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艷蕊 張慶軍 吳海軍
(江蘇省連云港高級中學,江蘇連云港 222047)
信息技術知識和現代教育的融合與發(fā)展,催生出了“整合技術的學科教學知識”(TPACK)這一概念[1]。高中語文教師是否掌握了整合技術的學科教學知識,將直接影響自身教學水平的高低。在現代教育技術快速發(fā)展的形勢下,高中語文教師為了實現專業(yè)化發(fā)展,就需要分析TPACK 結構特征,了解各項組成因素,并采取可靠的措施,實現自身TPACK 結構的完善和能力的發(fā)展,并靈活運用TPACK 框架中的各項元素,以顯著提高教學質量。對于高中語文教師而言,如何明確TPACK 結構特征及實現TPACK 能力的發(fā)展,仍然是一大難題[2]。對此,圍繞“高中語文教師TPACK 結構特征和發(fā)展策略”展開探索,就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
TPACK 框架主要由“學科知識”“教學法知識”“技術知識”三個核心元素,以及“學科教學知識”“整合技術的學科內容知識”“整合技術的教學法知識”“整合技術的學科教學知識”四個復合元素構成。
一些教育學家圍繞教師TPACK 結構展開分析,并指出:TPACK 并非單一的概念,而是一種復合性的概念,包括知識、技能、思維等。同時,在高中語文教師TPACK 結構中,技術知識與學科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最為緊密;學校的硬件設施、教師參與培訓的次數、學生的學習習慣、教師對信息技術的掌握程度、教師自身的年齡和教學經驗等因素,都會直接影響到教師TPACK 結構的發(fā)展水平。要想順利實現教學改革目標,發(fā)揮信息技術的教育功能,教師就要不斷完善TPACK 結構,實現教學能力的全面發(fā)展。
相關調查資料顯示,目前高中語文教師的TPACK素養(yǎng)達到了中等偏上的水平。但為了更好地提高自身的專業(yè)性,提升信息化教學水平,整合學科教學知識結構體系,教師要基于當前教育教學要求,更新教育理念,加強教學反思,搭建學習平臺,積極參加各種知識和技能培訓活動,發(fā)展TPACK 素養(yǎng)。
首先,高中語文教師應樹立全新的教育觀,明確完善和發(fā)展TPACK 結構的重要性。在信息化時代,教師要想實現自身的專業(yè)化發(fā)展,就需要注重發(fā)展自己的TPACK 素養(yǎng)。無論新手教師還是專家型教師,都應積極、主動地學習TPACK 這種全新的教育理論。在日常工作中,教師可以通過各種途徑,搜索與TPACK 理論相關的文獻資料,從中獲取與TPACK 相關的知識。
其次,教師應注重更新自身的教學引導方式,通過各種途徑,加強對TPACK 理論的應用,借助TPACK理論構建全新的課堂模式。教師是課堂教學活動的組織者,是學生成長路上的指引者。教師采取的教學思想和方法,將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效果。在傳統(tǒng)教育模式下,教師忽視了對最新理論和方法的學習,導致教學質量難以得到有效提高。在“信息技術+教育”的背景下,高中語文教師就需要注重對前沿教學理論和方法的學習,接納和學習TPACK 理論,并基于此不斷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
最后,教師應注重教學反思,明確TPACK 理論在應用過程中存在的不足,有效發(fā)展自身的TPACK 理論應用能力,發(fā)揮TPACK 理論的教育指導功能。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因此,在應用TPACK 理論開展日常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教師需要通過教學實踐反思這種方法,檢驗TPACK 理論應用效果。例如,教師可以在完成了某階段的教學任務后,開展一場實踐檢驗活動,以此檢驗學生的實際學習效果,并從中積累經驗,實現自身TPACK 理論應用能力的發(fā)展。
學校內部的硬件設施與軟件設施,會直接影響高中語文教師TPACK 素養(yǎng)發(fā)展狀況,也會影響教師專業(yè)化水平的提高[3]。因此,高中語文教師要想完善自身的TPACK 結構、發(fā)展TPACK 素養(yǎng),就需要聯(lián)合學校的管理者,積極完善內部教學條件,優(yōu)化整體教學環(huán)境,并注重對各項資源的有效整合,提升資源利用率。例如,高中語文教師可以申請改造教室內部的多媒體教學設施,或者設置專門的多媒體教室,購入現代化的教學軟件,以保障信息化語文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
同時,高中語文教師可以組建教研團隊,不定期開展內部學術交流活動,形成良好的內部學習氛圍,共同發(fā)展TPACK 素養(yǎng)。例如,年級內部的所有語文教師可以組建一個相互監(jiān)督和幫扶的小組,形成一種“你追我趕”的氛圍,通過相互學習和督促,不斷加強對TPACK 理論的分析與探索,積極應用全新的教學模式,實現專業(yè)化發(fā)展。
此外,高中語文教師還可以通過協(xié)商的方式共建TPACK 教學能力評價機制,有效檢驗各自學習TPACK理論的效果,及時發(fā)現其中的不足,便于及時采取具有針對性的改進措施。為了優(yōu)化TPACK 理論學習環(huán)境,高中語文教師還可以共同開發(fā)TPACK 資源庫,積極引入信息技術教學資源,讓信息技術學科教學與語文學科教學形成相輔相成的關系,進而實現有效融合,促進學科教學效率的不斷提升。在現代信息技術快速發(fā)展的形勢下,語文教師將信息技術學科知識融入本學科教學體系中,可以有效豐富學科教學資源,為后續(xù)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創(chuàng)造良好的條件。
積極參加各種培訓活動,是高中語文教師完善TPACK 結構、發(fā)展TPACK 素養(yǎng)的關鍵。從目前情況來看,各地區(qū)的教育部門和學校為了幫助教師實現TPACK 素養(yǎng)的發(fā)展,會不定期地組織開展培訓活動,即要求高中語文教師積極參加知識和技能培訓活動,給他們提供學習交流機會,促使他們不斷學習最新的教育理論知識,掌握科學的教學方法,從而不斷完善融合技術的學科教學知識結構體系。教師則需要本著終身學習的理念,積極參加各種學術交流會議和知識技能培訓活動。
在日常教學工作中,教師自身也需要制訂詳細的學習計劃,通過各種途徑,加強對整合技術的學科教學知識結構特征的分析,把握TPACK 理論的精髓,學習信息技術學科與語文學科教學相結合的可靠途徑,提升自身的教學能力,發(fā)展TPACK 素養(yǎng)。同時,教師還應聯(lián)合學校管理者,共同完善TPACK 管理機制,制訂更有針對性的教學改進方案和TPACK 理論知識學習方案。
在現代信息技術應用范圍不斷擴大及應用程度不斷提高的時代背景下,高中語文教師應充分意識到信息技術學科教學與本學科教學進行有效整合的價值,并圍繞TPACK 結構特征展開全面分析,把握TPACK 理論應用原則和應用要點,發(fā)揮TPACK 理論的教育價值,打造全新的、現代化的、高效的課堂。概括而言,高中語文教師應基于最新的教育教學要求,更新教育理念,加強教學反思;搭建學習平臺,發(fā)展TPACK 素養(yǎng);積極參加各種類型的知識和技能培訓活動,逐步完善TPACK結構,以此促進自身的專業(yè)化發(fā)展,全面提升教學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