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芳蘭
(福建省龍巖市武平縣十方中學,福建龍巖 364000)
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如何推動課堂結構優(yōu)化,突出學生主體性,使課堂教學富有成效是高中英語教師需要重點思考和解決的問題。而構建高中英語“互動式”課堂可以有效解決這一問題。所謂“互動式”課堂,就是把教學活動看作師生之間的交往和溝通活動,把教學過程看作一個動態(tài)發(fā)展的教與學統(tǒng)一的相互影響和交往的過程。在高中英語教學中,教師應采取切實有效的教學策略,建構和諧的師生互動、生生互動課堂,以產生教學共振,提高教學效率[1]。
多媒體課件集文字、聲音、圖像和動畫于一體,直觀形象,針對性強,具有傳統(tǒng)教學方式所不能比擬的優(yōu)越性,為英語課堂教學增添了生機和活力。因此,為構建高中英語“互動式”課堂,使學生形成積極的學習態(tài)度,教師應將多媒體工具與課程資源深度融合,通過多媒體教學創(chuàng)設生動有趣的英語教學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課堂互動的趣味性[2]。
以人教版高一必修第二冊Unit 1 Culture Heritage 為例,結合教材文章From problems to solutions提及的“埃及文物保護”與“阿斯旺大壩”之間的矛盾和解決方案,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展示埃及文物的圖片或視頻,創(chuàng)設相應的情境,幫助學生理解當前文化遺產保護面臨的困境,激發(fā)他們表達“How to coordin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ultural heritage and modern society?”“How to protect cultural heritage?”的欲望。這樣,學生根據(jù)單元主題進行積極的互動交流,不但能加深對單元知識和主題意義的理解深刻,而且能提高語言素養(yǎng)。
在高中英語“互動式”課堂教學中,問題引領既是發(fā)揮課堂互動教學成效的“助推劑”,也是啟迪學生思維的重要方式?;邮且粋€“有來有往”的過程,問答是問題引領的結果。因此,要想在高中英語教學過程中構建互動教學模式,教師可以嘗試以問題“拋磚引玉”,激發(fā)學生的表達欲望和互動興趣[1]。在這一過程中,考慮到學生難以準確把握討論方向,教師可以適當介入并加以引導,通過對學生學情和新知的合理分析提出有效問題,鼓勵學生參與師生互動。
以人教版高一必修第二冊Unit 2 Wildlife Protection為例,在帶領學生閱讀文本A day in the clouds時,教師可以對照文本內容提出“When observing the Tibetan antelopes, what came to the writer's mind?”“Why did the antelopes become an endangered's pecies in the 1980s and 1990s?”等問題,要求學生一邊閱讀文本,一邊思考,并用英語回答問題。在這樣的師生問答互動過程中,學生為更準確地回答問題,會積極思考文本內容,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閱讀學習效率,增強了“保護瀕危動物”的意識。同時,教師要求學生用英文回答問題,也可以進一步發(fā)展他們的英語語言運用能力。
小組合作學習是高中英語“互動式”課堂教學的重要方式。小組合作既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精神,也可以在課堂語言實踐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和創(chuàng)新能力,為核心素養(yǎng)的形成和發(fā)展打下堅實的基礎。在“互動式”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根據(jù)教材內容設計小組合作任務,鼓勵學生以小組進行討論、合作探究。在任務完成后,教師應引導學生大膽表達自己探究、合作的結果,并結合已有的生活體驗表達自己的觀點。如此,學生可對不同的觀點進行深度學習,提出批判性觀點,以此提升“互動式”課堂學習效率。
以人教版高一必修第二冊Unit 3 The internet 為例,教師可以根據(jù)單元主題設計“What benefi ts and disadvantages the Internet has brought to our lives?”的討論話題。首先,教師可以將學生分成學習小組,要求他們一邊閱讀教材內容,一邊以小組為單位對該話題展開討論,并提醒學生在組內交流過程中盡可能用英語闡述自己的觀點。其次,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根據(jù)互聯(lián)網(wǎng)的優(yōu)點和缺點發(fā)表不同的見解,培養(yǎng)其批判性思維。最后,在小組討論結束后,教師可以“Please select a representative to tell me your conclusion!”為引導性語言要求學生反饋小組討論的結論,并在教師引導下完善結論,形成對互聯(lián)網(wǎng)的新理解,同時要求學生寫一篇以互聯(lián)網(wǎng)對人們日常生活的影響為主題的作文[2]。
教師開展多元化的“互動式”課堂教學活動,如辯論、演講、情景對話等,既能豐富課堂教學內容,為學生創(chuàng)造更多的語言實踐機會,又能讓更多的學生參與其中,擴大互動范圍。
以人教版高一必修第二冊Unit 4 History and traditions 為例,在講解文章What's in a name?時,教師可以圍繞“英國歷史”這一話題設計多種教學活動,讓學生有更多的互動選擇。例如,教師可以依托文章內容“研究英國歷史的兩大好處”設計辯論活動,以“Is it good or bad for us to study English history”為話題引導學生對“研究英國歷史究竟是好還是壞”展開辯論。在辯論中,學生可以自由選擇自己的立場,并收集相關資料,用英語闡明自己的想法。這樣,學生不僅能夠在辯論和闡述中加深對文章的理解,還能夠在緊張的辯論氛圍、思考氛圍的影響下拓展英語思維。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指出,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應建立以學生為主體,促進學生全面、健康而又有個性發(fā)展的課程評價體系。因此,教師應關注課堂教學評價,關注課堂教學效果,關注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在互動教學過程中促進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形成和發(fā)展。合理的課堂互動評價可以幫助學生認識自我,樹立自信心,明確自己的努力方向。需要注意的是,評價的內容和形式應是多樣化、多維化和多元化的。無論哪一種教學模式下的教學活動,都離不開課堂評價,只有及時進行課堂評價,教和學才是和諧統(tǒng)一的。
以人教版高一必修第二冊Unit 5 Music 為例,教師可以在講解完整個單元內容后,引導學生進行自主評價和生生互評。例如,在小組合作探究過程中,教師可以對表現(xiàn)出色的學生予以表揚和激勵;給予優(yōu)秀小組積分激勵。在成果展示環(huán)節(jié),學生之間可以互動評價,因為評價過程是學生總結知識和反思學習的過程。在這樣的互動中,學生不僅可以發(fā)現(xiàn)自己英語學習的不足,還能通過向其他同學學習及時改正錯誤的學習思維和方法。
綜上所述,在高中英語教學中,教師通過實施多媒體教學、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設置小組任務、開展多元化實踐活動、健全評價機制等引導學生圍繞所學知識展開互動,不僅可以加深學生對所學內容的理解和掌握,還能培養(yǎng)其語言素養(yǎng),提升其語言能力,使其形成更嚴謹?shù)挠⒄Z邏輯思維。因此,高中英語教師應以高質量教學為出發(fā)點,以實現(xiàn)對學生學科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為目標,積極構建“互動式”課堂,以提高教學的實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