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桂花
六年級的語文如何復習?眾所周知,它是建立在一到五年級語文學習的基礎之上的,語文課程讓工具性和人文性達成水乳交融的統(tǒng)一,兩者在相互依存、相輔相成的基礎上,促成教學課程的保質保量。工具性孕育著人文性,而人文性又促進著工具性的形成。我認為要想讓學生復習好語文,就必須以課堂教學為陣地,在復習的過程中注重提升學生的語文興趣、語文素養(yǎng)、寫作能力以及閱讀中的獨特興趣。
秋季開學后,接手六年級的語文教學,看到分班成績時,我真的是有點暈暈的感覺,因為57個學生,居然一個考優(yōu)秀的都沒有,只有一個83分、一個80分的,不及格的居然有24個。拿著這張分班成績單回到教室,一邊收拾教室衛(wèi)生,我就一邊在想,既然領導讓教六年級那就得教好呀,已經(jīng)這樣的成績了,再差也不能比這個還差了。打掃完衛(wèi)生,我就去教研室找領導去查看了五年級升六年級學生的試卷,用了整整一天的時間,我把試卷中學生出現(xiàn)的問題分了幾類進行記錄,并根據(jù)試卷中出現(xiàn)的問題制定了詳細的解決方案。
開學第一天,面對這57張稚嫩的面孔,我首先給他們講了,他們上一級六年級在畢業(yè)考試中出現(xiàn)的一些問題,又和他們聊了我的教學風格和脾氣性格。之后把分班成績念了一下,并且告訴他們,只要每個人在第一單元的單元檢測能高于這個分數(shù),就獎勵他們利用下午的課外活動時間看一場電影。開學一周后根據(jù)他們的成績和我課上課下的觀察了解,總結出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1.大多數(shù)學生沒有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做試卷時沒有認真做,及時檢查。
2.基礎知識掌握不扎實,特別是看拼音寫詞語、組詞、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填空等題,錯別字很多。
3.除了個別學生書寫端正,很多學生的書寫太潦草,特別是作文涂涂改改,非常不美觀。
4.許多課堂上應該掌握的重要知識點沒有掌握,課堂效率太低。
5.練習題做了不少,但是做什么題用什么方法還是弄不清楚。
6.課外書讀得少,課外積累的知識基本上是看完就忘。
7.許多孩子根本不知道怎樣做閱讀理解。
8.班內(nèi)三分之二的孩子的作文還是在記流水賬。
9.課下孩子們互相學習、交流的很少,基本都在各玩各的,聊各種游戲、電視劇。
10.課后作業(yè)有三分之一的同學不寫,三分之一的同學潦草完成。
11.家長對孩子學習的關心太少,不到期末考試不問成績。
針對學生們出現(xiàn)的這些問題,我并沒有操之過急,而是利用早自習、中午送學生、下午送學生的時間與家長們溝通交流,家校共抓,齊心合力幫助學生改正這些壞習慣。
首先,我先與完不成作業(yè)的學生的家長進行溝通交流,了解學生在家的學習情況,并且給家長們分析孩子目前的缺點,需要家長怎么樣督促,然后給家長分析利弊,讓他們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緊迫性。開學第一周結束后,我們班的全體同學都能完成課后作業(yè),并且大部分學生能夠保質保量地完成,只有2個同學底子實在是太差了,閱讀理解方面的題實在是力不從心。每天早晨我都是7:30準時進入教室,三天后再也沒有同學8點20才拖拖拉拉地來學校了。每天早讀和課外活動,我都會拿著書去教室讀書或者批改作業(yè),再也沒有吵吵鬧鬧,交頭接耳聊天的了,同學們都各忙各的,認認真真地在學習。教室里形成了一股濃厚的學習氣氛。
其次,通過我的言傳身教孩子們都知道學習了,那么我就開始抓班級的靈魂——課堂。在這40分鐘的時間里,我與他們進行心靈的碰撞,讓他們與我不但要眼睛看我所寫,耳朵聽我所講,還要讓他們的大腦根據(jù)我的提問進行深入的思考、想象,讓他們與課文齊飛、與作者產(chǎn)生共鳴。并且通過一個又一個風趣幽默的與課文或作者有關的小故事,讓他們在嬉笑中明白課文的思想,并且有了自己獨特的理解。一堂語文課下來,學生們經(jīng)常說又被語文老師帶走了,還沒回來呢又下課了,時間也過得太快了吧!
然后,面對學生們課外書看得少、寫作能力差、口語交際能力弱等問題,我把我上學時讀的課外書,都放到了教室的圖書架上,課下就與他們交流書中某個人物的特點,作者對某一事物的描寫,或者當時對這本書的一些感受,慢慢地那些不愛看書的旁觀者,都加入看書的行列。課下教室里的聲音不再是嬉笑打鬧,而是:這本書里寫的祥子忠厚老實,那本書里的好像更悲劇一點。這也就達到了課標中要求的能夠初步鑒賞文學作品的能力。
最后,幫助學生歸類、總結學習方法。孩子們作業(yè)能夠認真完成,課外書讀的越來越多,想法越來越稀奇古怪,寫作能力就像火箭噴發(fā)一樣,蹭蹭蹭地往上躥。但是出現(xiàn)了很多學生平時課上課下都很活躍,表達能力、寫作能力都不錯,就是考試時考不著高分。針對這樣的同學,我們專門開展了為期一周的小組討論總結學生學習的方法,讓全班同學各抒己見,說說自己在某一方面的某一種學習方法。說的同學鍛煉了自己的總結和口語表達能力,而聽的同學學會了比自己更先進的學習方法。
六年級的下半學期,是整個小學語文知識的架構階段,在知識的架構過程中,每個學生面對每一種類型的知識,都有屬于自己的一套方法,每一個專項復習結束后,都以小組為單位進行一次班內(nèi)的交流總結,交流容易出現(xiàn)的錯誤,總結應該用怎樣的方式方法來應對這些錯誤的出現(xiàn)。這對學生們來說又是一次重要的提升機會。特別是習作的寫作方法,有很多同學把整個小學階段積累的古詩進行了詳盡的分類,用于某一類習作中的題記或中心思想,給人一種耳目一新的感覺。同時也激發(fā)了讀者對習作的興趣。
我認為只有這樣才能把語文課程要求我們在培養(yǎng)學生對語文學習興趣的各種活動中,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并達成了培養(yǎng)出具有鮮明個性、自主學習探索的學生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