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斌
(福建省福安市老區(qū)中學,福建福安 355000)
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教師采用的傳統(tǒng)教學手段多為板書和實驗演示等,無法將抽象的物理概念具象化。而全息影像技術是利用干涉和衍射原理記錄并再現(xiàn)物體真實的三維圖像的技術,在直觀顯現(xiàn)物理實驗過程、模擬物體運動軌跡、創(chuàng)設真實物理情境等方面有著傳統(tǒng)教學手段無法比擬的優(yōu)勢,將其用于初中物理教學中能起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良好的課堂導入方法能夠抓住學生的眼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其全神貫注地投入學習中。在講解新課時,物理教師要注重運用全息影像技術創(chuàng)設相關的教學情境,使學生身臨其境,體會學習物理知識的樂趣,從而使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活動[1]。為充分發(fā)揮全息影像技術的作用,一方面,教師要做好充分授課準備,認真收集相關素材,注重運用全息影像技術為學生創(chuàng)設熟悉、趣味性較強的物理情境,增強物理教學的趣味性。另一方面,為更好地引發(fā)學生思考,教師應圍繞全息影像技術創(chuàng)設的情境設計相關的問題,并給予學生一定的引導,使其高效完成對物理知識的學習。
例如,在講解“凸透鏡的成像規(guī)律”時,教師可以運用全息影像技術為學生創(chuàng)設不同的凸透鏡成像情境。通過改變物體與凸透鏡之間的距離,學生能夠清晰地看到“像”的大小和虛實變化規(guī)律。然后,教師在黑板上為學生展示相關的表格,給學生留下討論、總結時間,使學生根據(jù)觀察所得完成表格的填寫。這樣,學生便能更直觀地看到凸透鏡的成像過程,通過課堂總結了解凸透鏡成像的原理,進而更加牢固地掌握物理知識。
實踐表明,將全息影像技術用于初中物理新課講解中,可以讓學生耳目一新,使學生在課堂上會表現(xiàn)得非常積極,同時能更加清晰、全面地認識物理知識,為靈活應用所學知識分析和解決物理問題打下良好的基礎。
初中物理教材中的部分知識點對學生來說有較大的學習和理解難度,學生在解答相關習題時出錯率較高,這在一定程度上打擊了學生的學習自信心。針對這一現(xiàn)狀,物理教師可以運用全息影像技術來深化學生對知識的理解,使他們能夠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更好地把握物理知識的精髓,在解題中舉一反三。在運用全息影像技術幫助學生突破學習難點時,一方面,教師要認真分析物理難點究竟“難在何處”,思考應創(chuàng)設何種情境才能使學生走出理解誤區(qū),同時要積極與其他教師進行交流,借鑒其成功的授課經驗[2]。另一方面,教師要為學生深入剖析相關的物理難點,運用全息影像技術動態(tài)化地展現(xiàn)物理情境,使學生更好地掌握物理知識的因果關系,進而提高學習效率。
例如,在講解“物態(tài)的變化”相關內容時,很多學生容易混淆相關的概念,在判斷物態(tài)變化時容易張冠李戴。為幫助學生突破這一學習難點,弄清各個概念的區(qū)別與聯(lián)系,把握物態(tài)變化規(guī)律,教師可以運用全息影像技術為學生逐一展示相關的物態(tài)變化過程,使學生直觀了解相關的物態(tài)變化。
全息影像技術的優(yōu)點在于能夠真實地呈現(xiàn)物理情境,物理教師在課堂上運用全息影像技術可幫助學生突破學習難點,掃清學習障礙。
為使學生更好地運用所學物理知識,積累解答物理習題的經驗,教師在課堂上往往會講解一些物理例題。但是,部分學生在聽課時注意力不集中,聽課效果較差。筆者通過與學生的交流發(fā)現(xiàn),這些學生要么認為例題枯燥無味,要么聽不懂。針對這一現(xiàn)象,教師在講解例題時可以運用全息影像技術。一方面,全息影像技術科技感較強,能夠化靜態(tài)為動態(tài)、化抽象為具體,創(chuàng)設與例題相關的情境,以增強例題講解的趣味性;另一方面,全息影像技術能化難為易,有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解題思路和方法,極大豐富了學生的聽課體驗。
例如,浮力是初中物理的重要知識點,教師在講解一艘輪船從海上駛入河流中吃水線的高低變化的例題時,可以運用全息影像技術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艘輪船從海上駛入河流中的具體情境,使學生直觀地看到輪船的吃水線變高了,原因是海水的密度比河水的密度大。輪船在海上和河流中受到的浮力不變,均為其重力。由阿基米德原理可以得出結論——浮力需要輪船排開更多的河水。教師運用全息影像技術進行相關分析,能使學生恍然大悟,進而對浮力形成的原因有更為深入的了解。
教師通過運用全息影像技術增強課堂的趣味性,能幫助學生理解解題思路和方法,使學生的聽課效率大大提高,保證例題教學目標的順利達成。
實驗是初中物理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學生的學習及各類測試中占據(jù)著十分重要的地位[3]。為使學生深入理解實驗原理,全面把握實驗步驟,促進其實驗能力的提升,教師可以將全息影像技術應用到物理實驗教學中,動態(tài)化、立體化地呈現(xiàn)實驗過程,從而獲得良好的實驗教學效果。一方面,教師可以運用全息影像技術為學生展示實驗的具體過程,要求學生認真觀看,做好相關記錄,同時加強與學生的互動,使其更好地把握物理實驗細節(jié);另一方面,教師可以先讓學生觀看全息影像技術展示的實驗過程,然后圍繞實驗內容設計相關的判斷習題,要求學生利用所學知識進行判斷,最后針對學生實驗學習中存在的問題給予點撥和指導,以提高學生的實驗學習質量。
例如,在講解“影響液體壓強的因素”這一實驗時,教師運用全息影像技術展示具體的實驗過程,學生不僅能掌握實驗的操作方法,還能認識到影響液體壓強的因素主要有液體的密度、物體距離液面的高度,同時認識到為保證實驗的準確性與說服力,在研究單一變量造成的影響時需要控制其他變量不變,這給學生以后更好地開展物理實驗探究活動帶來了良好啟發(fā)。
教學實踐表明,運用全息影像技術講解物理實驗,教師不用擔心實驗過程中實驗器材的損壞和安全隱患,可以將更多的時間用于為學生指點迷津,大大提高了實驗教學的質量和效率。因此,初中物理教師應轉變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做好對物理實驗內容的研究,合理應用全息影像技術為實驗教學增添光彩。
初中物理教學方法多種多樣,不同的教師采用的教學方法也不盡相同。全息影像技術能很好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為更好地將全息影像技術用于初中物理教學中,教師在平時應做好該技術理論知識的儲備,及時對其應用策略和效果進行總結,以促進初中物理教學邁上一個新的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