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瑩
多年來,受傳統(tǒng)教學模式影響,在課堂中,教師是主體,是知識的輸出者,學生是接受者,課堂嚴肅呆板,在這種氛圍下,學生的注意力很難長時間集中,無法完全掌握教師教授的內容,又不敢提出自己對問題的見解,久而久之,課堂枯燥無味,教學質量大打折扣。
隨著素質教育改革的不斷推進,“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逐漸得到重視,新課改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及其全方位發(fā)展的綜合素養(yǎng)。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不再適應新時代的要求,因此,教師首先要擺脫刻板方式的束縛,認清教育目標。課堂小組活動的開展,讓課堂趣味與高效的融合成為可能。
小學生正處于身心發(fā)展的關鍵期,活潑好動,從學生主體出發(fā),教師應當以學生的興趣點為出發(fā)點,尊重他們思考、表達的自由,重視學生自主學習的體驗,營造輕松融洽的課堂氛圍。英語作為一門語言,其最終目的是交流,而只注重試卷上的題目練習,讓學生學成了“啞巴英語”,學生只有在真實場景下反復操練,運用自己學過的語句進行實時表達,才能夠真正提高口語能力。
小組活動是指以小組為單位開展活動,小組被視為一個整體,以小組目標的達成為標準,以小組的成績作評價與獎勵。在設置小組時,一般是4-6個學生為一組,教師要合理分配組員,綜合考慮他們的學習水平,性格特征,爭取做到優(yōu)勢互補,重視每個學生的參與和交互,以及過程中英語的輸出表達。
開展小組活動有以下優(yōu)勢:
(一)培養(yǎng)學生的積極性。相比于教師單一的講授,學生被動的參加,在小組活動中,教師會提出一些問題與要求,這就讓學生由被動接受轉為了主動地尋求答案,每個學生都會提出一些自己的見解,如果最后達到了目標,則會增加他們的成就感,如果距離目標還有一段距離,經過教師的點撥與引導,也能夠讓學生在實踐中提高能力。
(二)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精神。小組活動要有共同的目標與齊心的努力,這個過程非常鍛煉學生與人溝通、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提高課堂效率。填鴨式的教學打擊學生的積極性,也不利于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小組活動營造的輕松愉悅的氛圍,讓學生對知識有掌控感;開放的交流空間給予學生開口說英語的機會,培養(yǎng)他們英語學習的綜合素養(yǎng),提高他們的口語表達能力。
教師可以通過展開一些新穎的課堂小組活動,鼓勵學生大膽積極地表達,形式要豐富,如角色扮演、小組討論、說故事、競賽等,以五年級第三單元Our animal friends為例,教師可以組織小組討論,讓學生交流自己喜歡的動物,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觀察并參與討論,引導學生用英語對話,學會描述動物的顏色:“My animal friend is …(color).”學會描述動物的身體特征:“It has …”,能夠熟練在第三人稱單數(shù)和復數(shù)情況下變換“Do …h(huán)ave an animal friend?”“Does …h(huán)as an animal friend?”最后進行總結與歸納。課堂討論不但調節(jié)了氣氛,而且鍛煉了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鞏固了學生對語法知識及單元句型的掌握,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五年級第四單元Hobbies是一篇有關興趣愛好的課文,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四人一組,共同制作一期小報。小組成員自行分配角色,如撰稿、文案編輯、繪畫、排版設計等,內容是用英語介紹小組成員以及他們的興趣愛好。在此過程中,學生不僅熟悉了興趣愛好如何用英文介紹,而且釋放了想象力與創(chuàng)造性。活動結束后,教師可以采用師評、自評、小組互評等多種機制挑選出最佳作品,張貼在教室內來鼓勵學生。
角色扮演也是很好的課堂小組活動之一,以四年級第二單元Let’ s make a fruit salad為例,小組分工扮演story time中的角色,演練后每個小組依次上臺表演,教師和臺下的學生一起綜合語音語調、流暢程度等評分,再選出優(yōu)勝小組。通過對自己扮演角色臺詞的熟悉,能夠鞏固單元重點詞匯與句型。
課堂活動是一種教學的新范式,教師要充滿信心,在小學英語課堂上融入合作策略,多鼓勵學生參與課堂活動,使用學過的句式、詞匯表達輸出,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能夠更了解學生,學生在充分的交流中不但可以提升英語水平,同時能夠培養(yǎng)合作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