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 鵬,王 鍇,陳 鵬
(鹽城師范學院體育學院,江蘇 鹽城 224002)
網球是需要上下肢協(xié)調配合的隔網對抗性項目,具有對抗性、技巧性、娛樂性等特征,可以增強人體的新陳代謝,改善神經系統(tǒng)的功能,對人的健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吸引了許多青少年積極參與。本文針對青少年網球雙手反拍擊球技術動作進行分析,并提出相應的策略,以期為我國網球運動的普及和青少年網球的發(fā)展做出一些貢獻。
根據來球角度或每個人不同的習慣,網球雙手反拍擊球技術的握拍方式有很多種。青少年常用的握拍方式為右手東方式反手握拍,即右手的掌根部與球拍的根部對齊或略超過球拍,左手握在右手的上方,采用半西方式握拍方式緊靠著右手。值得注意的是,無論是正手還是反手的握拍方式,在握拍時不要將拍子抓死,要學會在不擊球的時候放松握拍,只需在擊球的一瞬將拍子握緊。青少年若是時刻都緊握球拍會增加患肌腱炎的概率,還容易導致疲勞。
1.2.1 預備姿勢與準備姿勢預備姿勢是每一個網球技術動作的開始和結束動作。其動作要求為兩腳開立,兩腳間距等于或略寬于肩寬,屈膝,重心前傾落于前腳掌上,腳后跟略微抬起;右手持拍,左手扶住拍頸于胸部以下腹部以上,球拍與地面垂直;雙目目視前方,觀察對手,預判來球。
準備姿勢是經過跑動揮拍擊球前的一個動作。其動作要求為右腳向前跨步,形成閉合式步伐,雙手引拍至身體的后下方,拍頭略高于手腕,身體向左側扭轉一點,為發(fā)力創(chuàng)造條件。
1.2.2 揮拍與擊球在有了充分的揮拍空間后,青少年以髖關節(jié)帶動身體旋轉,以腰、腹、肩各個關節(jié)帶動雙臂向前上方揮動擺臂;擊球點位于前腳的前方,要注意人與球的距離;擊球時雙臂微微彎曲,以有效減少雙手反拍擊球的不確定性,提升擊球的準確度。
1.2.3 隨揮動作隨揮動作要求不高,根據青少年的特點可能會有所不同。隨揮動作通常應有手臂繞肩的動作,即通過擊球的余力將球拍順勢向右肩上方揮擺,要求動作要充分舒展,不要過早屈臂;擊球時也要有前送的動作,這樣既能提升動作的美感,使隨揮更加充分,又有效地提升擊球的力度。
在討論青少年雙手反拍擊球技術動作的發(fā)力順序前,要先確定動作標準,在此有2種引拍動作可供選擇。一種是網球直線后擺引拍的雙手反拍擊球動作,另一種是向后上畫弧線然后再向下畫弧線。第一種技術動作方法簡單易學,青少年能較快地掌握。第二種技術動作方法的優(yōu)點是能充分發(fā)揮力量,打出旋轉角度大、速度快的球,讓對手難以抵擋,但是該技術動作對身體的力量素質和協(xié)調素質都有著很高的要求,較難掌握。本文的研究對象是青少年,因此建議學習第一種技術動作,使青少年在學習的過程中更早地體會網球的樂趣,對以后深入學習網球技術動作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
網球直線后擺引拍的雙手反拍擊球技術動作的發(fā)力順序為下肢肌肉—軀干肌肉—肩部肌肉—手臂肌肉。直線后擺引拍后,下肢動作由微抬起腳后跟開始,之后骨骼肌收縮蹬地產生力量,力量順著踝關節(jié)、膝關節(jié)、髖關節(jié)傳送到達軀干部位,同時軀干由左轉扭轉的形態(tài)展開,下肢肌肉和軀干肌肉的合力傳達到肩關節(jié),青少年扭動肩關節(jié)帶動手臂揮動球拍擊球,在擊球后球拍順勢向右肩上方隨揮,再迅速退回到初始的準備姿勢。
1.4.1 青少年網球雙手反拍擊球技術動作的優(yōu)點首先是穩(wěn)定性高。雙手反拍擊球技術動作就像是一個會移動的“擋板”,無論對手打過來的是高速球,還是旋轉球,此技術動作都能夠抵擋得住,還能避免回球過偏等現(xiàn)象。其次,雙手反拍擊球技術動作能彌補青少年力量的不足。雙手反拍擊球時,揮拍方向和身體重心移動的方向是相同的,同時揮拍過程中手臂繞肩轉動,有一個集中的發(fā)力點,青少年能充分利用轉體增加擊球力量,提高擊球的攻擊性。另外,雙手反拍技術動作在擊球時,擊球點比較靠后且稍微靠近身體,同時引拍的后擺動作是背向球網。青少年擊球時可根據對手的站位隨時變化擊球點和擊球路線,能打出各種角度和路線的球,增加了對手擊球時的判斷難度,具有較好的隱蔽性。
1.4.2 青少年網球雙手反拍擊球技術動作的缺點首先,雙手反拍擊球點較近,對青少年腳步移動和判斷能力要求較高。青少年在不能保持準確到位時,在處理一些離身體較遠的球時效果較差,機動性不強。其次,反射性地增加了對手的攻擊區(qū)域。青少年雙手握拍擊球時,手臂在擊球時受到了身體的限制,不能充分伸展,縮小了擊球的控制面,相對擴大了對手的攻擊范圍。最后,雙手反拍擊球點較近,擊球時比較依賴腳步移動,青少年在擊球時需要積極的移動來尋找合適的站位,以打出高質量的球,因此體能消耗相對較大。
網球雙手反拍擊球技術的引拍方式有直線引拍和弧線引拍,直線引拍與弧線引拍的區(qū)別就是弧線引拍比直線引拍的幅度更大,而引拍的幅度決定擊球力量與速度,以及擊球的穩(wěn)定性和攻擊性。直線引拍擊球時有引拍幅度小的缺陷,所以在直線引拍時通常需要彎曲膝關節(jié)來為引拍創(chuàng)造更大的空間。因為青少年初學者力量素質比較薄弱,不能用直線引拍的時間來完成弧線引拍的動作,因此建議青少年學習網球雙手反拍擊球技術的直線引拍方式。如果青少年有較好的身體素質和一定的網球基礎可以使用弧線引拍方式。
在網球運動中,身體重心通常會隨著擊球的需要進行橫向或者縱向的轉移,而這種轉移后的穩(wěn)定性決定了擊球的效果。在青少年初學者練習雙手反拍擊球技術時,經常出現(xiàn)“站樁”式打球,即無論來球高低和正偏,都是身體直挺挺站著,導致?lián)羟蛐Ч?,經常出現(xiàn)失誤。因此,青少年在擊球時身體重心要下降,通過重心高低的變化增加擊球的旋轉,通過重心左右的變化增加擊球的力量。擊球時拍頭盡量與地面垂直,或為了改變擊球的角度拍頭也可以稍前傾或后仰。由于網球拍與網球質地的原因,在擊球時拍頭與地面垂直通常能打出很多種力道大、速度快的球,再通過重心的升起加大了球拍與球之間的摩擦,便可打出上旋球。
隨揮動作要充分,到達異側肩的上方為止。造成隨揮動作不充分的原因包含擊球沒有打到球拍的“甜區(qū)”,使拍子強烈震動緩沖掉擊球后的剩余勢能,導致沒有剩余的勢能來完成隨揮的動作;身體動作僵硬、不協(xié)調,引拍、揮拍擊球一系列動作不連貫,導致?lián)羟驎r身體肌肉收縮產生的動能不足,勉強能擊出網球,沒有剩余的勢能完成自然隨揮動作。以上一系列問題都出現(xiàn)在球感與基本動作上,因此建議青少年在學習網球時要注重基本動作的練習和球感的培養(yǎng)。
網球步法是指運動員控制身體或改變位置、方向、速度所采用的各種動作方法。青少年在學習網球技術動作時,教練員會經常說,網球是“用腳”打的。這里的“用腳”打球的意思是強調在擊球時要積極移動。不僅是網球雙手反拍擊球技術動作需要積極的移動,其他的各種技術動作都需要積極的步法移動來配合完成。建議青少年在學習網球雙手反拍技術動作時,腳后跟要微微抬起,身體前傾放低重心,在對手反拍擊球完成后提前預判來球落點,觀察來球,選擇合適的步法迅速移動到擊球的位置完成擊球。
由于青少年身體素質水平情況,雙手反拍擊球技術動作非常適合青少年學習,它可以彌補擊球穩(wěn)定性差和力量上的不足。網球雙手反拍擊球技術動作有一定的練習難度,在青少年練習之初一定要強調動作的規(guī)范性、完整性與連貫性,注重對基本動作的掌握。此外,網球雙手反拍擊球技術動作練習方法要多樣化,積極的移動與準確的站位對網球雙手反拍擊球技術動作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