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文彥
(河南理工大學化學化工學院,河南 焦作 454000)
在國家大力發(fā)展素質教育的今天,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實踐創(chuàng)新能力已成為高等教育的重要功能[1-3]。而實驗教學相對于理論教學更具直觀性、實踐性、綜合性和創(chuàng)新性,是培養(yǎng)學生動手能力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是培養(yǎng)創(chuàng)新型人才的重要保證[4-9],其中的綜合設計性實驗在培養(yǎng)學生綜合素質和創(chuàng)新能力等方面作用尤為突出。為實現這一目標,我們在一年級大學生的“大學化學實驗”中擬定了“粗鹽提純”綜合設計性實驗項目。本實驗綜合性強,內容涵蓋面廣,涉及多類型化學反應,如酸堿反應、沉淀反應等,且實驗步驟及實驗基本操作較多,有溶解、過濾、蒸發(fā)、濃縮、重結晶,還有產品的凈化、產品純度檢驗、產率計算及結果分析等,實驗過程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每一步驟等都是學生在實驗設計時及后續(xù)處理過程中要加以全面充分考慮的,而且不僅要做到知其然更要做到知其所以然(如pH值的控制、加熱火候的把握等),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把握實驗操作過程中的量和度。因此,綜合設計性實驗對實施素質教育具有重要意義,對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圖1 粗鹽提純實驗原理圖Fig.1 The experimental principle of raw salt purification
實驗儀器:電子天平,燒杯(100 mL)2個,量筒(10 mL,50 mL)各1個,蒸發(fā)皿,泥三角,石棉網,三腳架,坩堝鉗,酒精燈,普通漏斗,漏斗架,吸濾瓶,布氏漏斗,真空泵。
實驗藥品:BaCl2溶液(1 mol·L-1),NaOH溶液(2 mol·L-1),Na2CO3溶液(1 mol·L-1),HCl溶液(2 mol·L-1),(NH4)C2O4溶液(0.5 mol·L-1),鎂試劑。
實驗材料:pH試紙,濾紙。
利用所學基礎理論知識以及實驗室現有的儀器、材料和試劑,通過查資料和調研,自主設計實驗方案、獨立進行實驗裝置的安裝以及整個實驗過程的實施和控制(如果需要增加儀器、試劑,說明理由)。
須要完成以下實驗目標:
(1)通過對粗鹽進行提純制備出精鹽產品并計算其產率。
(2)對精鹽產品純度進行檢驗和分析。
學生根據擬定實驗項目的要求,積極查閱資料,結合所學理論知識,設計合理實驗方案,并在某些關鍵環(huán)節(jié)對擬采取的措施說明理由,做到有理有據,提交實驗教師審閱。
教師對學生提交的實驗設計方案進行認真審閱,在實驗實施之前對學生提交的實驗方案整體進行點評,特別是對共同存在的問題或是關鍵細節(jié)給予重點強調,并循循善誘,逐步引導學生完善出一個統(tǒng)一而且正確的實驗方案。在經歷了資料查閱、分析思考、設計實驗等過程,再加上教師深入細致的點評和引導,學生不但對實驗原理和過程理解深刻,并且能夠形成長期記憶,并內化成自身的素質。
本實驗中設計有產品純度檢驗和產率計算環(huán)節(jié),初步使學生了解產品純度和質量間的關系,樹立起產品質量和產量意識;并根據目標產率和純度標準,要求學生對結果進行分析,查找總結成功和不足的原因;同時,在不同學生產品結果的比較中,會間接意識到成本的概念,為培養(yǎng)將來參加工作時一絲不茍、嚴謹工作的職業(yè)素養(yǎng)和工作態(tài)度打下良好基礎。
本實驗項目既具有一般綜合設計性實驗的共性,同時也具有自身的特點,因而它對學生能力和素養(yǎng)的作用及提升也具有其獨特性,具有較大的提升空間。
通過本實驗,促使學生把課堂上所學的理論知識進行系統(tǒng)性分析,并用于實際產品的制備;促使學生的學習境界提升,不再覺得所學知識只是空中樓閣,而是切切實實與我們的生活生產實際相聯系,增強學生學有所用和學以致用的能力,進一步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及學習的自覺性、主動性。
給定了原料和目標產物,如何實現他們之間的轉化?這不僅要求學生有扎實的理論基礎,還要有一定的創(chuàng)新精神。要勇于獨辟蹊徑,嘗試不同方法,或者在某一關鍵環(huán)節(jié)進行改進,或節(jié)約成本,或提高產率,或提升質量等,而每一種嘗試都是提升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階梯,這正是本實驗擬定的初衷。
綜合設計實驗最重要一步就是學生對實驗方案的自主設計,它需要學生充分的資料查詢(信息檢索能力)、調研分析歸納、系統(tǒng)思維等才能完成,而這些正是科學研究的前提和基礎。而且,粗鹽提純實驗步驟較多,且一環(huán)緊扣一環(huán),每一步稍有不慎,就會影響到產率和產品的純度,這就要求學生在實驗過程中必須樹立嚴謹的科學態(tài)度和一絲不茍的精神以及不怕失敗和愈挫愈勇的探索精神,在失敗和成功的經驗中成長。另一方面,實驗方案的設計、實驗過程的記錄、實驗結果的描述以及實驗報告的撰寫等用語是否準確、嚴謹、生動且易于理解,這正是文學素養(yǎng)的基本的需求,也正是大學教育所要追求的目標之一。
綜合設計性實驗是鍛煉和考核學生綜合分析應用能力的平臺,往往涉及多方面的知識、不同的操作需求等,為完成這一復雜的任務,學生之間必須以一定的形式組合起來,形成一個團隊,團隊成員既要根據分工各司其職,同時更要發(fā)揚團隊精神,學會與別人溝通交流,獻計獻策,凝心聚力,共同為達成目標而努力,這種團結協(xié)作意識的提升,既是科學精神提升的需要,也是人文素養(yǎng)提升的需要。
綜合設計性實驗的實際要義是學生在實驗教師擬定實驗項目前提下,自主查找資料、設計實驗方案并付諸實施;實驗教師主要負責學生實驗結果的評價,重點引導學生對實驗結果進行分析,揚長避短。對實驗成功的地方,如何進一步強化和拓展,實驗不足的地方,查找分析原因,如何避免類似問題再次出現。通過自我行動、自我分析和自我反思,實現創(chuàng)新性的獨立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但到目前為止,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實驗教師顧慮較多,主要是對學生的能力信心不足,擔心如果對學生完全放開,完全自主,實驗結果難以預料,所以常常是先統(tǒng)一了實驗方案后再行實施,即學生的自主性、創(chuàng)造性及創(chuàng)新性并沒有得到充分的體現。這是實驗教師應該反思和改進之處,“問渠哪得清如許,為由源頭活水來”,教師不要擔心學生出錯,只有讓他們大膽地去嘗試,在實踐中去探求、去創(chuàng)新,才能充分發(fā)揮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才能真正跟上時代的脈搏,體會到在實驗中創(chuàng)新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