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興華
(吉林省柳河縣實驗小學 吉林 柳河 135300)
很多學生在進入小學之前并沒有接受過系統(tǒng)的語文學習,語文基礎相對薄弱,難以用語言來描繪生活中的事物。情感作為滲透方式,能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幫助學生提高敘事能力。為此,教師應了解到學生在學習語文時所具有哪些獨有的特征,根據(jù)實際內容開展教育教學,充分的利用情感教學提高語文教學的整體質量。
小學語文教師在開展語文教學時,應明確情感融入其中的重要作用以及現(xiàn)實意義。特別是在小學生的成長階段,學生更需要來自于教師的情感關懷,通過教師的情感關懷,學生能形成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教師需要抓住學生情感的關鍵期,并且抓住教育教學的機遇,適時地對學生進行引導,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能為學生在日后發(fā)展中打下良好的基礎。不僅如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也可以通過對情感的滲透,幫助學生樹立一個正確的情感表達方式,使得學生通過了教師的培養(yǎng),無論是在情感表達或者是在情感感知上都相對較好,教師也可以在情感教育中融入朗讀訓練,朗讀也是提高學生語文學習成績的一種方式。通過朗讀訓練學生從課文中體會到其中的感情,幫助教師提高情感滲透教育的整體質量,同時也能夠讓學生通過反復朗讀課文,領會課文中的中心思想,達到情感教育的作用。特別是針對小學語文課本,在小學語文課本中很多文章都是精挑細選的,目的是讓學生能夠感知到情感對自身發(fā)展的重要意義。
小學語文有很多課文都融入了一些與家人、與社會成長相關聯(lián)的內容,可以讓學生通過學習小學語文課文理解到相關的內容,并且感受到情感發(fā)展的內涵。比如說,在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中有這樣一課是《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教師可以通過讓學生朗讀這一首詩,進而感受詩中所蘊含的獨特情感,同時幫助學生了解到古代詩人在表現(xiàn)情感時其情感的表現(xiàn)方式是什么,進一步的提高情感的表達效果。再比如在語文教材五年級上冊中,有這樣一課《地震中的父與子》,通過《地震中的父與子》教師可以讓學生談一談自己在日常生活中與父親的溝通是怎樣的,自己與父親又有哪些生活中幸福的小事,可以與班上的其他同學進行分享,這種方式可以讓學生進入到課文中的情景并且達到情感上的共鳴,感受到情感的熏陶。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作文練習同樣是十分重要的一點,小學語文教學中作文也是一個重點、難點,要求語文教師在日常的寫作過程中鍛煉學生獨立觀察生活的能力,并且促使學生熱愛生活、感受到在生活的過程中有哪些點點滴滴可以記錄下來。通過這種方式,學生能夠做到說真話、寫真事兒,通過自己的親身體驗將其表達出來,真情實感的表達也可以寫出對生活最初的感悟,了解到在生活中有哪些獨特的美感,寫作的過程就是對自己生活的重新解讀,對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可能遇到的事情的回憶,通過自己對事物的觀察、對社會的觀察進而有意識地進行評論。寫作的過程學生也可以樹立一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弘揚真善美,進行自主教育。
比如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講述《長城》這一課時,就可以讓學生去談一談,自己看到了哪些景色,有哪些景色讓你印象深刻,這些景色帶給你哪些感受,這種方式能夠讓學生回憶自己曾經(jīng)的過往。在進行表述時其表述得更加真實,更能夠體現(xiàn)出學生看到了些什么、想到了些什么,提高學生的語文寫作質量,也能讓學生在進行寫作時,整體的寫作效果得到提升。在語文寫作中,由于會涉及遣詞造句以及對于文章的理解,教師也可以直接的發(fā)現(xiàn)學生在想什么,提高學生的寫作效果,改變學生在語文教學中存在的一系列問題。
通過語文實踐教學可以將語文教育與生活相融合,開展進一步的情感教學,語文與生活化相融合,能夠讓學生感知到學習語文不僅僅是為了提高自己的成績,更能夠在日常生活中將語文應用在實際生活中的點點滴滴,促使生活的整體質量得到提升。比如說,有一節(jié)課講述的是《北京的春節(jié)》,教師讓學生去想一想自己在過春節(jié)時有哪些獨特生活記憶,在春節(jié)時會吃哪些菜?而這些菜如何描述。這種方式既讓語文融入了日常生活,同時也能夠通過學習語文進一步地了解中國傳統(tǒng)文化,促使學生在多元文化背景下,感受到中國傳統(tǒng)文化獨有的魅力,了解傳統(tǒng)文化的美感,為學生在學習傳統(tǒng)文化以及了解文化中打下堅實的基礎,提高小學語文教學的整體質量。
綜上所述,情感教育對小學語文教學而言尤為重要,是教育教學改革后的全新要求,通過情感教育不僅能夠拉近師生關系,同時也可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與核心素養(yǎng),促使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擁有良好的情感態(tài)度,幫助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