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 瑛
(新疆阿圖什市第一小學 新疆 阿圖什 845350)
作為一門語言類學科,閱讀是語文課堂教學中非常重要的教學內(nèi)容之一,其不僅可以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同時還能陶冶學生的情操并凈化學生的精神、心靈,促使學生在認知、思維、能力以及素養(yǎng)等方面得到全面的鍛煉與提升[1]。受到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影響,很多教師習慣于采取“灌輸式”的閱讀教學模式,課堂趣味性比較低下,學生的學習主觀能動性得不到真正的發(fā)揮,閱讀教學質量難以得到新的發(fā)展與突破。在教學體制改革大背景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應當認真貫徹新課程標準中的要求,堅持“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并對當前的教學方法進行積極創(chuàng)新,提升閱讀課堂的趣味性,激發(fā)學生的閱讀積極性,注重對學生思維、能力等方面的引導與啟發(fā),培養(yǎng)學生終身閱讀的良好習慣。做到以上幾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質量必定可以得到大大的提升。
良好的環(huán)境氛圍可以將學生的注意力牢牢吸引在課堂上。對于小學生而言,其年齡尚小且自控能力不足,難以將注意力長時間集中在一項事物上。因此,教師可以采取情境創(chuàng)設的方式,可以將學生的思緒帶入到特定的教學情境中,進而達到良好的閱讀教學效果[2]。
例如,在教學部編版《找春天》的時候,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為學生播放一些與春天有關的圖片,將“明媚的陽光”、“和煦的春風”、“嫩綠的小草”以及“盛開的花朵”展示在學生的面前,再給學生配備一些《滴答滴答》《春天在哪里》等歌曲……學生的注意力一下子就被帶入到春天的情境中,在這種情況下開展閱讀教學,遠遠比教師單純口述教學的效果要好得多。
小學生正處于天性活潑、好動的年級,將游戲與閱讀教學進行結合非常符合小學生的身心特點,可以達到“寓教于樂”的效果[3]。針對不同的課文內(nèi)容,教師可以采取不同的游戲方式,豐富多樣化的游戲形式對于激發(fā)學生在閱讀課堂上的興趣有著非常顯著的促進作用。
例如,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中有很多故事性課文,像《小蝌蚪找媽媽》、《小馬過河》以及《青蛙賣魚塘》等都可以采取分角色演繹的方式進行閱讀教學,這樣更容易將學生帶入到課文中的故事情境中,激發(fā)學生的閱讀積極性。再比如,在教學古詩詞等文章的時候,教師可以在組織學生舉行“飛花令”或者“古詩詞接龍”等游戲,將學生分成不同的小組,讓其相互之間展開競爭……讓學生在一片歡聲笑語中完成閱讀學習目標。
閱讀教學模式的改進對于課堂教學質量的提升有著非常重要的促進作用。傳統(tǒng)的閱讀教學往往是在教師的帶領下開展“單篇”閱讀教學,這種教學方式固然會更加具體化、詳細化,同時也存在一定的弊端,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得不到很好的激發(fā),難以對文章內(nèi)涵產(chǎn)生更加深刻的理解與體會[4]。因此,教師在進行閱讀教學的時候,應當注重采取靈活多變的教學模式,為學生帶來不一樣的閱讀體驗。
從小學語文中高年級教材中可以看出其存在很強的單元主題性,因此,教師可以打破原有的“單篇”閱讀教學模式,進而采取“群文”閱讀的方式開展教學。例如,部編版五年級上冊中“第一單元”的時候,教師可以用“一花一鳥總關情”為主題開展教學,既能向學生點明單元教學的主題,又能提示學生各篇文章之間的共同點。通過《白鷺》可以讓學生理解作者對美好事物的贊美之情,通過《落花生》可以讓學生理解做人做事的道理,通過《桂花雨》可以讓學生體會到作者心中濃濃的思鄉(xiāng)之情,通過《珍珠鳥》可以向學生闡釋微妙的人鳥情誼。最終讓學生通過閱讀掌握“借物抒情”的寫作方法,讓學生明白“萬物皆有靈”的道理。
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閱讀不能僅僅依靠課堂教學,教師應當提倡并引導學生主動進行課外閱讀,培養(yǎng)良好的終身閱讀習慣,這對于學生今后的學習以及發(fā)展有著顯著的促進作用。
例如,在閱讀教學《猴王出世》以及《草船借箭》等文章的時候,教師可以推薦學生閱讀少兒班的四大名著;在閱讀教學《精衛(wèi)填?!芬约啊逗篝嗌淙铡返任恼碌臅r候,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閱讀《山海經(jīng)》或者《中國神話故事大全》等等,進一步滿足學生的閱讀需求。除此之外,教師還應當在班級中定期組織“閱讀分享會”,讓學生將閱讀中獲得的知識、經(jīng)驗以及心得分享出來,供大家一些學習,實現(xiàn)共同進步。
綜上所述,閱讀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占據(jù)了非常重要的地位,閱讀能力也是衡量學生語文綜合素養(yǎng)的重要標準。對于小學語文教學工作者而言,其應當根據(jù)當前的教育形式并結合學生的身心特點,采取情境教學、游戲教學、群文教學以及課外閱讀等方法,進一步體現(xiàn)語文閱讀教學的趣味性,激發(fā)學生的閱讀積極性,實現(xiàn)語文閱讀課堂教學的高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