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國知網的高級搜索以“籃球”、“運動損傷風險”為關鍵詞選取北大核心、CSSCI、CSCD的30篇文獻,通過Citespace5.7.R2的軟件和中國知網的可視化分析功能對運動損傷風險研究領域的時間、作者、關鍵詞、來源、機構進行分析。
【關鍵詞】籃球;運動損傷;風險
1前言
籃球運動自1896傳入中國天津,在這125年發(fā)展歷史中“強力對抗下的準確”始終是籃球運動不斷追求的本質。而大多數學者一致認為運動損傷是阻礙我國競技體育發(fā)展的重要障礙,破壞系統訓練的有序性和計劃性,對運動訓練產生較大不利影響。針對籃球運動員而言,更是只有良好的狀態(tài)才能在賽場的拼搶對抗中充分發(fā)揮自己的能力,并最終取得勝利。由此,各學者為不斷降低運動員運動損傷的發(fā)生,對運動損傷風險的研究逐漸深入。
2數據來源與研究方法
2.1數據來源:為確保文獻的高質量與可信度,本文采用中國知網的高級搜索以“籃球”、“運動損傷風險”為關鍵詞選取北大核心、CSSCI、CSCD進行查閱,時間跨度1995年至2017年,經過篩選后共選取30篇文獻,進行收集并整合,為本研究的開展奠定良好的理論基礎。
2.2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基于JAVA平臺上運行的Citespace5.7.R2軟件與中國知網的可視化分析功能為分析工具對運動損傷風險研究的相關文獻資料進行可視化分析,繪制出有關關鍵詞的共現網絡圖譜、作者與機構的共詞聚類圖譜、從中發(fā)現運動損傷風險領域中潛在的研究熱點與發(fā)展趨勢。
3結果與分析
3.1我國籃球運動損傷風險研究文獻的時間情況。利用中國知網(CNKI)計量可視化分析與,對所選文獻的發(fā)表年度、篇數情況進行了整理與統計。有關于籃球運動損傷風險研究時間變化與發(fā)文量之間的動態(tài)關系,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該領域的演進變化及被重視程度,能夠在準確提供研究信息的基礎上,預測出該領域的發(fā)展趨勢。研究表示,深藍色表示參考文獻:的發(fā)布年限,從1991年開始呈不規(guī)律上升,至2015年結束,最高達到21篇文獻。青色表示引證文獻,始于1995,從2002年開始逐漸上升,一直到2021年結束。紅色折線表示所選文獻的發(fā)布年限,時間范圍在1995年至2017年,折線整體呈現較為平緩,但在2009年出現最大高峰,共發(fā)表5篇具有影響力的文獻,主要針對不同年齡階段籃球運動參與者的關節(jié)、膝關節(jié)、踝關節(jié)進行研究。在2005年出現次高峰,該年發(fā)表4篇文獻。主要針對籃球運動員的損傷現狀調查及規(guī)律的研究。
3.2我國籃球運動損傷風險研究文獻的作者情況。本文篩選籃球運動損傷風險研究領域的核心文獻30篇,共計64位作者,其中太原理工大學張美珍、北京體育大學劉卉、河北北方學院公共體育部的鄭亞林、張志峰各發(fā)表2篇核心期刊。作者共現時區(qū)圖可以快速、明確的分辨出各作者的活躍期。由圖可知,1995年至2017年中作者活躍期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為1996年-1997年,學者姚鴻恩、宋湘江和蔡林較為活躍。第二階段為2002年至2011年,再次期間不僅活躍作者較多,文獻產出也相對較多。第三階段為2014年至2017年,與第二期相較,后期的活躍作者較少。從相關文獻分析,籃球運動損傷風險領域的核心研究截止至2017年。廣大學者對籃球運動損傷風險領域的研究或許仍在繼續(xù),但確定的是,研究不在深入,高質量和高產出。
3.3我國籃球運動損傷風險研究文獻的關鍵詞情況。利用Citespace5.7.R2軟件,網絡節(jié)點選擇Keyword(關鍵詞)來繪制籃球運動損傷風險關鍵詞共現網絡知識圖譜,來客觀分析我國籃球運動損傷風險研究領域的熱點。
本文的文獻來源是以籃球運動損傷風險作為搜索詞進行篩選,所以如表所示,籃球、運動損傷是第1、2位最高頻的關鍵詞。其次,籃球運動員、籃球運動、損傷、膝關節(jié)是第3、4、5、6位關鍵詞。最后學生、膝關節(jié)損傷、大學生、預防、體育教育、體育運動是第7、8、9、10、11、12位關鍵詞。由圖可知,與“籃球”相關的關鍵詞在運動損傷風險研究中出現3次,排在第1、3、4位皆在前排,可見籃球項目的參與者,甚至包括學生、職業(yè)運動員、業(yè)余運動員都可能存在較大的損傷風險。
根據我國籃球運動損傷風險領域關鍵詞的時間線研究,上層數字為年限,表示每一個關鍵詞時間轉折點,每個線條表示一個關鍵詞的出現時間與結束時間,為讀者呈現較為完整的時間架構。圖中,籃球運動員、籃球運動、損傷、前交叉韌帶、受傷部位、前交叉韌帶為關鍵詞所展開的時間線??梢郧逦目闯雒總€關鍵詞在籃球運動損傷風險研究領域中的起始與結束時間。
4結論:我國籃球運動損傷風險研究領域核心期刊共計30篇,包含作者64位,包含繁多研究內容,通過對該領域時間、作者、關鍵詞、來源、機構和基金的研究總結得出,自2017年以來廣大學者對籃球運動損傷風險領域的研究缺乏深入??梢暬治龇椒梢匝杆俜治龀龌@球運動損傷風險這一研究領域的動態(tài)發(fā)展的知識網,用來探索籃球運動損傷風險的研究發(fā)展路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建議:1、我國籃球運動損傷風險研究領域的研究者應繼續(xù)深入研究、仔細探討并創(chuàng)造高品質、高質量的文獻,為更多學者提供理論基礎。2、可視化分析方法可以迅速分析出籃球運動損傷風險這一研究領域的動態(tài)發(fā)展的知識網,建議將可視化分析方法應用于其他研究方向。3、我國籃球運動損傷風險領域的研究不應停滯。
參考文獻:
[1]張美珍,劉德林,孫文文,楊震宇,劉卉.隨機生物力學模擬比較不同落地形式對籃球運動員ACL損傷危險性和危險因素的影響[J].天津體育學院學報,2017,32(03):245-251.
[2]劉海濤,李海偉,高維緯.膝關節(jié)損傷對男子籃球運動員完成急停起跳動作中下肢生物力學的影響[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6,39(12):62-67.
作者簡介:董苗苗1997.10,性別:女,民族:漢,籍貫(省市):河北省石家莊市獲鹿縣學歷:本科,研究方向:運動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