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蕾蕾
摘要:目的:探討急診危重患者搶救中應用全程護理的臨床價值。方法:本研究共計納入對象80例,均為急診危重患者,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對照組用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用全程護理干預。比較兩組搶救成功率、搶救時間、住院時間及護理滿意度評分。結果:觀察組搶救成功率、護理滿意度評分更高,而搶救時間、住院時間更短,與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結論:急診危重患者搶救中應用全程護理干預,一方面可縮短搶救時間與住院時間,另一方面可以提高搶救成功率,促使患者對護理服務更滿意,值得應用。
關鍵詞:急診危重癥;搶救;全程護理;護理滿意度
【中圖分類號】R47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文章編號】2107-2306(2021)07--01
急診危重患者病情危急嚴重,且以腦血管、嚴重創(chuàng)傷、心血管等疾病為主,多數(shù)患者合并癥較多,生命體征不穩(wěn),需短期內搶救治療,同時配合有效的護理干預,才能提高搶救效果[1]。全程護理是一種新型護理模式,可根據(jù)急診危重患者個體差異,開展有條不紊的護理救治,從而提高護理質量。本次就我院收治的80例急診危重患者進行研究,旨在探究全程護理在急診危重患者搶救中的價值,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研究共計納入對象80例,均為急診危重患者,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40例,入組時間2020年1月~2021年9月。納入對象確診滿足急診危重診斷標準[2],臨床資料無缺失,且排除精神疾病或意識障礙,入院時瀕臨死亡,以及不愿意配合研究等患者。對照組男23例、女17例;年齡26~70歲,均值(55.82±2.35)歲。觀察組男21例、女19例;年齡23~70歲,均值(55.73±2.15)歲。組間基線資料對比無明顯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實施常規(guī)護理,嚴密監(jiān)測生命體征,做好吸氧、心電圖監(jiān)護,并結合患者病情完成護理常規(guī)服務。觀察組則實施全程護理干預,措施如下:(1)提高急救中心和120院前急救間的交接速度和準確度,在急診120中心建立綠色通訊平臺,確保及時與準確將患者情況反饋給急診中心,從而促使急診中心醫(yī)護人員第一時間掌握患者的病情,從而提前做好充分準備,為搶救爭取更多的時間。(2)提高分診準確性,對于分診工作,要求護理經(jīng)驗不低于5年的護理人員執(zhí)行,通過其豐富的經(jīng)驗,及時做好準備,比如氧氣與搶救床等,縮短搶救前準備時間。同時,豐富的經(jīng)驗可促使他們更好地全面掌握患者的病情,能知曉護理期間的細節(jié)與注意事項,從而結合患者的資料進行準確分診搶救。(3)護理人員主動配合醫(yī)師進行救治護理,提高救治護理的準確性,且盡快完成相關護理,可為搶救營造更多寶貴時間。在救護期間,及時將醫(yī)師所需器械與藥物送達,并且嚴密監(jiān)測患者的生命體征,有任何異常及時上報與處理。(4)加強患者的優(yōu)質基礎護理,保障患者攜帶的導管暢通,定期檢查,避免彎曲與脫落,同時所有救護操作均在無菌環(huán)境下實施,避免感染發(fā)生。(5)做好家屬的護理,主動與他們溝通,告知他們患者的情況,讓他們隨時陪護在身旁,給予患者最大的支持與鼓勵。通過家屬的支持,提高患者的康復信心,從而積極配合治療與護理,最終提高預后。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搶救成功率、搶救時間、住院時間及護理滿意度評分。
1.4 評價標準
護理滿意度評分:護理結束后進行滿意度調查,滿分100分,評分越高表明越滿意。
1.5 統(tǒng)計學分析
數(shù)據(jù)分析軟件為SPSS22.0,計數(shù)資料%表示、X2檢驗,計量資料表示、t檢驗, P<0.05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觀察組搶救成功率、護理滿意度評分更高,而搶救時間、住院時間更短,與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數(shù)據(jù)見表1。
3 討論
急診危重患者病情發(fā)展快速,且復雜嚴重,若未能及時搶救治療,死亡率較高。對于急診危重患者,其搶救效率直接影響搶救效果,如何提升搶救效率成為關鍵[3]。隨著優(yōu)質服務受到關注,各類新型護理模式在臨床開展起來,比如人性化護理、全面護理、優(yōu)質護理、全程護理等護理模式在急診科開展起來,而我院近幾年在急診危重患者中采取全程護理取得了不錯的效果。
本次就收治的急診危重患者80例分組研究,對照組用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用全程護理干預,結果顯示:觀察組搶救成功率、護理滿意度評分更高,而搶救時間、住院時間更短,與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全程護理應用在急診危重患者中,通過分析患者的個體情況,有條不紊實施護理服務,根據(jù)評估結果開展針對性的護理,對清醒的急診患者開展心理疏導,并提前做好準備,提高分診護理與急救配合效率,盡量維持患者的生命體征穩(wěn)定。病情穩(wěn)定后送入病房,做好交接,確保護理服務連續(xù)與有效,從而減少護理缺陷發(fā)生[4]。全程護理的應用除了會提升患者搶救效果與家屬認可度,還可影響醫(yī)護人員的責任意識,促使他們主動關心患者,設身處地為患者考慮,從而全心全意為他們服務,最終提高護理質量[5]。
綜上所述,急診危重患者搶救中應用全程護理干預,一方面可縮短搶救時間與住院時間,另一方面可以提高搶救成功率,促使患者對護理服務更滿意,值得應用。
參考文獻:
[1] 李亞欣,陸琴. 急診危重病人院內轉運中全程安全轉運及前瞻性護理干預的應用分析[J]. 當代臨床醫(yī)刊,2021,34(1):55,6.
[2] 楊周陽. 急診危重患者搶救中全程護理的應用與護理效果研究[J]. 中國醫(yī)藥指南,2020,18(1):230-231.
[3] 李霞. 分析全程護理在急診危重患者搶救中的應用效果[J]. 中西醫(y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20,8(12):101.
[4] 吳婷婷,宋露莎,莫思晴. 對急診危重的患者實施搶救措施時采取全程護理的方法及價值研究[J]. 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20,5(27):113,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