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莉紅
(朝陽市建平縣圖書館,遼寧 朝陽 122400)
共享經濟最早于1978年由美國得克薩斯州立大學社會學教授馬科斯·費爾遜和伊利諾伊大學社會學教授瓊·斯潘思提出。2000年以后,在互聯網時代背景下,共享經濟在網絡社區(qū)興起,并于2010年首次出現Airbnb等實物共享平臺。在2016年世界分享經濟高峰論壇上,共享經濟被給予充分認可,并迅速滲透到社會、生活、生產等各個方面。從共享經濟產業(yè)發(fā)展來看,共享經濟應具備兩大要素:資源和共享方式。共享經濟理念的提出無疑給智慧化發(fā)展帶來了新的元素?;鶎訄D書館文獻儲備量少,文化知識共享輻射范圍有限,基于智慧時代廣泛的理念及豐富的要素,筆者對基層圖書館發(fā)展瓶頸進行了分析,認為可從文獻儲備資源與文化知識共享兩個方面出發(fā),利用智慧信息技術打破基層圖書館文化服務覆蓋范圍有限的束縛。
2016年5月1日,國務院辦公廳轉發(fā)了《關于推動文化文物單位文化創(chuàng)意產品開發(fā)的若干意見》,指出文化單位應當充分調動并激發(fā)文創(chuàng)積極性,以文創(chuàng)帶動文化傳播。2017年,國家發(fā)改委發(fā)布了《戰(zhàn)略性新興產業(yè)重點產品和服務指導目錄》,認為圖書館應當積極實現從知識供給到文化服務的職能轉變。因此,在智慧時代,圖書管理者應當樹立文化智慧信息服務理念,盤活圖書館文獻儲備資源,使文獻典藏成為具有生命力的文化載體?;鶎訄D書館作為當地文獻資料典藏儲備單位,具有底蘊優(yōu)勢與資源優(yōu)勢,但在“互聯網+”、移動媒體等智慧技術的背景下,紙質文獻的地位受到沖擊,很多基層圖書館面臨“無人問津”的窘境。然而,智慧時代的帶來,對基層圖書館而言并不意味著絕對挑戰(zhàn),同時也為基層圖書館開展文化服務帶來了新機遇。誕生于移動數字與“互聯網+”和新興數字技術背景下的智慧理念及其技術架構,不僅能夠打破基層圖書館的傳統(tǒng)組織架構,而且能夠激活基層圖書館的文化服務理念,開辟基層圖書館發(fā)揮文化服務職能的新路徑。
俗話說“一方水土養(yǎng)一方人”,每個地方都有其獨有的歷史淵源、獨特的風土人情、地道的飲食、標志性的風景建筑,形形色色皆為地方印記,樁樁件件皆可追溯既往?;鶎訄D書館文獻儲備量一方面取決于地方經濟發(fā)展水平,另一方面也與地方政府等部門的重視程度有關。經濟條件并非一朝一夕就可以提升,但重視圖書館文獻儲備卻可以隨時開展。基層圖書館管理者可以與當地政府、文化局等部門協調合作,開展地方特色歷史與文化挖掘,對歷史文化資源進行采集,以圖文解說、口述史等方式整理地方志資源,以時間為橫軸,以時空為縱軸,形成條理清晰、充實完備的地方志,打造基層圖書館特色文獻。同時,在充實地方志的基礎上,基層圖書館要立足于時代發(fā)展現實,用客觀、辯證的思維合理選擇地方志內容,棄其糟粕、取其精華,在呈現地方特色歷史文化的同時,也彰顯與時俱進的現代視角,將地方志變?yōu)椤艾F代書”,用現代理念與價值觀闡述地方文化溯源和途徑的智慧與結晶。地方文獻屬于圖書館的特殊館藏,可作為基層圖書館的品牌文獻,因此基層圖書館在保存時應設立單獨的科室或閱覽室,便于文獻的管理和讀者查詢及閱覽。
文化的誕生與發(fā)展取決于經濟基礎和政治屬性,而經濟和政治也是文化服務的本質對象,因此基層圖書館要站在地方文化市場需求的角度,有方向、有目的地選擇文獻儲備,定位核心文化服務方向。根據當地產業(yè)結構與規(guī)劃發(fā)展目標,基層圖書館可選擇一些具有實際指導原則、策論意義的輔導指南類文獻,為地方生產發(fā)展提供輔導材料,如科學農業(yè)種植、車間組織管理、某一新興產業(yè)的運營指導等。因此,從市場的文化需求角度出發(fā),基層圖書館的文獻儲備數量是動態(tài)的,文獻儲備工作也應當具有實時性。在結合市場文化訴求豐富文獻儲備的同時,基層圖書館要注重文獻整理與排列,站在讀者需求角度,以讀者的需求為圖書館工作的出發(fā)點,進行科學的文獻排序和陳列,同時提高服務水平,用符合市場需求的文獻以及契合讀者思維的服務,為讀者搭建起便捷的溝通橋梁,建立起與當地文化市場的良好關系,為資源利用最大化作出努力。
智慧化趨勢下,通過數字網絡平臺實現不同類型、不同級別圖書館文獻的共享成為基層圖書館文獻資源總量快速提升的捷徑。在這個過程中,基層圖書館應積極搭建數字網絡平臺,實現文獻資源的共享,從而達到提升服務效能的最終目標。
“互聯網+”早已覆蓋到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基層圖書館可利用互聯網數字技術,搭建圖書館數字網絡平臺。基層圖書館數字網絡平臺的搭建,需要圖書館、政府等有關部門以及技術人員的協同合作,可以文獻編碼為依據對文獻進行收錄,按照類目級別進行歸納,平臺數據庫中文獻的出版信息、數量信息等要與實際情況一致。基層圖書館數字網絡平臺基礎層構建應分為用戶層和管理員層,用戶實名注冊后可在平臺上搜索自己想閱讀的文獻,搜索后會呈現該文獻在圖書館的儲量或被借閱時間,用戶可根據自己的需要選擇線下紙質文獻借閱或線上電子版閱讀。用戶在以讀者身份享用數字圖書館資源的同時,也可以選擇上傳自己認為有價值、有意義的文獻,上傳后進入數據庫審核環(huán)節(jié),后臺管理員對用戶上傳的文獻進行審核、確認,無誤后可通過上傳,并歸納在相應的門類分支,從而豐富數字圖書館的文獻資源。對于上傳、分享優(yōu)質文獻的用戶,基層圖書館可以給予數字圖書館賬號積分鼓勵,積分可用于下載電子版文獻。這種鼓勵用戶上傳文獻的方式,一方面可以進一步豐富基層圖書館數字網絡平臺的文獻儲備,另一方面形成了以圖書館為中心、以用戶協同為連接點的共享文化服務網絡。
基層圖書館在搭建數字網絡平臺的同時,要注重平臺的智慧化管理,且可打破地域限制,與其他基層圖書館協同合作?;鶎訄D書館的文獻一般都具有地域性,各個地方的文獻都有其自身特色,各基層圖書館在搭建數字平臺后可共享數據庫,從而使基層圖書館文獻數據庫相互補充。在跨區(qū)域圖書館共享平臺建設過程中,各地要以省級為單位,協同權威機構,對文獻進行補充,使不同省份的文獻形成優(yōu)勢互補,從而保證數字圖書館共享平臺的統(tǒng)一管理和規(guī)范,實現人力、物力利用的最大化。另外,圖書館共享平臺的搭建還需要技術人員的協同管理。圖書管理員必須具備一定的計算機操作能力,掌握智慧化平臺管理技術,能夠對后臺管理層板塊進行操作,針對圖書館文獻資料的不同種類編制題錄,根據文獻專業(yè)進行分類,并建立相應導航與索引端口。因此,基層圖書館需要有效利用人力資源,根據圖書管理員的技能和特長進行合理的人力資源利用,激活高學歷技術人才,形成各地方聯合、人才支撐、用戶共享的基層圖書館數字平臺智慧化管理架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