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旎
(安徽省蚌埠第二實驗小學 安徽 蚌埠 233000)
在長期的教學過程中,我發(fā)現(xiàn)學生容易把比較相似的修辭手法弄混淆。因此,我收集并整理了一些相關(guān)資料,以比喻與擬人、排比與反復、設問與反問等修辭手法的教學為例進行研討,以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和運用這些修辭手法。
比喻就是打比方,即兩種不同性質(zhì)的事物,彼此有相似之處,使用一事物來比喻另一事物的一種修辭格。在小學階段,學生要掌握明喻和暗喻。明喻的一般格式為“甲像乙”常用的比喻詞有像、好像、仿佛等。暗喻的一般格式為“甲是乙”,常用“是、成了、變成”等有判斷性質(zhì)的詞語代替比喻詞。
擬人是把事物人格化,賦予事物以人一樣的思想和行為的一種修辭方法。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可以生動形象地描繪事物的特征,讓文章更生動,更具感染力;可以鮮明地表現(xiàn)作者對所描寫事物的感情。
以部編版三年級上冊《美麗的小興安嶺》為例,講講比喻與擬人的運用和區(qū)別。
(1)我國東北的小興安嶺,有數(shù)不清的紅松、白樺、櫟樹……幾百里連成一片,就像綠色的海洋。(明喻)
(2)小興安嶺一年四季景色誘人,是一座美麗的大花園,也是一座巨大的寶庫。(暗喻)
(3)小鹿在溪邊散步,它們有的俯下身子喝水,有的側(cè)著腦袋欣賞自己映在水里的影子。(擬人)
句子(1)運用了明喻的手法,本體是小興安嶺,喻體是綠色的海洋,比喻詞是像。作者把小興安嶺比作綠色的海洋,不僅寫出了小興安嶺的“大”,還寫出了它的“綠”。句子(2)運用了暗喻的手法,本體是小興安嶺,喻體是大花園、巨大的寶庫,比喻詞為“是”。作者把小興安嶺比作大花園,寫出了小興安嶺一年四季的景色都是美麗誘人的。把小興安嶺比作巨大的寶庫,突出了小興安嶺各種物產(chǎn)資源的豐富。這兩個比喻都表達了作者對小興安嶺的熱愛之情。
句子(3)運用了擬人手法?!吧⒉健?、“欣賞”是人的行為,這里運用在小鹿的身上,生動形象地描繪出了小鹿的活潑可愛,使讀者感受到了小興安嶺春天的生機勃勃,進而感受到作者對小興安嶺的喜愛之情。
通過對這三個句子的分析,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比喻與擬人都是事物之間的相比,它們是容易混淆的?!安煌c是比喻重點在‘喻’,即以乙事物‘喻’甲事物,甲乙兩事物一主一從;擬人的重點在‘擬’,即將事物‘當做’人來寫,事物和人彼此交融,渾然一體?!盵1]
排比是由三個或三個以上結(jié)構(gòu)相同或相似,內(nèi)容相關(guān),語氣一致的短語或句子排列在一起,用來加強語勢,強調(diào)內(nèi)容,加重感情的修辭方法。
反復是為了表達強烈的感情,有意重復使用某個詞語、句子的修辭手法。反復可以是連續(xù),也可以是間隔。
以部編版六年級下冊《匆匆》為例,解讀排比和反復的運用和區(qū)別。
(1)于是——洗手的時候,日子從水盆里過去;吃飯的時候,日子從飯碗里過去;默默時,便從凝然的雙眼前過去。(排比)
(2)聰明的,你告訴我,我們的日子為什么一去不復返呢?
你聰明的,告訴我,我們的日子為什么一去不復返呢?(反復)
句子(1)作者運用排比手法描寫人們?nèi)粘I畹募毠?jié)——洗手、吃飯、默想,以細膩而獨特的筆觸,展示了日子在生活的不經(jīng)意中來去匆匆。
句子(2)運用了反復的手法,突出“你”,指所有的讀者,問的是所有的人,引發(fā)讀者思考,喚起人們珍惜時間的意識,也突出了作者對時光流逝的無奈和惋惜。
通過對上述句子的分析,我們發(fā)現(xiàn)排比與反復的區(qū)別是“排比著眼于結(jié)構(gòu)相同或相似、意義相近、語氣一致,反復著眼于詞語或句子字面的重復;排比的修辭作用是增強氣勢,反復的修辭作用是強調(diào)突出。”[2]
設問是為了強調(diào)某部分內(nèi)容,故意先提出問題,明知故問,自問自答或提出問題不需回答的修辭手法。設問的作用有引人注意,啟發(fā)思考。
反問是一種用疑問句式來表達確定意思的修辭方法。用否定句來反問,表達的是肯定的意思;用肯定句來反問,表達的是否定的意思。反問的作用是加強語氣,加重語言的力量,激發(fā)讀者的感情,給讀者造成深刻的印象。
還以《匆匆》為例,分析設問與反問的運用和區(qū)別。
(1)但是,聰明的,你告訴我,我們的日子為什么一去不復返呢?——是有人偷了他們吧:那是誰?又藏在何處呢?是他們自己逃走了吧:現(xiàn)在又到了哪里呢?(設問)
(2)你聰明的,告訴我,我們的日子為什么一去不復返呢?(設問)
(3)但不能平的,為什么偏要白白走這一遭啊?(反問)
句子(1)運用了設問的手法,一連串的提問,目的是引起人們的深思,喚起人們珍惜時間的意識,表達作者對時光逝去而無法挽留的無奈和對已逝日子的深深思念。
句子(2)也是設問的手法,照應開頭,突出了作者關(guān)于時光匆匆的感慨,引人深思。
句子(3)用肯定句來反問,意思就是不能白白走這一遭。這是點睛之筆,寫出了作者對人生的思索:他不甘心虛度此生、力求上進的精神。
通過對這幾個句子的分析,我們發(fā)現(xiàn)設問和反問雖然都是問句,卻存在著明顯的區(qū)別,“設問不表示肯定什么或否定什么,反問明確地表示肯定或否定的內(nèi)容。設問主要是提出問題,引起注意,啟發(fā)思考;反問則主要是加強語氣,用確定的語氣表明作者的思想”。[3]
綜上所述,教師要重視修辭手法教學,提供可學習的參考資料,也要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這樣才能提高學生對修辭手法的掌握運用水平,提高學生表達能力,為語言學習打下扎實的基礎(ch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