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圣霞 王 翔
導學互動教學模式是一種在數學學科當中發(fā)展起來的新型教學模式,在現如今的數學教學當中十分實用。其在開展當中具體有以下幾步操作。首先,教師要以問題為情境導入新課知識,在課堂教學之中要注重布置內容,引領學生共同解決,學生要在教師的引領之下共同地去探索新知,解決問題。最后,教師在課程結束之時,要發(fā)揮引導作用,結合學生的接受情況有針對性的講解,以此引領學生完成知識網絡的形成,促進學生學習效率的提升,進而發(fā)展學生的思維。
導學互動教學模式中的第一步是要做好新知導入工作,俗話說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所以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激發(fā)學生興趣,讓學生對學習產生興趣便是成功的一半。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播放相應的視頻和趣味圖片吸引學生目光,把學生的興趣轉移到課堂上來。教師可以通過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向學生提出問題,讓學生對學習內容進行思考,以此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例如,教師在引領學生學習蘇教版小學數學二年級上冊內容“厘米和米”時,在導入環(huán)節(jié)教師可以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先將學生分成三組,用不同的工具測量一個蓋子的長度,進而巧設問題:“請小朋友們借助手中的工具測量一下手中蓋子有多長?”在學生動手操作解決疑問之后,教師要抓住不同工具測量出來的長度不一樣,再以問題為引導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為什么你們測量的結果會不一樣?有什么辦法可以使結果一樣呢?”以此為切入點讓學生明白同一測量工具才能夠使得測量數值一樣。當學生思維得到激發(fā)之時,教師又可巧設疑問,引領學生逐步走入厘米和米的學習之中?!盁o論使用怎樣的工具,只要測量工具一樣測量的值都是正確的嗎?”以此問題讓學生明白,在測量長度單位時,我們通常選用的測量工具是尺子,而不是教師事先呈現的紙條、小棒,因為它們的度量是不夠精確的,所以學生的測量值會不一樣。這時教師就可以引入本章學習內容厘米與米,隨后再引入主題帶領學生學習。
小學生對于知識的接受能力、解決能力是有限的,所以教師在新課教學當中必須要基于合作互動的引領,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教師要呈現明確的目標,讓學生對新課知識進行有效的質疑,在質疑的情況下為每個小組設定完成目標,讓學生對疑問進行解答,進而完成本章知識的學習。
例如,教師在引領學生學習蘇教版小學數學二年級下冊內容“認識方向”時,可以借助身邊事物降低學生的學習難度,激發(fā)學生思考。如可以讓學生描繪自己周邊的物體為例,讓學生走入課堂,在如此簡單問題的引領下,學生紛紛描述到前面有什么、后面有什么、左邊有什么、右邊有什么。最后,為了更好地引領學生學習本章的重點,即辨認東西南北四個方向,教師可以把學生分成小組,讓小組同學之間經過合作,解決四個方向辨別的困難問題。在小組同學的集思廣益之下,很多小組都已經找到了獨特的方式來辨認東西南北四個方向。由此可見,在小學數學教學當中,教師如果能夠有效地運用導學互動,就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推動學生的發(fā)展。
在新課學習完畢后,教師通常會通過練習來檢測學生的接受情況,因此教師在此時一定要協(xié)調好教與學的作用,要明白學生是主體。在總結歸納環(huán)節(jié),教師也要讓學生自己做出探索,并且進行自我知識的歸納,教師只要發(fā)揮好引導工作即可,以此促進學生思維的發(fā)展。
例如,教師在引領學生學習蘇教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上冊內容“解決問題的策略”時,學生已經具備了數量關系和問題的解決經驗。所以在此部分內容學習時,教師就可以通過喚起學生以往經驗,讓學生通過歸納、總結再找到分析數量關系、解決實際問題的策略。首先,鑒于小學三年級的學生對于“策略”一詞并不清楚,所以教師在教學之初,應該首先讓學生明白策略就是方法的意思,即平時做題時所需要使用的一些技巧。隨后,教師為了更好地喚起學生的以往經驗,就可通過題目信息的呈現,讓學生整理題目當中呈現的信息,進而讓學生去找到解決途徑,再引領學生總結解決問題的策略。以此教學更能夠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在與教師互動的情境之下完成經驗的喚醒,知識的重組,進而推動學生思維的發(fā)展。
簡而言之,小學數學是學生數學學習生涯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對學生的影響是十分重大的,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當中應該協(xié)調好導與學的關系,充分地運用導學互動教學模式,以提高學生學習效率,讓學生能夠真正地在課堂上對數學知識進行理解和掌握,讓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能夠得到真正的發(fā)揮,這樣才能夠推動學生全面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