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 大 偉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特征?!雹僦袊伯a黨成立以來,始終堅持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堅決防止兩極分化。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價值觀和實踐觀辯證統(tǒng)一的哲學方法論,堅持走中國特色共同富裕道路;始終堅持重點論與兩點論辯證統(tǒng)一的哲學方法論,注重發(fā)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制度優(yōu)勢;始終堅持長期性和階段性辯證統(tǒng)一的哲學方法論,大力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進程。進入新時代,中國共產黨把實現共同富裕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特別是歷史性地解決了絕對貧困問題,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順利完成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推動中國特色共同富裕取得實質性進展。
堅持價值觀和實踐觀的辯證統(tǒng)一是實現中國特色共同富裕的哲學方法論。價值觀和實踐觀屬于馬克思主義哲學認識論的范疇,是關于世界和人本身的根本性認識。共同富裕是馬克思主義的根本價值追求。在此基礎上,中國共產黨人把實現中國特色共同富裕作為核心政治目標并付諸實踐。中國共產黨人始終堅持價值觀和實踐觀辯證統(tǒng)一的哲學方法論,探索出了一條中國特色共同富裕道路。
1.共同富裕是馬克思主義的根本價值追求
共同富裕作為馬克思主義的根本價值追求,其核心要義不僅在于擺脫貧困、消除貧困,還在于增進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民生福祉、實現公平正義,最終實現每個人的自由而全面發(fā)展。按照馬克思、恩格斯的構想,未來新社會將徹底消除階級之間、城鄉(xiāng)之間、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之間的對立和差別,實行各盡所能、按需分配,真正實現社會共享、實現每個人自由而全面的發(fā)展。他們認為,共產主義社會是人們“共同的社會生產能力成為他們的社會財富”的社會。可見,在共建共享基礎上形成的共同富裕狀態(tài),是共產主義社會的鮮明特征。社會主義社會作為邁向共產主義社會的重要階段,追求實現共同富裕是題中應有之義。中國共產黨是馬克思主義的堅定信仰者,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貫穿于中國共產黨的奮斗歷程。在我國,新民主主義革命以獨特的革命形式為消滅私有制度、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奠定了前提和基礎。新中國成立初期,中國共產黨就注重以共同富裕為價值觀導向。對此,毛澤東指出:“現在我們實行這么一種制度,這么一種計劃,是可以一年一年走向更富更強的,一年一年可以看到更富更強些。而這個富,是共同的富,這個強,是共同的強,大家都有份。”②鄧小平指出:“共同致富,我們從改革一開始就講,將來總有一天要成為中心課題。社會主義不是少數人富起來、大多數人窮,不是那個樣子。社會主義最大的優(yōu)越性就是共同富裕,這是體現社會主義本質的一個東西?!雹劢瓭擅駨娬{:“實現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根本原則和本質特征,絕不能動搖。”④進入新世紀新階段,胡錦濤進一步強調:“使全體人民共享改革發(fā)展成果,使全體人民朝著共同富裕的方向穩(wěn)步前進?!雹葸@些重要論述體現了中國共產黨人堅守共同富裕價值原則的政治定力。
進入新時代,我們黨賦予中國特色共同富裕價值觀念一系列新的內容,實現了對馬克思主義共同富裕思想的守正創(chuàng)新。一是確立了“根本原則觀”。實現共同富裕事關全體人民的福祉,事關鞏固黨的執(zhí)政基礎。黨的十八大報告明確指出:“共同富裕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根本原則。”⑥這進一步強調了共同富裕對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發(fā)展的重要價值和作用。在這一根本原則指導下,2015年11月29日出臺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打贏脫貧攻堅戰(zhàn)的決定》要求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zhàn),促進全體人民共享改革發(fā)展成果、實現共同富裕。二是闡述了“人民群眾期待觀”。我們黨堅持把群眾滿意度作為衡量實現中國特色共同富裕的重要尺度,集中力量解決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盼。2020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關于《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fā)展第十四個五年規(guī)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的說明中進一步強調:“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人民群眾的共同期盼。我們推動經濟社會發(fā)展,歸根結底是要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雹哌@是對鄧小平關于社會主義本質論的繼承和發(fā)展。
2.中國特色共同富裕是中國共產黨的核心政治目標
實現共同富裕是中國共產黨的核心政治目標。黨成立以來,帶領人民為實現共同富裕進行了鮮活的實踐。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社會主義根本制度、基本制度的確立為實現共同富裕奠定了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礎,“五年規(guī)劃”(“五年計劃”)的實施為推進共同富裕提供了生產力基礎和條件。改革開放后,鄧小平反復強調要實現共同富裕,防止出現兩極分化。1984年11月,他在會見意大利客人時首次明確提出共同富裕的概念:“在社會主義制度下,可以讓一部分地區(qū)先富裕起來,然后帶動其他地區(qū)共同富裕?!雹嘣趫猿趾桶l(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過程中,鄧小平從社會主義本質的高度強調要最終實現共同富裕。幾十年來,黨團結帶領人民找到了一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體系,特別是確立了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為全體人民共享改革成果、實現共同富裕提供了重要保障??傊?,實現中國特色共同富裕自始至終都是社會主義建設事業(yè)的重要內容。進入新時代,黨圍繞實現中國特色共同富裕這個核心政治目標作出一系列新的實踐探索。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鮮明提出并著力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fā)展思想,把增進人民福祉作為黨全部工作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統(tǒng)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zhàn)略布局,全面打響脫貧攻堅戰(zhàn),我國經濟實力、科技實力、綜合國力躍上新的大臺階,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不斷朝著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標邁進。總之,中國共產黨作為一個馬克思主義政黨,其政黨屬性決定了其核心政治目標就是要實現中國特色共同富裕。
3.堅持走中國特色共同富裕道路
中國共產黨人始終堅持價值觀與實踐觀辯證統(tǒng)一的哲學方法論,將自身的初心使命與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探索緊密結合,開創(chuàng)了中國特色共同富裕道路。2013年1月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新進中央委員會的委員、候補委員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研討班上強調:“道路問題是關系黨的事業(yè)興衰成敗第一位的問題,道路就是黨的生命?!雹徇x擇的發(fā)展道路是否對頭,從根本上決定黨和國家事業(yè)的成效,這也被中國近代以來的歷史和現實一再證明。太平天國運動、洋務運動、義和團運動最終失敗的根本原因在于選擇的道路錯誤。反之,我們黨之所以能夠取得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從根本上說是因為我們黨找到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道路。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取得的一切成績和進步的根本原因,歸納起來就是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就是堅持走自己的路。早在革命戰(zhàn)爭時期,毛澤東在《反對本本主義》一文中就明確提出“中國革命斗爭的勝利要靠中國同志了解中國情況”⑩的光輝論斷。這實質上是強調走自己的路,反對教條主義。改革開放新時期,鄧小平在黨的十二大開幕詞中明確作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論述。進入新時代,我們黨仍然反復強調要從本國實際出發(fā),走自己的發(fā)展道路。2013年12月2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毛澤東同志誕辰120周年座談會上的講話中指出:“我們走自己的路,具有無比廣闊的舞臺,具有無比深厚的歷史底蘊,具有無比強大的前進定力?!?021年7月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中進一步指出:“走自己的路,是黨的全部理論和實踐立足點,更是黨百年奮斗得出的歷史結論。”總之,黨要始終堅持價值觀與實踐觀辯證統(tǒng)一的哲學方法論,從理論到實踐都要堅持走自己的路。當前,最重要的就是要堅持走中國特色共同富裕道路,這條路是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正確道路,必將創(chuàng)造人類文明新形態(tài)。
堅持重點論與兩點論的辯證統(tǒng)一也是實現中國特色共同富裕的哲學方法論。重點論和兩點論的方法論屬于馬克思主義哲學矛盾規(guī)律的范疇,提示我們要學會分析事物發(fā)展過程中的各種關系。實現中國特色共同富裕是一項復雜工作、系統(tǒng)工程,既需要從主要矛盾及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入手,抓住主要矛盾;又不可忽視次要矛盾及矛盾的次要方面的作用。中國共產黨人始終堅持重點論與兩點論的辯證統(tǒng)一的哲學方法論,注重發(fā)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制度優(yōu)勢。
1.實現中國特色共同富裕要抓住主要矛盾
黨關于中國特色共同富裕的認識深化和實踐創(chuàng)新,整體上鮮明地體現了重點論的哲學方法論。按照馬克思主義的矛盾學說,矛盾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之分,主要矛盾對于事物發(fā)展起決定作用,抓住主要矛盾就抓住了解決問題的癥結。毛澤東在《矛盾論》中指出:“在復雜的事物的發(fā)展過程中,有許多的矛盾存在,其中必有一種是主要的矛盾,由于它的存在和發(fā)展規(guī)定或影響著其他矛盾的存在和發(fā)展?!敝攸c論告訴我們,在解決問題時要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分清主次,突出重點,不能胡子眉毛一把抓。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把解決貧困問題作為實現中國特色共同富裕的堅中之堅,充分體現了黨運用重點論推進中國特色共同富裕的方法論自覺。實現中國特色共同富裕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是解決農村貧困人口的脫貧問題。2013年12月18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fā)的《關于創(chuàng)新機制扎實推進農村扶貧開發(fā)工作的意見》提出,要改進貧困縣考核機制,把提高貧困人口生活水平和減少貧困人口數量作為主要指標,引導貧困地區(qū)黨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把工作重點放在扶貧開發(fā)上。2015年11月29日,《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打贏脫貧攻堅戰(zhàn)的決定》部署了“確保到2020年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的重點任務。經過全黨和全國各族人民的努力,我國在建黨百年之際打贏脫貧攻堅戰(zhàn),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解決了絕對貧困問題,完成了實現中國特色共同富裕的關鍵一步。為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我們黨決定實施鄉(xiāng)村振興戰(zhàn)略。2018年1月2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頒布《關于實施鄉(xiāng)村振興戰(zhàn)略的意見》,提出在打贏脫貧攻堅戰(zhàn)之后要舉全黨全國全社會之力全面實施鄉(xiāng)村振興戰(zhàn)略。隨后,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fā)《鄉(xiāng)村振興戰(zhàn)略規(guī)劃(2018—2022年)》《關于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xiāng)村振興有效銜接的意見》《關于全面推進鄉(xiāng)村振興加快農業(yè)農村現代化的意見》等重要文件。2021年4月29日,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八次會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鄉(xiāng)村振興促進法》。開展脫貧攻堅戰(zhàn)和實施鄉(xiāng)村振興戰(zhàn)略均體現了我們黨自覺運用重點論這一哲學方法論解決我國城鄉(xiāng)差別問題,對于促進全國人民實現共同富裕具有決定性意義。
2.實現中國特色共同富裕要立足經濟社會發(fā)展全局
兩點論也是黨開展工作的重要哲學方法論。根據矛盾分析法的原理,我們在發(fā)現、分析和解決問題的實踐中,在抓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堅持重點論的同時,也不能忽略次要矛盾和矛盾的次要方面,要統(tǒng)籌兼顧,堅持兩點論,避免犯一點論和均衡論的錯誤。毛澤東在《論十大關系》中指出:“今天總結經驗有兩點,一是優(yōu)點,一是缺點。他們都曉得有兩點,為什么我們只提一點?一萬年都有兩點。將來有將來的兩點,現在有現在的兩點,各人有各人的兩點??傊?,是兩點而不是一點?!眻猿謨牲c論就是要著眼于經濟社會發(fā)展全局,統(tǒng)籌兼顧、不可偏廢。2019年5月2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推動中部地區(qū)崛起工作座談會上明確指出:“領導干部要胸懷兩個大局,一個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zhàn)略全局,一個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這是我們謀劃工作的基本出發(fā)點?!边M入新時代,黨立足國際國內“兩個大局”,提出新發(fā)展理念,統(tǒng)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zhàn)略布局,充分體現了黨運用“兩點論”推進中國特色共同富裕的方法論自覺。2015年10月29日,在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第二次全體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專門解釋了新發(fā)展理念的本質內涵,并強調堅持新發(fā)展理念是“關系我國發(fā)展全局的一場深刻變革”。這是因為,新發(fā)展理念是針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發(fā)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提出來的,集中反映了黨對經濟社會發(fā)展規(guī)律特別是中國特色共同富裕認識的不斷深化。2016年1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專題研討班上進一步指出:“新發(fā)展理念的提出,是對辯證法的運用;新發(fā)展理念的實施,離不開辯證法的指導。要堅持系統(tǒng)的觀點,依照新發(fā)展理念的整體性和關聯性進行系統(tǒng)設計,做到相互促進、齊頭并進,不能單打獨斗、顧此失彼,不能偏執(zhí)一方、畸輕畸重?!笨梢?,在新發(fā)展理念指導下,中國特色共同富裕所關涉的因素、要素不是單維度的分配范疇,而是要統(tǒng)籌兼顧經濟發(fā)展、社會保障、公共服務以及社會安全等諸多領域乃至整個經濟社會發(fā)展全局。
3.注重發(fā)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yōu)勢
我們黨致力于推進中國特色共同富裕并不是停留于空喊口號,而是通過不斷完善制度、發(fā)揮制度優(yōu)勢切實加以實現。制度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穩(wěn)定性和長期性。制度優(yōu)勢是一個國家的最大優(yōu)勢,制度競爭是國家間最根本的競爭。我們黨自成立以來,團結帶領人民不斷探索實踐,不斷改革創(chuàng)新,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制度,形成和發(fā)展黨的領導和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tài)文明、軍事、外事等各方面制度,構建起包括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在內的制度體系。在實現共同富裕的道路上,我們黨十分注重從制度創(chuàng)新層面推進共同富裕進程,特別是不斷完善分配制度,著力解決貧富差距問題。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要堅持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和分配制度,調整國民收入分配格局,加大再分配調節(jié)力度,著力解決收入分配差距較大問題,使發(fā)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朝著共同富裕方向穩(wěn)步前進?!眻蟾鎻娬{要完善初次分配機制和再分配調節(jié)機制,深化企業(yè)和機關事業(yè)單位工資制度改革,實現發(fā)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笆奈濉币?guī)劃就完善工資制度、按要素分配政策制度、再分配機制等作出詳細部署。2021年8月,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十次會議提出要構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協調配套的基礎性制度安排??傊?,黨始終堅持和完善各項制度,著力解決發(fā)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推動全體人民朝著共同富裕目標扎實邁進,進一步彰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制度優(yōu)勢。
堅持長期性和階段性辯證統(tǒng)一也是實現中國特色共同富裕的哲學方法論。長期性和階段性的方法論是馬克思主義哲學質量互變規(guī)律的范疇,揭示了事物存在和發(fā)展的基本狀態(tài)。實現中國特色共同富裕是一個長期的歷史過程,一方面需要做好戰(zhàn)略規(guī)劃,另一方面也要根據社會生產力發(fā)展水平,有步驟、分階段地加以推進。黨始終堅持長期性與階段性辯證統(tǒng)一哲學方法論,扎實推進共同富裕。
1.實現中國特色共同富裕要做好長期的戰(zhàn)略規(guī)劃
馬克思主義質量互變規(guī)律認為,量變是質變的必要準備和前提條件,沒有量變就沒有質變。這一規(guī)律體現了事物發(fā)展的長期性,它告訴我們,做任何事情都不可能立刻見效,只有長期堅持下去,最終才能達到成功。我們黨把馬克思主義長期性這一哲學方法論運用于實現共同富裕上,強化頂層設計,做好長期的戰(zhàn)略規(guī)劃,咬定目標不放松,穩(wěn)步推進共同富裕。習近平總書記在關于《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fā)展第十四個五年規(guī)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的說明中專門強調,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是一項長期任務,必須腳踏實地,久久為功。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團結帶領人民向著實現共同富裕的目標不懈努力,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黨的十四大以來,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確立,我國出現了貧富分化的苗頭。針對改革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黨的十五大明確提出要理順分配關系,完善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以共同富裕為目標,擴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實踐中,我們在堅持效率優(yōu)先的同時,注重規(guī)范收入分配,做到兼顧公平。黨的十六大強調,既要反對平均主義,又要防止收入懸殊;再分配注重公平,加強政府對收入分配的調節(jié)功能;合理調節(jié)少數壟斷性行業(yè)的過高收入,取締非法收入。黨的十七大和十八大均對實現共同富裕作出明確部署,體現了我們黨一以貫之地高度重視這一重大問題。進入新時代,黨持續(xù)注重在國家戰(zhàn)略層面不斷推進中國特色共同富裕并取得實質性進展。習近平總書記就實現共同富裕的理論來源、重大意義、方法路徑等重大問題作了一系列重要論述,提出一系列重要指示,為推進共同富裕指明了方向。2012年11月,他在主持十八屆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體學習時指出:“共同富裕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根本原則,所以必須使發(fā)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朝著共同富裕方向穩(wěn)步前進?!?015年11月,他在中央扶貧開發(fā)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中強調,消除貧困、改善民生、逐步實現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我們黨的重要使命。2017年10月,他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必須始終把人民利益擺在至高無上的地位,讓改革發(fā)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朝著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不斷邁進?!?021年5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制定實施《關于支持浙江高質量發(fā)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qū)的意見》,就支持浙江高質量發(fā)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qū)進行了頂層設計和系統(tǒng)謀劃。這是黨根據當前我國各地區(qū)特別是城鄉(xiāng)之間發(fā)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然突出、推動共同富裕的基礎和條件不盡相同的基本國情而作出的重大戰(zhàn)略部署。經過長期努力,我國在推動共同富裕上取得實質性進展。
2.實現中國特色共同富裕需要分階段推進
馬克思主義質量互變規(guī)律認為,質變和量變可以相互滲透,在量變的過程中有著部分的質變,在質變的過程中有著舊質在量上的收縮和新質在量上的擴張。這一規(guī)律體現了事物發(fā)展的階段性,它告訴我們,做任何事情需要分階段、有步驟,不能一口吃個胖子。我們黨把馬克思主義階段性這一哲學方法論運用于實現共同富裕上,打好一個個階段性戰(zhàn)役,逐步實現共同富裕的目標。2016年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專題研討班上指出:“我國正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我們不能做超越階段的事情,但也不是說在逐步實現共同富裕方面就無所作為,而是要根據現有條件把能做的事情盡量做起來,積小勝為大勝,不斷朝著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標前進?!毙旅裰髦髁x革命時期,我們黨團結帶領人民經過28年艱苦卓絕的斗爭,推翻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國,實現了中華民族的完全獨立,為實現共同富裕創(chuàng)造了根本的社會條件。社會主義革命時期,我們黨通過實行“一化三改”,確立起社會主義制度,實現了從新民主主義社會向社會主義社會的轉變,為實現共同富裕奠定了制度基礎。社會主義建設時期,我們黨始終堅持公有制的主體地位,從根本上防止兩極分化狀況的出現。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制定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始終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發(fā)展社會主義生產力,為實現共同富裕奠定了堅實的經濟基礎。與此同時,我們黨針對這一時期出現的兩極分化問題作出重要的制度安排。進入新時代,我們黨打響脫貧攻堅戰(zhàn),歷史性地解決了絕對貧困問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在實現共同富裕的道路上邁出堅實的一步??傊覀凕h準確把握我國經濟社會發(fā)展的階段性特征,循序漸進地推進共同富裕的實現,全體人民切實享受改革發(fā)展成果。
3.大力推進中國式現代化
我們黨運用長期性和階段性辯證統(tǒng)一的哲學方法論,著力處理好經濟社會發(fā)展長期性和階段性的關系,激發(fā)發(fā)展?jié)摿?、增強發(fā)展能力、保證發(fā)展效果,最終是為了實現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目標。一方面,我們要對實現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目標具有充分的信心,做好戰(zhàn)略規(guī)劃并長期堅持;另一方面,我們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循序漸進、久久為功。在中國式的現代化建設實踐中,我國制定了一系列關于國民經濟和社會發(fā)展的“五年規(guī)劃”(“五年計劃”),體現了我們黨對長期性和階段性辯證統(tǒng)一的哲學方法論的自覺運用。
中國式現代化不是簡單謀求技術革新、經濟增長的現代化,而是站穩(wěn)人民立場、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實現現代化的過程也是促進全體人民逐步走向共同富裕的過程。黨的十九大報告強調,到本世紀中葉,“全體人民共同富?;緦崿F”。2021年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屆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七次集體學習時強調:“共同富裕本身就是社會主義現代化的一個重要目標?!币虼耍罅ν七M中國式現代化既要促進生產力的革命性發(fā)展,以矢志不渝的發(fā)展定力增強綜合國力;也要制定更加公正合理的分配機制、保障機制、服務機制,確保人民群眾共享發(fā)展成果。另外,我們還要充分認識到,共同富裕是全體人民的富裕,是人民群眾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不是少數人的富裕,也不是整齊劃一的平均主義。因此,大力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既不能以犧牲生產力發(fā)展為代價片面追求平均主義式的共同富裕,也不能以單純追求經濟發(fā)展為借口忽視人民群眾對實現共同富裕的愿望與訴求??傊M管當前我們已然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階段性任務,極大地提升了全體人民的獲得感,但是距離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還有很長的征程,這就要求我們黨始終堅持長期性和階段性辯證統(tǒng)一的哲學方法論,大力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最終實現全體人民的共同富裕。
注釋
①習近平:《扎實推動共同富?!?,《求是》2021年第20期。②《毛澤東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495頁。③《鄧小平文選》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364頁。④《江澤民文選》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466頁。⑤《胡錦濤文選》第2卷,人民出版社,2016年,第291頁。⑥《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文件匯編》,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14頁。⑦《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fā)展第十四個五年規(guī)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人民日報》2020年11月4日。⑧《鄧小平年譜:1975—1997》,中央文獻出版社,2004年,第1014頁。⑨《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1卷,外文出版社,2020年,第21、13頁。⑩《毛澤東選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115、320頁。習近平:《在紀念毛澤東同志誕辰一百二十周年座談會上的講話》,《人民日報》2013年12月27日。習近平:《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人民日報》2021年7月2日?!睹珴蓶|選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1977年,第285頁。《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3卷,外文出版社,2018年,第77頁?!读暯秸勚螄碚返?卷,外文出版社,2017年,第199、221頁。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人民出版社,2017年,第45、29頁?!读暯皆谥泄仓醒胝尉值诙叽渭w學習時強調 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fā)展理念 確?!笆奈濉睍r期我國發(fā)展開好局起好步》,《人民日報》2021年1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