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莉萍
(甘肅省隴南市武都區(qū)舊城山小學 甘肅 隴南 746000)
英語作為小學階段一門重要的而且也是基礎性的學科,近些年來,雖然在新課改的推動與深化下取得一定的進步和發(fā)展,但是存在的問題仍然較多,最突出的一點就是學生課堂參與程度不高,究其根源,教師采取的教學手段守舊、僵硬、機械,很難讓學生感受到學習英語的樂趣以及英語知識的魅力。在這樣的背景,部分教師為了改變現狀嘗試著運用趣味教學法,取得一定的成果,教學效果有明顯提升。在本文中,筆者結合多年教學實踐簡要闡述趣味教學法應用優(yōu)勢以及如何運用趣味教學法構建高效英語課堂分享自己在工作中的一些做法與感想。
1.1 有利于喚醒學生學習熱情,調動其學習能動性。趣味教學法是一種符合小學生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的教學形式,運用它可以讓學生在課堂上感受到學習的樂趣,使他們獲得愉悅的心理體驗,對于學生學習熱情和興趣的激發(fā)有重要意義[1]。與此同時,在快樂、愉悅的學習氛圍中,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和想象力得到培養(yǎng),這可以刺激學生產生學習英語的靈感,促使他們主動、積極、自覺學習英語知識。
1.2 有利于緩解學生學習壓力。在小學生看來,英語是一門很難學的課程,一方面,他們正處于語言發(fā)展的初期階段,在學習母語的同時要學習另外一種語言,有一定的難度,很容易在學習過程中產生混淆問題,常見的如英語書面表達中出現“漢式英語”的問題;另一方面,學生缺少良好的語言環(huán)境,導致學習比較吃力。種種因素讓很多小學生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承受巨大的壓力,甚至產生焦慮、畏懼、厭學等心理。而趣味教學法的運用可以讓學生在輕松的狀態(tài)下學習,消除了他們的負面心理,而且這種教學方式從根本上凸顯了學生主體地位,他們的學習興趣等得到尊重,其學習壓力得到很大程度上的緩解[2]。
1.3 有利于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小學生年齡小,學習能力、認知水平有限,英語基礎薄弱,他們的心智、思想等尚未發(fā)展完全,在學習過程中很難集中注意力,教師需要采取各種方法、措施對學生的行為進行約束,甚至提出一系列嚴格的要求,這很容易讓學生感到壓抑甚至產生叛逆心理,而實施趣味教學法能夠在無形中起到約束學生的作用,他們在學中玩,玩中學,注意力能夠長時間集中,而且嚴格遵守紀律、規(guī)則等,既減輕了教師負擔,又能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
2.1 運用多媒體創(chuàng)設直觀情境,實現趣味教學。通過對小學生群體學習特點的分析可以發(fā)現,他們喜歡看圖片、視頻等形式的材料,比如在看書的時候喜歡圖文并茂的繪本材料勝于對純文字材料的喜愛,這是因為他們有很強的形象思維,主要依靠它獲取信息。在小學生的眼中,圖文并茂的學習材料比純文字學習資料更有趣,而且他們也更愿意學。抓住這一契機,教師可以在教學中運用多媒體創(chuàng)設直觀情境,即以視頻、圖片等形式呈現知識,以此增加教學趣味性[3]?,F如今,信息技術已經在教育領域中得到了推廣,教師可以將多媒體生動有趣、直觀形象的優(yōu)勢全面展現出來,這可以幫助學生直接理解英語知識,他們獲取英語知識的方式具體而直接,學習難度降低,并且從中體會到學習的樂趣。例如,在詞匯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展示單詞對應的實物,結合圖片再指導學生讀音、拼寫。以“Unit 4 We love animals”一課為例,這節(jié)課的主題是動物,所以詞匯多是和動物有關的,如dog,bear,duck等。教師在指導學生認識詞匯的時候可以用多媒體展示出對應動物的圖片或動態(tài)圖,充分運用他們的形象思維。這樣的教學方式讓課堂充滿樂趣,而且學生對詞匯的記憶速度以及深刻深度均有明顯的提升。
2.2 組織學生開展多元化游戲,實現趣味教學。小學生天生對游戲沒有抵抗力,在英語課程教學中,教師可以在遵循教育性原則的基礎上合理引進游戲活動,以此增強教學內容對學生的吸引力,促使他們全身心投入其中,確保學生在學中玩、玩中學,既吸收、消化了知識又獲得愉悅的學習體驗,這對他們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有重要意義[4]。例如,小學生普遍不喜歡記憶詞匯,認為整個過程枯燥、乏味,所以他們缺乏學習的動力。基于此,教師可以定期或不定期組織學生開展一次“單詞大比拼”的游戲活動,以此代替過去的“單詞聽寫”活動,改成搶答和計分的方式,并給予得分最高者一定的物質或精神獎勵。小學生有很強的好勝心理,這種教學方式充分迎合了他們的心理,能夠最大限度激發(fā)學生學習動機。又如,在寫作教學中,教師可以組織學生玩“句子接龍”游戲活動,即每個小組的四到五個成員圍繞同一個主題“接龍似”寫作,比如成員1寫第一句話,成員2寫第二句話等。這樣的教學方式讓寫作充滿趣味性,消除了學生畏懼、抵觸寫作的負面心理,在無形中提升了他們的書面表達能力。一系列的教學實踐結果表明,合理運用游戲教學法能夠讓課堂氣氛活躍,明顯提升學生課堂參與程度,促使他們主動、自覺、積極參與學習活動。
2.3 結合主題創(chuàng)設生活化情境,實現趣味教學。對小學生來說,英語知識抽象、陌生,所以他們普遍不感興趣,但是熟悉、形象的生活場景對他們來說卻有親切感,學生對它們往往感興趣。在英語課程教學中,教師可以抓住這一契機采取生活教學法,即結合主題創(chuàng)設生活化情境,利用熟悉的生活事例淡化英語知識的陌生感,讓學生在輕松的狀態(tài)下有效學習英語知識[5]。以“Unit 2 Colours”這節(jié)課為例,涉及到很多顏色的單詞,在給學生分析詞匯的時候,教師可以指著班上某個學生對應顏色的衣服給他們講解,如講到“red”這個單詞時,指著穿著紅色衣服的學生告訴他們:“XX同學身上的衣服顏色我們就可以用red這個單詞去表示?!痹谥v完所有關于顏色的單詞后,教師還可以讓學生根據自己當天所穿的衣服整理出對應的一種或多種顏色,然后用學到的單詞進行描述,這種“活學活用”的方式讓教學過程充滿趣味性。又如,以“Unit 2 My favourite season”一課為例,教師可以在課堂上組織學生開展交流活動,比如以四到五個人為一個小組,在組內分享自己最喜歡的季節(jié)以及喜歡它的原因,用英語交流,運用本節(jié)課學習的句型、詞匯以及之前學過的相關知識等。這樣的對話會讓學生充分感受到英語交流的魅力以及英語知識的實用性,有助于培養(yǎng)他們的學習興趣。一系列教學實踐活動表明,實施生活化教學不僅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熱情,還能培養(yǎng)他們學以致用的意識與能力。
2.4 設計有趣的角色扮演活動,實現趣味教學。小學生生性活潑、好動,教師在課堂上可以以此為著力點設計有趣的角色扮演活動,讓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從而達到寓教于樂的目的,既可以加深學生對英語知識的理解和印象,還能讓他們獲得快樂、愉悅的學習體驗[6]。以“Unit 4 Where is my car?”一課為例,課本上材料以對話的形式展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扮演書中的角色,然后按照“氣泡”中的內容展開對話,將課本上平面、抽象的知識以立體、真實、直觀的情景展現出來,這可以幫助學生鞏固詞匯、語法等基礎知識,而且也鍛煉了學生開口“說”英語的能力和膽量。在講完課本上的內容后,教師還可以讓學生與同桌組成一個小組,結合現有的學習用品,用“Where is my...?”“It’s under/on/in...”句型以及有關詞匯展開“實戰(zhàn)”訓練,也就是即興表演。這樣的教學方式對小學生來說是一種考驗,但從某種程度上說也是一種成長,它可以幫助學生熟練地掌握under、in、on等介詞的含義和用法,還能培養(yǎng)他們學以致用的能力,對于提升學生英語素養(yǎng)與綜合素質有重要意義。
2.5 引進趣味十足的思維導圖,實現趣味教學。思維導圖具有條理分明、內容簡潔、形式多元等優(yōu)勢,在英語教學中運用思維導圖已經成為很多教師的一種嘗試,成為了英語課上的一個亮點。諸多教學實踐表明,思維導圖在英語課上的介入能夠活躍學生的思維,充分調動其學習能動性,可以發(fā)揮提質增效的作用,深受廣大小學生的喜愛。因此,在教學工作中,教師可以引進趣味十足的思維導圖,以此增強教學趣味性,引導學生輕松、高效地學習。例如,在詞匯教學中,教師可以組織學生根據單詞的前綴、后綴、固定搭配、近反義詞去繪制思維導圖,或者發(fā)揮聯(lián)想,將同一個主題下的單詞組成一張網絡。又如,在作文教學中,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運用思維導圖列提綱,通過這種圖文并茂的工具梳理寫作思路,繪制出一級分支、二級分支,再圍繞思維導圖去寫,可以讓學生輕松寫出內容豐富、結構完整、邏輯清晰的作文,有效避免了作文“虎頭蛇尾”“頭重腳輕”等問題。在輕松的狀態(tài)下實現高效學習,這能夠顯著提升學生學習興趣,使他們領略英語學習之趣。
增強教學趣味性是小學英語改革與發(fā)展的必然趨勢,這是由小學生的學習特點與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所決定的。在新的教育形勢下,教師應深入研究學情,充分了解學生的興趣愛好等信息,在這個基礎上建立科學的教學方案,如運用多媒體教學法、游戲教學法、生活教學法、角色扮演法以及運用思維導圖法等,為英語課堂注入活力、生機,使英語教學取得更大的成就,學生獲得更好的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