嚴的人,我們要關注他們,鼓勵他們。在課堂學習中老師要充分地信任理解,維護學生的自尊心,建立學生的自信感,不要擔心他們會有什么怪想法,讓學生以開放的心態(tài)大膽地去說、去做、去思考。只有這樣,他們才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悅,才能因為不怕犯錯誤而勇敢地對老師、對書本、對所遇見的事提出各種各樣的問題。這樣,教師、學生、課堂會更自然地交互、共享。
再以PEP6 Unit2有關四季單詞的教學為例。在操練新單詞時,教師設計了如下的活動:教師把 Let’s find out 中的圖片發(fā)給學生,讓學生根據(jù)畫出自己最喜歡的季節(jié)里的樹。在背景音樂的伴奏下,學生拿著畫好的畫,走到同學中去調(diào)查,運用所學句型交流:I like … . I can see… .The…is/are… . It’s very beautiful/nice… .盡情地抒發(fā)自己的情感。最后,每調(diào)查好一個同學就收集一張畫好的樹。
在這樣的課堂內(nèi)讓學生在美妙的音樂聲中,沉下心來靜靜地交流,暢所欲言,讓其自由地展示自己。這一種傾述性的“留白”,為學生心靈的傾述、情感的激發(fā)提供空間,營造平臺,提供展臺。課堂上借助這樣的“留白”,學生既可以在卡片上面畫,又可以進行交際,通過多種方式表達自己對大自然的熱愛及學會新知的成功體驗的感受。課堂教學由此也產(chǎn)生了強大的張力。
PEP教材緊貼學生學習和日常生活,在Let’s do, Let’s learn, Task time, Let’s play等活動中藏匿著許許多多意猶未盡的缺口,在似乎“虛無”的空白中,滲透著極豐富的“實”與“有”,給師生創(chuàng)設了無限遐想和創(chuàng)造的空間。
2.1 知識“留白”,讓學生探究感悟。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有經(jīng)驗的教師往往只是微微打開一扇通向一望無際知識原野的窗子?!庇行┙處煱涯承┲R有意識地留下不講,給學生暫時性的知識空白,會使學生迫不及待地到廣闊的知識海洋中去尋找、去探險。這種空白的設計并不是對于知識的舍棄,而是為了讓學生自己去探索和發(fā)現(xiàn)知識。
PEP6第二單元“Which season do you like best?” 第16頁上有四幅有關四季的插圖,筆者想借用其中的第一幅描述春天的插圖,來說說如何充分利用好教材內(nèi)容,進行教學的留白處理。
觀察這幅課文插圖,我們可以感到一股春天的氣息迎面撲來,從遠處淡青色的山到近處隨風輕輕飄逸著剛發(fā)新芽的楊柳樹;從春江水暖鴨先知到含羞綻放的許多草地上小花,無不給人一種美的享受。然而,如果教師在處理這部分內(nèi)容的時候,忽略了課文插圖的美而只是簡單地教會學生說Spring一詞,那學習是何等的枯燥。
運用一些簡單的學生已學的:“I can see…in spring. I can… .” 等句子來引導學生用英語描述春天的美景,進行教學的留白處理。教師通過充分的“留白”給了學生思考與討論的時間,看似波瀾不驚,卻鍛煉了學生的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許他們的答案并沒有你心目中的標準答案完美,但是這些富有個性的、有獨特見解的“補白”卻會有助于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同時也為培養(yǎng)學生學會質(zhì)疑與自主學習打下基礎,從而達到引發(fā)學生“向青草更青處漫溯”的教學效果。這樣,既可以培養(yǎng)學生觀察和分析事物的能力,又能培養(yǎng)他們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在課堂上某些優(yōu)秀的學生還能說出一些美麗的英語語段,帶給教師許多驚喜。因此,以教材為依據(jù),以教材所指的范圍為空間,以課的中心內(nèi)容為重點,以學生已具備的生活、知識為內(nèi)容,在課堂教學的留白中放開學生想象的翅膀。
2.2 閱讀“留白”,讓學生馳騁想象。無論多么優(yōu)秀的一個老師,由于其本身知識、能力、表達水平的局限,在教學中總是不可避免地會出現(xiàn)這樣那樣的不足。在處理教材上,我鼓勵學生對其空白積極探索,主動“補白”,使教材變厚,使教學內(nèi)容“增值”。
這是PEP6第二單元有關四季的話題。教師根據(jù)所學內(nèi)容編了一篇閱讀小短文:My favourite season(Guess the teacher’s favourite season through the reading material.)My name is Julia. My favourite season is_______. It’s warm. I can wear my sweater. I can go hiking and fly a kite. All the plants and trees turn green.All the flowers are in full bloom.Everywhere is colourful. It’s very beautiful! Can you guess: what’s my favourite season?
這篇短文只是把原本零散的語言知識組成了一段完整的話,但是對學生來說意義卻很不一般,因為能讀懂一段文字,會給他們帶來很強的成就感。同時詞匯課的教學又滲透了語篇意識。
PEP教材中不少知識都具有豐富的文化內(nèi)涵,如節(jié)日、數(shù)字、顏色等。通過挖掘這些文化知識,進行東西方文化對比等,可以拓寬學生的文化視眼,發(fā)展跨文化認知能力。在教學過程中,有時只要把教材中的語言材料進行簡單的加工,就可以成為很好的閱讀材料。
2.3 拓展“留白”,讓課堂余音繞梁。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并不是簡單地接受文本內(nèi)容,而是積極主動地參與對所學內(nèi)容的補充完善和發(fā)展創(chuàng)造。PEP教材一些內(nèi)容在編寫上意猶未盡,留有省略和空白可以拓展。教師應善于抓住這一契機,活化教材,有效拓展其中的空白,使學生獲得更多鍛煉思維、開闊思維的機會。
詩歌是在鞏固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拓展。為了增強朗讀的趣味性,通過詩歌的方式呈現(xiàn)語篇。從自己實際情況出發(fā)談論有興趣的話題,讓學生有交流的欲望,有話可說。從學生的興趣、生活經(jīng)驗和認知水平出發(fā),讓學生在真實生活中學習英語、運用英語,有效地拓展了語言學習的空間。如此一來,學生能更真實、豐富地開展對話活動,整個課堂交際也由此變得更加豐滿和充實,為學生語言綜合運用能力的發(fā)展提供了更大的空間。
結尾是一堂課的“終曲”。教師可以在課尾設置留白,讓學生回顧與升華所學知識,激起學生進一步探究的渴求心理。課已結束,而學生的思維活動卻在持續(xù),一曲彈罷,繞梁三日不絕,這是課堂教學的最佳境界。
新課程理念下的英語作業(yè)設計應確立以人為本的指導思想,著眼于學生英語素質(zhì)的全面發(fā)展和提高。在布置作業(yè)時,應考慮到設計的題目不能局限于內(nèi)容封閉的傳統(tǒng)題型,而應體現(xiàn)開放性。學生思維的獨特性和不可替代性決定了他們更愿意,更有信心去完成那部分留有空白,具有開放性的作業(yè)。
開放性的作業(yè),充分關注了學生的個體差異,為學生提供了更多獨立思考、自由創(chuàng)新的空間。開放性的作業(yè),活躍了學生的思維,滿足了不同層次學生的表現(xiàn)欲,同時也保護了每一位學生的自信心,真正發(fā)揮了作業(yè)的評價與激勵功能。
總而言之,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留白”給予師生一方空間、一份權力。正所謂設“場”才能導“漁”,“留白”讓他們可以去探索、去創(chuàng)造,從而使小學英語教學更靈動、更精彩!但任何事情都有個度,超過這個度就成為“流”。因此,我們要學會在教學中要有的放矢,恰當?shù)剡\用“留白”,駕馭“留白”,切不可放任而為,做到“留”而不“流”。讓“留白”絢爛我們的課堂,達到“放歸林間自在啼”的最佳效果;讓學生乘著“留白”,自己大步地往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