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玉江 郭春雪
摘要:目的:研究探討心電圖左心室肥厚電壓標準與心血管病死亡率的關系。方法:以2012年2月--2018年11月為時間段,回顧性分析我院1000例病人的病案資料,隨訪時間(4.92±0.72)年,觀察其心血管病死情況。結果:左室肥厚組共480例患者,其中,11例發(fā)生心血管病死亡,發(fā)生率為2.2%(11/480)。結論:Cornll指數(shù)、Sokolow指數(shù)及Rv5電壓標準可輔助診斷左心室肥厚,而Romhilt- Estes評分≥4時,Cornell指數(shù)與心血管病死亡率的相關性最高。
關鍵詞:心電圖;左心室肥厚;電壓標準;心血管病;死亡率;關系
【中圖分類號】R714.252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文章編號】2107-2306(2021)07--01
本文為了觀察心電圖左心室肥厚電壓標準與心血管病死亡率的關系,選擇1000例患者進行回顧性分析。現(xiàn)在總結報道如下。
1資料及方法
1.1一般資料
以2012年2月--2018年11月為時間段,回顧性分析我院1000例病人的病案資料。其中,520例體檢者,480例左室肥厚者。體檢組(319例男,201例女),年齡23-84歲之間,平均年齡(51.92±4.91)歲。根據(jù)國際上推薦篩選正常健康人方案[1]:(1)無心血管病史,或者其他影響心血管系統(tǒng)的疾病史;(2)血壓低于140/90mmHg;(3)無舒張期雜音,或者收縮期雜音≤Ⅱ/Ⅵ級;(4)血脂正常;(5)血糖正常;(6)X線胸片顯示,未見心肺異常。符合上述全部條件的520例健康體檢人群予以超聲心動圖檢查,建立95%范圍的左室重量指數(shù)正常值。所有小于左室重量指數(shù)正常上限值的人納入正常組。左室肥厚組(261例男,219例女),年齡在34-75歲之間,平均年齡(50.21±5.92)歲。入選病例經(jīng)超聲心動圖檢查,滿足左室重量指數(shù)大于正常上限值這一條件,排除心肌梗死病史、心律失常、束支阻滯、右室肥大者。
1.2方法
選用Philips Sonos 5500型彩色超聲多普勒儀,探頭頻率設定3.5MHz,同步監(jiān)測心電圖。安排1名經(jīng)驗豐富的超聲心動圖專科醫(yī)生進行觀察,測量室間隔舒張末期厚度(IVSD)、左室后壁厚度(LVPWD)、左室舒張末內(nèi)徑(LVEDD)。根據(jù)Devereux公式[2],計算左室重量(LVM)及重量指數(shù)(LVMI)。其中,LVM=1.04[(LVEDD+IVSD+LVPWD)3-(LVEDD)3]-13.6(g);LVMI=LVM/BSA(體表面積)[3]。借助美國GE Marquette MAC-VU型心電圖儀,采集12導聯(lián)同步心電圖。同一位醫(yī)師進行觀察。其中,診斷左室肥厚的電壓閾值按照以下標準:R1+Sm>2.5mV,Ravl>1.2mV,Rv5和Rv6>2.5mV[4]。Cornell指數(shù):男性>2.8mV,女性>2.0mV;Sokolow指數(shù),男性>4.0mV,女性>3.5mV[5]。
1.3觀察指標
分析不同電壓標準診斷左室肥厚的準確性。另外,統(tǒng)計左室肥厚死亡情況。應用受試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s ,ROC)曲線及比例風險回歸模型(COX風險模型)分析左室肥厚與心血管死亡之間的關系。采用Romhilt- Estes計分系統(tǒng)判定左室肥厚,總分≥5分則判定左室肥厚,總分=4分判定可疑左室肥厚,評分低于4分表示非左室肥厚。
1.4統(tǒng)計學處理
數(shù)據(jù)經(jīng)SPSS 20.0軟件分析,t檢驗計量資料(),且X2檢驗計數(shù)資料[n(%)],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2.1不同電壓標準的診斷價值
關于不同電壓的診斷價值,如表1所示。
2.2Sokolow指數(shù)與Cornell指數(shù)診斷左室肥厚的價值
如表2所示。
2.3死亡情況
左室肥厚組共480例患者,其中,11例發(fā)生心血管病死亡,發(fā)生率為2.2%(11/480)。ROC曲線分析發(fā)現(xiàn),Romhilt- Estes評分預測心血管病死亡ROC曲線下面積最大(AUC)0.63(95% CI 0.61-0.65),絕大多數(shù)僅用電壓標準的診斷方法 ROC AUC無意義,其中,Cornell指數(shù)最好,其AUC為0.59(95% CI 0.57-0.62)。采取逐步回歸法[6]分析Romhilt- Estes評分組分時,電壓標準從模型中被剔除。Romhilt- Estes評分≥4時(可疑左室肥厚與左室肥厚),Cornell指數(shù)與心血管病死亡率的相關性最高。
3討論
左心室肥厚,也稱左心室肥大,由于心臟病、高血壓等疾病,引起左心室室壁增厚,導致心功能減退,所誘發(fā)的疾病[7]。早期發(fā)現(xiàn)且及時處理,可降低死亡率,改善預后。常規(guī)心電圖(ECG)是診斷左心室肥厚的最簡便且無創(chuàng)方法,在臨床應用較為廣泛[8-9]。但是,診斷左心室肥厚的ECG傳統(tǒng)電壓標準僅僅可以反映出單一平面的心臟除極向量改變,其敏感性并不高,容易出現(xiàn)假陽性,降低準確性,容易漏診[10-11]。對此,為了更好地診斷左心室肥厚,學者們開始關注不同平面的心臟除極向量改變與影響因素。
目前,使用心電圖診斷左心室肥厚的方法較多,但是,其在識別病理性肥厚方面的靈敏性較低,至少有部分是其無法區(qū)分的病理性與生理性肥厚[12]。對此,有學者建議將心血管病死亡作為病理性肥厚的一個替代指標,觀察心電圖左心室肥厚標準的預測能力[13]。通過本次研究發(fā)現(xiàn),心電圖導聯(lián)電壓標準能夠輔助診斷左心室肥厚,但是尚不足以預測心血管病死亡風險。對此,關于心電圖左心室肥厚電壓標準與心血管病死亡率的關系,還需要我們通過大量臨床實踐進行分析。
參考文獻:
[1]何秉賢. 心電圖診斷高血壓左心室肥厚的意義及其對策[J]. 中華心血管病雜志, 2011, 39(2):105-105.
[2]劉莉,葉鵬,Ha LD,Elbadawi A,F(xiàn)roelicher VF. 心電圖左心室肥厚電壓標準與心血管病死亡率的關系[J]. 中華高血壓雜志,2017,25(12):1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