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偉 韓 珂 張 谷 黃若華
(1.西安交大附中分校,陜西 西安 710048;2.西安交大附中,陜西 西安 710054;3.西安市浐灞歐亞中學,陜西 西安 710032)
中國女排從1981年首次榮獲中國體壇足、籃、排三大球的第一個世界冠軍至今,30多年在世界排壇賽場上走過風雨之路,愛國主義情懷一直深植于這個光榮的集體,并成為其強大的基因。幾代中國排球堅守為國爭光的夢想,一直將愛國情懷以及祖國利益至上的使命融入自己的血液之中,對祖國發(fā)自內心的熱愛,為國爭光的自豪與幸福,激勵著中國女排姑娘創(chuàng)造世界大賽“五連冠”的輝煌,也創(chuàng)造了今天“三大賽”十冠王的壯舉。永葆昂揚向上的斗志,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用專業(yè)素養(yǎng)提升實力,靠科學訓練贏得競爭,以開放包容的心態(tài)博采眾長,這是新時代中國女排精神的持久魅力和深刻啟迪所在。中國女排不愧為傳承與弘揚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美德的典范,體現了中華民族的體育精神和品質。同時,在世界體壇上良好地踐行了中國精神。中國籃球名人姚明曾經向全國青少年提出“遵守規(guī)則,尊重對手,團隊協(xié)作,永不言敗”的體育品德。
中國女排最近一次在世界排壇奪冠是在2019年9月的第十三屆女排世界杯上。全國人民都在學習中國女排精神,以祖國利益至上,大力弘揚新時代的中國女排精神,為早日實現偉大復興美好中國夢而堅持不懈的奮斗。中學體育教師應借此強勁的東風,在教育和培養(yǎng)學生體育核心素養(yǎng)的實踐認知活動中,將學習中國女排精神品質和體育運動身心健康教育完美有機結合,可收到良好的體育教育效果。
中學生是國家和民族的希望,是世界的未來。因此,中學生應先學會做人,后學會做事。這是中學生在家庭、學校、社會中,以及日常的人際交往、體育運動、文化學習、身心健康、逆襲成長、人格健全等各方面和諧發(fā)展和提高,適應社會、立足社會、良好和成功服務于社會之根本。
中學體育教育工作者怎樣教育和培養(yǎng)學生品、健、學兼優(yōu)呢?可將學習中國女排精神與體育運動身心健康教育完美有機結合,即教師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有效促進學生主動運動、快樂學習、健康成長,這是最基礎和最美好的教育培養(yǎng)實踐認知活動。
中學生的體育核心素養(yǎng)包括三個要素:一是運動能力;二是健康行為;三是體育品德。在中學生體育核心素養(yǎng)的三要素中,體育品德應排在第一位。如果學生沒有良好的體育品德,何談教育和培養(yǎng)學生體育核心素養(yǎng)諸多的實踐認知活動的可持續(xù)和諧發(fā)展,提高中學生的運動能力與健康行為呢?因此,體育教師應充分利用體育課與課外體育活動這個全方位、多元化的師生良好互動平臺,以學習中國女排精神作為科學引導,教育和培養(yǎng)學生樹立良好的體育品德,規(guī)范學生的品德規(guī)范準則。
中國女排精神品質之一是遵守比賽規(guī)則,服從裁判管理,尊重對手與觀眾。中學體育要學習中國女排這一精神品質,培養(yǎng)學生比賽規(guī)則意識,構建學生體育品德行為規(guī)范。
體育教師在檢驗學生所學體育知識及掌握的運動技能時,應充分利用學校體育課和課外體育活動時間,有針對性地組織學生開展各種體育比賽,如田徑、足球、籃球、乒乓球、羽毛球、三跳、廣播操等。在比賽前,教師首先要向學生講解各項比賽應遵守的規(guī)則,以培養(yǎng)學生的體育品德,讓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遵紀守規(guī)、服從裁判管理、尊重對手與觀眾等習慣和意識。要求學生在各項比賽中堅持“友誼第一,比賽第二”的理念;其次,教師要鼓勵學生在比賽過程中發(fā)揮個人良好的競爭能力,強化與同伴或隊友間的團隊協(xié)作和集體配合的能力,以形成相互合作的良好意識;最后,教師要教導學生尊重體育比賽,在比賽活動中積極主動應對比賽,做到誠實守信,并在比賽中學會保護自己,幫助有困難或遇到麻煩的同學,以確保各項比賽平安順利地進行。
教師通過講解各項比賽規(guī)則,讓學生對不同比賽規(guī)則有所認識與了解,培養(yǎng)學生樹立遵守比賽規(guī)則的意識。無論是在比賽中還是在比賽后,比分領先還是落后,比賽結果是輸還是贏,比賽雙方都應體現出“勝不驕、敗不餒”的良好比賽作風。此外,在比賽中,如果裁判出現錯判、漏判現象,隊員與教練員可以向裁判員提出暫停比賽的請求,解釋所受到的不公正或不公平的判罰問題。即使裁判員堅持原判,也不能與裁判發(fā)生吵鬧、爭執(zhí)、動手、斗毆等不冷靜、不合適的行為,應在賽后應通過正規(guī)渠道和途徑與裁判組進行交涉。這不僅可以引導、教育學生遵守比賽規(guī)則,服從裁判管理,學會調控心態(tài)和情緒,以及與同學和平友好相處,也可以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競爭意識,為學生構建了和諧有序的比賽競爭平臺,營造健康的比賽環(huán)境和氛圍,有利于構建學生體育品德行為規(guī)范。
中國女排精神品質之二是遵紀守法、誠實守信、團隊協(xié)作、吃苦耐勞、頑強拼搏、永不言敗。中學體育要學習中國女排這一精神品質,注重學校課堂道德教育,強化學生體育品德培養(yǎng)。
中學體育教育教學是學生學習體育精神的良好平臺,體育精神是學生參與體育學習和運動訓練認知實踐的關鍵之所在。教育和培養(yǎng)學生樹立良好的體育精神,是提高學生體育品德素養(yǎng)的一個重要途徑。因此,教師應充分注重體育教育教學活動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巧妙地將品德教育貫穿到體育教育教學活動的各個方面,提高學生的體育品德素養(yǎng)。
首先,教師應該教育和培養(yǎng)學生樹立遵紀守法與誠實守信的良好品質。在進行體育課教學時,教師必須清楚認識和明確了解自己在學生心目中的形象與影響力,在學生面前以身作則,注重言行舉止,有事請假,做到不遲到、不早退、不曠職,遵紀守時,起到表率作用,鍛造學生誠實守信的良好品質,要求學生在上下課集合站隊時做到快、靜、齊和言行一致的整體大局觀。此外,教師的課堂用語應文明規(guī)范,不講粗話、臟話,讓學生學有榜樣,改有方向。
其次,教師應該教育和培養(yǎng)學生吃苦耐勞與堅韌不拔的意志品質。體育課大都是在開放的戶外環(huán)境中進行的,學生參加體育練習與運動訓練的認知實踐活動,必須要經歷冬練三九、夏練三伏的身心考驗,這樣可以培養(yǎng)學生吃苦耐勞的品質。同時,學生還要克服自身的惰性,在各項體育練習和運動訓練中,戰(zhàn)勝不同運動量、負荷強度帶給身心的不適感,做到不投機、不偷懶。在學生遇到困難、失敗、挫折時,教師應該教育、鼓勵學生不低頭、不認輸,幫助其化被動為主動,變壓力為動力,培養(yǎng)學生百折不撓、自強不息、永不言敗的精神,讓學生在逆境中頑強拼搏、迎難而上,闖出一片屬于自己的天地。
最后,教師應該教育和培養(yǎng)學生堅持、勇敢、團結、協(xié)作的體育精神。在體育課和課外體育活動中,教師要帶領學生體驗與體會堅持、勇敢、團結、協(xié)作的體育精神,可采取分組游戲活動、分組練習活動、分組比賽活動等形式來進行,讓學生體會各種不同的體育運動中的不同樂趣,開闊眼界,增長見識,學會人際交往中良好溝通與交流的技巧。此外,學生還會獲得身體和精神上的不同享受,養(yǎng)成良好的心態(tài)、完整的心智。
中國女排精神品質之三是祖國至上、為國爭光。中學體育要學習中國女排這一精神品質,教育和培養(yǎng)學生樹立班級與學校的大局觀、整體觀,讓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體育品德行為習慣。
體育品德的培養(yǎng)是學校體育核心素養(yǎng)教育教學中的重要一環(huán),培養(yǎng)學生的體育品德是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以及形成自己的認知方式與行為方式的過程,是實現學生全面健康發(fā)展的品德教育。
在對學生進行體育品德教育的過程中,教師應注重從實際出發(fā),在切合體育品德教育的體育比賽項目中,讓學生學習體育品德的規(guī)定和要求。學校應該定期舉辦體育運動會,在各種競賽項目上讓體育品德中的公開、公平、公正、團結、友愛、互助等傳統(tǒng)美德與優(yōu)秀的人格品質,在全體學生心目中得以傳承和發(fā)揚光大。
學校定期舉辦體育運動會是教育培養(yǎng)學生良好體育品德最現實與最實際的方法。在學校體育運動會比賽開始前,應該做好以下兩個環(huán)節(jié)的準備工作。一是運動員代表宣誓:在比賽中不投機取巧,不冒名頂替,不弄虛作假,全力以赴,認真用心參加各項比賽,爭取好成績?yōu)榘嗉墵幑?;二是裁判員代表宣誓:保證各項比賽公平、公正、公開,判罰準確、無誤,不錯判,不漏判,保障運動會平安、順利、圓滿完成。在學校體育運動會比賽過程中,各年級各班學生都要保持良好的體育精神。一是堅持“友誼第一,比賽第二”的理念,認真用心、全力以赴地參加比賽;二是無論是參加單項比賽還是集體比賽,面對輸與贏,學生都應體現出“勝不驕、敗不餒”的比賽作風。在學校體育運動會期間,各年級各班的志愿者忙前忙后,全心全意服務于全校師生的感人場景隨處可見,令師生們難以忘懷。因此,在學校體育運動會結束后,學校應該要做好獎勵工作。一是頒發(fā)各年級優(yōu)勝班級團體總分名次獎;二是對學校體育運動會期間各方面表現突出的班級頒發(fā)“體育道德精神文明獎”;三是對學校體育運動會期間優(yōu)質服務運動會的學生頒發(fā)“優(yōu)秀學生志愿者獎”。此外,運動會后的垃圾清理等事宜要做好,各年級各班應該統(tǒng)一組織學生打掃比賽場地內外的垃圾。
學校體育運動會期間,以上幾件事情的設計與落實,是對學生進行最直接的體育品德教育培養(yǎng)、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體育品德行為習慣的體現。讓學生通過體育比賽的實踐認知體驗,充分理解體育比賽不僅有勝負之分,而且有體育品德的高低之比。體育品德的教育不應只局限在體育運動高標準、嚴要求的范圍之內,更應良好地體現在日常學習生活、人際交往、為人處世之中。因此,教師有責任以身作則,言行一致,為學生樹立規(guī)范與良好的正面形象,突顯榜樣的育人風范和表率作用。
在體育教學與課外體育活動中,教師應注重訓練學生的力量、柔韌、速度、耐力、靈敏、協(xié)調等身體素質和運動技能專項整體性練習,培養(yǎng)學生頑強拼搏、團結奮進、永不言棄的體育精神。通過集體體育項目培養(yǎng)學生團結友愛、互幫互助的良好品質。學生通過參與體育運動,可以體會到體育運動中所蘊含的體育道德,在以后的學習、生活、人際交往中會變得更加堅毅勤勉、團結友愛,牢記自己是集體中的成員之一,堅持集體利益至上,激發(fā)無限熱愛集體和團隊的情懷,真正體現體育教學中品德教育的內涵。
中學生在做人做事、體育運動、文化學習、人際交往等各方面都應學習中國女排精神。中學體育教育應大力弘揚新時代的中國女排精神,培養(yǎng)學生遵守規(guī)則、尊重對手、團隊協(xié)作、永不言敗的道德品質,讓學生在校內以班級利益至上,為班爭光;在校外以學校利益至上,為校爭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