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祎婷
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閱讀教學是尤為重要的教學內容,也是學生獲取知識的重要途徑。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閱讀教學的形式變得更加豐富,群文閱讀便是閱讀教學的新形式。
群文閱讀就是指教師引導學生圍繞一個主題或者是選擇不同的作品來進行閱讀。這樣的閱讀形式,不僅有利于提高學生的閱讀量,豐富學生的閱讀體驗。更能夠開闊學生的閱讀視野,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與水平。教師要善于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利用多種資源實施教學。通過群文閱讀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激發(fā)學生的閱讀欲望。讓學生掌握閱讀技巧并靈活地進行運用,進而有效地提升學生的閱讀素養(yǎng)。
在小學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想順利地開展群文閱讀,先要注重學生閱讀速度的提升。教師要想一下子提升學生的閱讀速度,顯然是不現(xiàn)實的,因此要能通過改變傳統(tǒng)的閱讀方法,幫助學生找到較為合適的閱讀方式,在潛移默化中提高學生的閱讀速度。
比如,教師在指導學生閱讀時,如果讓學生以朗讀的形式閱讀一篇文章,是需要大量的時間的。因為學生在朗讀時,需要將自己看到的內容表述出來,還要注意語句的停頓等,這樣都會花費學生大量的閱讀時間。而要求學生默讀,則可以讓學生盡快地完成閱讀的內容,提高朗讀的效率。學生進行默讀也是需要方法和技巧的,為了避免學生逐字逐句地進行閱讀,教師可以讓學生以視讀的形式進行閱讀。也就是要求教師能幫助學生找出句子當中的意象,減少學生默讀時停頓的次數(shù),加深學生對閱讀內容的理解。
同時,在傳統(tǒng)的閱讀教學中,教師更多地將關注點集中在語文教材上,教學的形式較為單一,學生閱讀的積極性不高,興趣不夠濃厚。因此,教師要提升學生的閱讀速度,就必須要能夠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讓他們愿意主動進行閱讀。教師要善于利用幽默風趣的教學語言,創(chuàng)設生動有趣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在閱讀當中感受到閱讀的樂趣,便會沉浸其中,這樣的教學效率才能夠變得更加高效,學生的閱讀速度才能得到真正提升。
教師要能讓學生在進行群文閱讀時,深入解讀教材的內容,尊重學生身心發(fā)展的規(guī)律,根據(jù)學生的具體學情,創(chuàng)設多樣化的教學活動。讓學生能夠真正掌握適合的閱讀方法與技巧,并可以靈活地進行運用。
比如,在教學統(tǒng)編版四年級神話故事時,教師可以開展群文閱讀——走進神話,本單元共有四篇神話故事,分別是《盤古開天地》《精衛(wèi)填海》《羅米修斯》以及《女媧補天》。教師可以利用談話的形式,引導學生回憶曾經(jīng)讀過的神話故事,并且能夠自由地講述故事的大概內容。然后,教師出示閱讀任務,讓學生繼續(xù)閱讀本單元神話故事,走進神話世界,了解故事當中的人與事。此時,教師要能夠給予學生閱讀方法的指導,讓學生通過最為基本的讀書方式進行閱讀。教師可以先引導學生閱讀第一個故事《盤古開天地》,指導學生利用“六步閱讀法”進行閱讀。即“第一步教師帶領學生閱讀課文;第二步學生自讀課文;第三步學生用簡練的語言概括人物的特點;第四步用教師給出的句式練習說話;第五步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人物特點的相關句子,體會人物的精神;第六步讓學生提煉出語言進行總結,完成人物特點相關表?!?/p>
接著,學生再用同樣的方法,以小組為單位活動的形式,自行在其余的三篇文章當中選擇一篇進行閱讀。最后,學生以組為單位進行反饋,教師鼓勵學生暢所欲言,大膽地說出自己的想法,并根據(jù)學生的回答完成相關的表格。為了讓學生能夠靈活地運用所學方法,教師還可以設計小練筆環(huán)節(jié),利用閱讀促進學生寫話的形式,幫助學生多積累,多思考,多運用。這樣進行教學,不僅可以讓學生由單獨篇目的認識到對神話群組文章的思考,并通過小組交流與討論,發(fā)現(xiàn)人物身上的共同之處。
由于學生的學習能力、理解能力、接受能力等都是不一樣的,因此他們之間存在著一定的個體差異性。而作為閱讀教學的主體,也是教學中心的學生。教師必須要能尊重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激發(fā)學生主動進行思考,積極進行感悟。
比如,在教學以“寓言故事”為主題的群文閱讀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大膽地說說自己閱讀后的感悟與體會。每個學生都會有自己不同的理解與認識,當學生發(fā)出不同聲音的時候,教師要能以包容理解的態(tài)度對待。教師要能做到求同存異,可以將學生給出的答案羅列起來,再進行深入的探討、歸納與總結。
綜上所述,教師在進行群文閱讀教學時,要能有意識地訓練學生的閱讀速度,給予學生適合的閱讀方法與技巧,尊重學生的個性發(fā)展。真正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夯實學生的閱讀基礎,有效地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與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