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曉艷
(浙江省東陽市畫水鎮(zhèn)初級中學 浙江 東陽 322100)
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強調語文教學具有自主性。語文閱讀學習的自主性要求教師應正確樹立學生自主學習的重要性,培養(yǎng)學生主動探究的學習精神,引導學生自讀、自悟、自身提高等能力。課堂是學生展現的舞臺,語文閱讀能力是學生與生俱來的,如何能夠加強學生語文閱讀能力需要教師全面配合與參與。倡導學生加強讀數思考,通過教師指點展開重點討論與交流,鼓勵學生發(fā)現與挖掘自身潛能與見解,讓語文閱讀教學的自主性更加有意義。下文,就是圍繞語文閱讀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展開話題。
埃德加富爾所著的《學會生存》一文中指出:“未來的文盲不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學會怎樣學習的人?!别B(yǎng)成良好的課前預習能力是當下學生良好學習態(tài)度的表現,提高語文閱讀時間是必要的。在提前的預習中尋找出重點詞匯與疑惑,甚至可以采用更深奧的問題,學術本文就沒有止境,只有培養(yǎng)學生自主發(fā)現問題能力,才能讓學生語文閱讀欲望增強。提前的預習閱讀也是為營造更好的課堂氣氛做鋪墊。
例如,在學習《最后一次講演》一課中,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出“這篇演講稿分別表現了聞一多先生對李公樸烈士、愛國民主運動和對國民黨特務怎樣的思想感情?文章表達了聞一多先生怎樣的斗爭決心?“等諸如此類的問題都需要學生提前預習閱讀才能發(fā)人深省的疑問,以此激發(fā)學生對閱讀學習的熱情與興趣,在課堂上激發(fā)師生之間互動氛圍。從原文課堂上教師一人的舞臺變成學生自我提問解答的課堂。原本枯燥的語文教學方式也發(fā)生變化,由學生被動學習轉變成主動學習,提高課堂語文教學效果。
語文閱讀教學中,在每天新課程之前教師都應引導學生自主尋找問題,讓學生多方面了解第二天學習內容的主要精髓。只有明確自身學習的目標,學生才會積極參與教師的教學中,從而自覺地進入自主探索學習中,彌補自身缺陷與不足,真正明確自身目標。在引導學生自主明確個人目標時,教師應采用多種方式進行調動學生積極性,切記不能采用‘一刀切’的方式進行。每位學生都是獨立個體,他們擁有不同的學習方式與能力,只有明確自身學習目標才能更好、更準確地發(fā)現自身問題。課堂上教師組織語文閱讀情景,使課堂氣氛活躍并多樣化。
例如,在教學《被壓扁的沙子》一文中,在課堂上采用提前提問方式,疑問道:“昨天提前預習《被壓扁的沙子》這篇課文時,同學們有沒有發(fā)現這是一篇科普文章,大家在閱讀后有什么不同想法?題目是《被壓扁的沙子》,而內容卻是恐龍滅絕的原因,這會不會文不對題?”同學們也因此積極踴躍舉手發(fā)言:“沒有文不對題,恐龍滅絕的撞擊說與沙子被壓扁具有十分緊密的關系”等等學生體會到的不同感想。最后,教師按照同學們各自學習目標,展開十幾分鐘的自學方式,活躍課堂氣氛,調動學生學習氛圍。
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應積極引導、大膽質疑等手段教學,教師發(fā)揮出自身的積極踴躍性激發(fā)學生體內對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成為教學的主導參與者,自主發(fā)覺問題,解決問題等行為。在教課中教師要運用教學心理鼓勵與贊美學生,引導其學生敢于提問、善于疑問,讓學生學會閱讀能力。教師在教學中明確學生哪些地方不明白、困難點在哪里,有針對性的解答學生遇到困難,減少沒必要的時間浪費。
例如《春酒》在宣布散學的部分閱讀后。學生提問∶“作者家鄉(xiāng)的新年習俗有什么?作者僅僅是懷念家鄉(xiāng)的春酒嗎?文章中母親、阿標叔、鄉(xiāng)親都具有哪些特點?作者為什么能在幾十年之后對家鄉(xiāng)過年時的細節(jié)記得這么清楚,描寫地這么細致呢?“學生提出的問題需要學生自行解決,在閱讀完文章后小組之間互相討論,自主探索學生之間提出的疑問與不解。教師在中間起到引導學生分組討論的自主學習方式,組織學生合作解答疑惑,從理解文章中蘊含深刻道理的句子,培養(yǎng)學生疑惑理解能力。在逐一解決問題與問難的過程中,慢慢形成良好的學習態(tài)度,增強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日積月累培養(yǎng)出學生自主探索精神。
總而言之,在閱讀教學中,教師的善于指導方式必須采用多樣化方法去調動學生積極學習興趣,讓學生在引導中自主學習定會事半功倍。語文閱讀能力的提升有很多方式,教師在中間起到作用也只是入門,真正意義上的培養(yǎng)學生自主閱讀能力,養(yǎng)成良好閱讀學習習慣。不斷在探索中解決問題,自主創(chuàng)新,才能成為學習的主導,提升自身自主學習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