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紅
摘要:圍繞讓五彩繽紛的生活走進作文課堂這一主題,我們學校舉行了一系列的活動:緊跟時令,結(jié)合民風民俗,親近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熱愛祖國文化,在熱愛中弘揚中華文化,取得了明顯效果。
關(guān)鍵詞:農(nóng)村;生活化習作;傳統(tǒng)美德;弘揚;立德樹人;本土文化
洪山廟小學位于西城區(qū)、源匯區(qū)和舞陽縣交界處,服務(wù)范圍為水坑趙村、下位村、下亭村、后寨村、前寨村等五個行政村,是一所偏遠薄弱的公辦鄉(xiāng)村小學。學校周邊群眾外出務(wù)工較多,學生近70%為留守兒童。
學校留守兒童多,勢必家庭教育環(huán)境缺失嚴重,三至六年級學生對寫作有恐懼心理,討厭習作課,不想寫作文。特別那些命題習作,常常顯得單一、死板和陳舊。從而引起學生討厭習作,提筆無話可寫,抓耳撓腮,無從下筆。學生當然體會不到習作的成就感,反而讓他們感到痛苦。而他們又無法擺脫這種現(xiàn)狀。只能應(yīng)付每次習作任務(wù):東拼西湊加仿抄。由于他們所寫的習作很少獲得成功,在學習中長期處于被冷落的困境,從而逐漸產(chǎn)生心理壓力,寫作時糊涂亂湊,許多學生把習作當成一件“苦差事”,厭倦習作。這種厭倦情緒甚是會影響到整個語文學科。
《小學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3—4)年級習作要求:
1.樂于書面表達,增強習作的自信心。愿意與他人分享習作的快樂。
2.觀察周圍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寫下自己的見聞、感受和想像。
3.嘗試在習作中運用自己平時積累的語言材料。
(5—6)年級習作要求:
1.懂得寫作是為了自我表達和與人交流。
2.養(yǎng)成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有意識地豐富自己的見聞,珍視個人的獨特感受、積累習作素材。
為了貫徹實施《語文課程標準》的習作要求,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wù),立足我校本土豐富的文化資源,讓五彩繽紛的生活走進孩子們的作文課堂勢在必行。
圍繞讓五彩繽紛的生活走進課堂這一主題,我們學校舉行了一系列的活動:緊跟時令,結(jié)合民風民俗,親近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熱愛中國文化,在熱愛中弘揚中華文明。
2020年12月22日冬至日,在語文老師的帶領(lǐng)下,師生共同親手調(diào)餡,和餃子面,包餃子,煮餃子,吃餃子。通過這一活動,讓孩子們繼承和發(fā)揚中華傳統(tǒng)文化,知道為什么筷子的長度是七寸六,代表人有七情六欲;手持筷子時拇指食指在上,無名指小指在下,中指在中間是為天地人三才之象。這是中國人對人和世界關(guān)系的理解。在追根溯源了解筷子的來歷起源于大禹治水的故事,起初用的是兩根樹枝稱之為箸,后來就稱之為筷。
2020年3月份新學期伊始,我們?nèi)熒允呌⑿弁蹯倘降挠⑿凼论E開展了“學戍邊英雄精神,做新時代好少年”主題活動,通過組織學生觀看視頻,講故事等活動,讓學生受到愛國主義思想的熏陶,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情懷。
三月又是“學雷鋒月”,學校組織了各種形式的實踐活動:做一件好事;講一個雷鋒故事;寫一篇《身邊的好人好事》,在學生完成作業(yè)的過程中,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傳承雷鋒精神。
四月份,在清明節(jié)前夕,學校組織學生悼念英烈,為烈士掃一次墓??吹戒P蝕的大刀、槍彈、手雷和地雷,看到染指血色的殘破軍裝,那一件件展品照片,帶著我們再次去追尋那段不可忘卻的歷史,讓孩子們深刻的認識到:紅領(lǐng)巾、國旗為什么是紅色的?是戰(zhàn)士用鮮血染紅了它。紅領(lǐng)巾是紅旗的一角,是祖國的象征,是千千萬萬的中國革民先烈用鮮血染成的,具有濃烈的革命氣息。愛國,心懷感恩,時刻記得從那抹紅開始。
2021年,是我們偉大的中國共產(chǎn)黨建黨一百周年華誕,全國上下一盤棋,都在進行學黨史、知黨恩、跟黨走。我們?nèi)熒膊桓事浜蠓e極開展:尋訪一位抗戰(zhàn)英雄,觀看一部紅色電影,學唱一首紅色歌曲,宣講一個紅色故事等活動。有了這些以上親身經(jīng)歷還不夠,作文訓(xùn)練自然要有技巧,我們學校語文老師適時有針對性的形成有效的習作指導(dǎo)策略,要求學生用自己的話來表達自己的思想使作文呈現(xiàn)個性風格,收到了明顯效果。
為了檢測生活化習作的效果,五月份全校開展了一次“習作好少年”活動。下面這些片段正是摘自小朋友的參賽作品。
瞻仰烈士陵園后,一位六年級孩子在日記中寫道:
我更加深刻地體會到哪有什么歲月靜好,不過是有人替你負重前行。作為一名少先隊員,當我仰視這些英雄的時候,他們是那樣不同又是那樣相似。在他們身上,我們能夠穿越時空的阻隔,找到一種永不褪色的紅色精神:愛黨愛國,不怕困難,志存高遠。它指引著我們向著勝利勇敢前進,努力為中華民族偉大復(fù)興的中國夢奮斗。
“我愛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習作中,四年級一位同學這樣寫道:
勤儉節(jié)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我們作為社會主義接班人要珍惜現(xiàn)在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更應(yīng)該為祖國貢獻自己的力量。節(jié)約糧食從我做起,不浪費一粒米,一口菜。做“厲行節(jié)約,反對浪費”的宣傳者和實踐者,時時刻刻樹立節(jié)儉意識。如果身邊有親人同學浪費糧食,就要去提醒他們節(jié)約糧食。節(jié)儉行為立于身,爭做新時代勤儉節(jié)約的好少年。
踏青歸來,一位學生這樣寫道:
走過這片梨花園,映入我們眼簾的是一大片金黃色的油菜花地。在湛藍的天空下,油菜花手拉手,仰首對著天空搖晃著。翩翩的彩蝶與小蜜蜂飛舞于花間忙忙碌碌地采著蜜。我無法抗拒油菜花的盛情,于是,我走進油菜花地,在這金色的海洋里徜徉、旋轉(zhuǎn),滿眼都是這明亮的黃,心都醉了……
公園里春意盎然,到處是綠蔭幣地,繁花似錦。各種花朵競相開放,爭奇斗艷,千姿百態(tài);小草偷偷地從土里探出頭來,嫩嫩的,綠綠的;道路兩旁,青翠的樹葉上滾動著晶瑩的露珠;勤勞的蜜蜂在花從中飛來飛去。
這次春游,讓我感到了春的氣息,尋到了春的足跡。常言道:一年之計在于春,一日之計在于晨。我會在春風的吹拂下,埋下理想的種子,用勤奮澆灌它,期待著秋天的收獲
實踐說明,讓五彩繽紛的生活走進作文課堂收到了明顯的效果。
全國著名特級教師于永正曾經(jīng)是說過,“處處留心皆語文,就看你用心沒用心?!焙⒆觽冎灰嗫础⒍鄦?、多記、多寫,都能把語文學好,更能把作文寫好。只有親身經(jīng)歷,感受深切,孩子們才有話可寫,而且寫得文雅有味。
參考文獻:
[1]《語文課程標準》,于永正《做最好的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