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炳燕
《語文課程標準》提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教師要引導學生鉆研文本,在積極主動的思想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教師要尊重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不要用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也就是說教師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要引導學生以學為主,切實尊重學生的個性化閱讀體驗,提升他們的閱讀能力。
“有一千個讀者,就會有一千個哈姆雷特?!苯處熞匾晫W生的個性特點,引導他們發(fā)展學習自主性,尊重學生的個性化閱讀體驗。教師可以提出一些開放性問題,允許學生用自己的獨特方式去解讀作品,表達自己的想法。若學生之間有不同意見,教師也不要武斷地給予判斷,而可以引導他們展開自主辯論,促使他們自主感悟。
在學習《寒食》的時候,教師組織學生在自主閱讀后說說自己的個性化看法。如有學生就提出了自己的見解,認為:“我覺得這首詩歌似乎有些不知所云,后兩句所說的‘日暮漢宮傳蠟燭’和寒食節(jié)之間沒有什么關系,作者為何要寫這樣的內容呢?”在學生提出了觀點后,教師并未直接進行反駁,而是給學生一定的機會,引導他們展開互動討論,看看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并進行辨析。如有學生提出:“閱讀的時候不能光看表面,而要看這個典故中隱藏了什么意思。在這里很明顯是作者想要借助古代的例子批判現(xiàn)實生活,而且這個典故其實也是和寒食節(jié)有一定關系的。所以我覺得作者并未偏題,而是表達比較含蓄?!睂W生在互動交流中發(fā)現(xiàn)了自己的看法存在問題,他們也從同伴的觀點中得到啟迪,調整了自己的思路。
對于學生的獨特看法甚至是錯誤的觀點,教師都要抱著“寬容”的心態(tài)進行引導,起到“激勵、喚醒、鼓舞”的作用,這樣才能讓學生更好地展開個性化閱讀。
在不少課本中都留有一定的留白處,這些地方也是促使學生展開個性化解讀的切入點。教師要引導學生抓住作品中的潛在空間,積極展開個性化補白,然后進行互動討論,看看誰的補白能更好地抓住文章的中心思想,能體現(xiàn)出原作的特點。
在學習《草船借箭》之后,教師引導學生圍繞作品中的留白處展開思考,并進行自主補白:“在這篇文章中,作者主要使用的是語言方面的細節(jié)描寫,但是卻較少使用心理的細節(jié)描寫,大家是否能展開想象,體會一下當時諸葛亮、周瑜、魯肅等人物的內心活動,然后試著將其補全呢?”這樣的活動給了學生個性化發(fā)揮的機會,學生要深入閱讀課文,了解各個人物的性格特點,不僅如此,他們還要試著展開拓展閱讀,了解這些人物的后續(xù)發(fā)展狀況,這樣有助于他們更好地了解人物的性格特點。在這個基礎上展開自主創(chuàng)作,學生就能把握住人物的特點。如有學生在創(chuàng)作中提出:“周瑜看到諸葛亮如此聰明,心中反而不悅,他認為自己才是最聰明的人,現(xiàn)在諸葛亮將自己的風頭都搶走了,他又怎么會高興呢?”
教師要引導學生在自由活潑的氛圍中進行自主性發(fā)展,相互交流自己個性補白的內容。學生在交流互動中能進入和諧共生的狀態(tài),而教師作為引導者和主導者,也能將各種讀寫結合的訓練方式融入其中,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得到鍛煉。
教師不僅要引導學生在課堂上自主閱讀,還要促使他們在課后也積極展開拓展閱讀。教師可以利用網(wǎng)絡技術,搭建在線交流平臺,引導學生積極展開互動討論。這樣有助于促進學生彰顯智慧,展現(xiàn)個性,得到可持續(xù)發(fā)展。
在學習《猴王出世》之后教師引導學生積極展開整本書閱讀的活動,在閱讀《西游記》后展示自己的閱讀成果,表現(xiàn)自己個性化感悟的特色。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到了閱讀中,教師還組織讀書沙龍,引導他們定期展開討論,看看能否從同伴的身上得到啟迪。如有學生便提出可以將歷史中的唐玄奘和小說中的唐僧進行對比,看看他們有哪些異同點。還有學生提出,自己打算了解一下作者的創(chuàng)作背景,分析一下作者為何如此崇尚佛教,但是其中道教的人物形象卻顯得不是特別惹人喜愛。學生在交流中得到了啟迪,發(fā)現(xiàn)可以從很多不同的角度入手撰寫讀書筆記。最后教師引導學生將自己的讀書筆記上傳到網(wǎng)絡上,和大家分享。如有學生用圖文并茂的形式展現(xiàn)了自己的閱讀感受,還分析了幾位主人公的性格特點,得到了大家的好評。
教師可以適當?shù)卦O置一些活動主題,引導學生展開課外自主閱讀,同時還可以組織讀書沙龍、網(wǎng)絡論壇等活動,給學生創(chuàng)造線上、線下多元化的交流平臺。這樣才能構筑民主、和諧的交流氛圍,促使學生得到全面發(fā)展。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要以學生的自主閱讀為主,適當進行合理的指導,并幫助學生搭建平臺,引導他們積極展開自主展示。久而久之,學生的個性得到了發(fā)展,他們也能更好地自讀自悟,全面提升閱讀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