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磊
(河南省漯河市第三初級中學 河南 漯河 462000)
1.1 問題提出的背景與成果的意義。從2014年至今,國務院工作報告已連續(xù)明確提出“要倡導開展全民閱讀活動”。而英語新課標指出:“中學英語教學的目的就是側重于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弊鳛橛⒄Z教學的四項基本技能之一,中學生的閱讀不僅僅是在英語課堂上單詞、短語和語篇的精讀與理解,還應包括學生對各種語言風格和各種話題閱讀材料的廣泛閱讀。但現(xiàn)在英語教師在進行閱讀教學時,使用的課堂模式太單一;比起閱讀方式的傳授,教師更加注重語法點、詞匯和知識點的灌輸,使學生對于正確閱讀方式不能很好地掌握。在閱讀教學中,只強調閱讀結果,不注重對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的提高,輕視文章分析能力,沒有重視學生對閱讀文本的整體把握。近年來,隨著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在不停地深化,關注學科素養(yǎng),追求英語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成為課堂變革中的一個方向。而分級閱讀也由此邁入我們的英語閱讀課堂教學。分級閱讀,就是按照讀者不同年齡段的智力和心理發(fā)育程度為讀者提供科學的閱讀計劃,為不同讀者提供不同的讀物,提供科學性和有針對性的閱讀圖書。分級閱讀起源于發(fā)達國家,其概念產(chǎn)生于對閱讀者生理和心理特征的科學分析。分級閱讀強調讀者基于自己的知識水平、認知特點和閱讀興趣等特點選擇書籍,在培養(yǎng)學生閱讀素養(yǎng)中發(fā)揮重大作用。因此,從2018年在我校大力提倡這種“科林英語”分級閱讀方式。經(jīng)過多年的創(chuàng)新與實踐,分級閱讀讓學生的閱讀更有趣味性,為老師們英語閱讀教學開創(chuàng)了新的思路和方向,推動了英語閱讀教學的實踐與研究,呈現(xiàn)了初中英語閱讀課堂轉型的思路和變革的策略方法,提供了一套具有實踐操作性和普適性的實踐模式。
1.2 解決的主要問題。
(1)解決了教師教學理念固定化、程序化,對學生個性化發(fā)展的學習活動支持不足的問題。通過分級閱讀和科林英語特有的閱讀教學模式,教師轉變了固有的閱讀教學方式,英語閱讀課堂充滿了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教學活動。
(2)解決了傳統(tǒng)閱讀教學中重知識輕能力,對學生學科素養(yǎng)培養(yǎng)支持不足的問題。分級繪本閱讀使教師和學生都拋棄了生硬的生詞和語法講解,在文本和情境中去習得語言技能,提高學科素養(yǎng)。
(3)解決了傳統(tǒng)閱讀教學中評價方式單一,無法對教與學的改進提供有效的幫助和參考的問題。科林英語閱讀教學不再通過試卷和分數(shù)來評價學生語言能力的高低,而是關注不同層級的學生在閱讀課堂中表現(xiàn)出來的主動積極性、創(chuàng)新能力、理解能力等。
本成果的核心目的是通過科林英語分級閱讀來提升學生英語閱讀能力。為了完成這一任務,解決過程和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幾項:
2.1 開展調查,摸清學生的閱讀能力基礎。采用問卷調查法和閱讀能力測試,在校內(nèi)開展調查,了解不同層次的學生具體的閱讀能力水平,為下一步選擇合適的分級閱讀教材提供依據(jù)。
2.2 探索科林英語分級閱讀教學模式,提高學生閱讀能力。在了解學生實際閱讀能力水平后,根據(jù)學生的能力水平選擇合適的閱讀材料。改變教育觀念,開創(chuàng)一種新型的課堂閱讀模式。通過開展聽、說、讀、寫多種合作式教學活動,讓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到閱讀課堂中來,從多方面多角度提高學生的學科素養(yǎng)與閱讀能力。
2.3 經(jīng)驗共享,溝通協(xié)商。在課堂實踐中搜集積累和總結各方面的成功經(jīng)驗和做法,不斷提升教學理念。老師們不定期召開階段總結會,及時交流經(jīng)驗,解決研究過程中可能出現(xiàn)的問題和偏差。
2.4 總結歸納,形成“科林英語”分級閱讀模式。在長期英語分級閱讀課堂實踐中,總結歸納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分級閱讀模式,即“科林英語”互惠閱讀模式。學生在對分級閱讀繪本的泛讀、精讀、猜測詞義、小組合作問答的過程中,完成英語知識的獲取與內(nèi)化,并同時能夠提高閱讀素養(yǎng)和能力,摒棄了生硬傳統(tǒng)的生詞語法傳授。
3.1 教學改革成果。
(1)確定了以發(fā)展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教學理念。英語閱讀素養(yǎng)要靠學生進行大量的泛讀、豐富的閱讀實踐來獲取。教師傳授的是閱讀方法和策略,而無法教出某種素養(yǎng)。因此,教師可以通過學生分級閱讀增加學生的自主閱讀實踐。
(2)構建了“科林英語”互惠閱讀教學模式?;セ菔介喿x教學模式是心理學家安布朗在1984年提出的教學模式。我們采用的“科林英語”互惠閱讀教學模式就是通過guessing、clarifying、answering和summarizing這四個步驟來讓學生在英語閱讀課堂中在合作與互動中主動進行英語知識的獲取。
(3)推行了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和手段。通過小組討論、分角色朗讀、故事演繹、朗讀比賽、思維導圖等多樣的途徑進行英語教學,提高各層次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
(4)提高了學生的英語學科素養(yǎng)。在互惠閱讀教學模式下,學生的語言能力、思維品質、文化品格和學習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5)完善了學生閱讀評價體系。不再以分數(shù)對學生英語能力進行評價,而是根據(jù)學生在閱讀中、小組合作活動中表現(xiàn)出的思維品質、語言表達能力等指標,對學生的綜合閱讀能力進行定位。
3.2 教學研究成果。在課題研究實踐中,教師理念轉變,閱讀課堂模式得到變革,課題組成員的教學水平得到的提升和發(fā)展,課題研究成果卓有成效。近三年來,課題組成員先后完成4項閱讀教學相關的市級課題研究,獲得市教育教研成果一等獎一次,獲得市教育教學成果二等獎一次,獲得市級優(yōu)秀教學論文一等獎五次,課題組成員還先后獲得青年教師優(yōu)質課大賽一等獎、市級優(yōu)秀教師、市級優(yōu)質課一等獎、市級優(yōu)秀班主任、中小學幼兒園名師等獎項。
4.1 實踐效果。
(1)更新了老師們的教育觀念,改變了閱讀課堂的模式。自本教學成果實踐依賴,英語老師們在教育觀念和行為方面發(fā)生了顯著積極的變化。課題組老師參加省級英語分級閱讀課題研討會、觀摩課等培訓3次,市級英語分級閱讀課題觀摩研討會5次,校內(nèi)每周2次教研討論并組織觀摩課評課活動10余次。老師們教學思路開闊,不再受限于傳統(tǒng)閱讀教學模式,業(yè)務能力提高了,重視了對學生學科素養(yǎng)能力的考察。
(2)改變了學生的態(tài)度,使閱讀變“悅讀”。
①不喜歡閱讀課的現(xiàn)象得以改變。將科林英語分級互惠閱讀教學模式投入實踐,不斷反復驗證,逐步改進。在實踐期間,學生對于英語閱讀的興趣大大提高。
實驗班閱讀興趣問卷調查結果統(tǒng)計表
由以上三次調查表可以看出,第一次調查時學生普遍對英語閱讀興趣不大,也沒有合適的學習方法。但在進行到第二次調查時,學生對英語的閱讀興趣有明顯提升,且掌握了一定的學習方法。而在第三次調查時,學生都已經(jīng)有了較高的閱讀興趣,并且也掌握了適當?shù)膶W習方法。
②由被動學習變?yōu)橹鲃訉W習。據(jù)調查研究顯示,在采用分級閱讀模式教學后,教師、學生和課堂都發(fā)生了顯著的變化。就教師而言,改變了傳統(tǒng)的“教師一言堂”模式,由傳統(tǒng)課堂變成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新型課堂。就學生而言,課堂參與度大幅提升,由以前的每班參與度大約為百分之40左右提升至了百分之75以上。就課堂而言,學生的主動性被大大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明顯提高。
a.學生的學科素養(yǎng)得到了極大提高。首先,師生關系得到了極大的改善,由以前老師單方面教學的模式變成了師生互動模式,學生學會了主動與老師交流溝通、積極詢問并討論問題。并且,同學之間的關系也得到了改善。由以前的被動學習、機械學習轉變?yōu)橹鲃訉W習、合作學習。自采取了分級閱讀模式以來,我們進行了“讀科林英語,演美好世界”校園劇大賽活動、英語演講比賽、英語閱讀競賽等多項校園活動。通過這些活動,孩子們收獲了知識與快樂,也提高了自信心和對英語閱讀的喜愛。
b.英語學習質量穩(wěn)步上升。開展分級閱讀以來,我校學生在英語閱讀能力方面取得了卓越的進步。我校多位學生獲得了“漯河三中校園劇大賽最佳劇本獎”“漯河三中校園劇大賽最美表演獎”“漯河三中英語演講比賽一等獎”等多項獎項,通過這些活動,學生們的英語水平已提升至一個新的高度。
4.2 成果主要影響力。
小學生的思維以具體形象為主要形式,離不開形式和操作,教學中應放手學生操作,在實際動手中探究,培養(yǎng)創(chuàng)新能力。
(1)“GCAS”分級閱讀方式先后在一些學校推廣應用?!癎CAS”英語分級互惠閱讀模式先后在漯河市第三初級中學、漯河市第二實驗中學,漯河市開發(fā)區(qū)實驗中學等相繼借鑒實施。推動了英語閱讀課堂的改革進程,宣傳了科學的教育觀念,對于糾正以分數(shù)評價學生學科素養(yǎng)與英語閱讀能力的做法起到一定促進作用。
(2)教育教研成果相繼出版或發(fā)表。近三年來,課題組成員先后完成4項閱讀教學相關的市級課題研究,獲得市教育教研成果一等獎一次,獲得市教育教學成果二等獎一次,獲得市級優(yōu)秀教學論文一等獎五次,CN刊物公開發(fā)表兩篇。
4.3 成果創(chuàng)新點。
(1)構建了“科林英語”互惠閱讀的教學模式?;セ菔介喿x教學模式是心理學家安布朗在1984年提出的教學模式。我們采用的“科林英語”互惠閱讀教學模式就是通過guessing、clarifying、answering和summarizing這四個步驟來讓學生在英語閱讀課堂中在小組合作和互動中主動進行英語知識的獲取,加深了對于英語語言運用的理解,并且內(nèi)化為自身的英語能力。傳統(tǒng)的英語閱讀教學模式離不開生詞和語法的灌輸與講解,但這樣學生不能將教師傳授的知識運用自如,本身技能也難以提升。互惠閱讀教學模式通過多樣的課堂互動提高了學生的參與度,提高了學生對英語閱讀的興趣,學生英語閱讀能力也得到顯著提升。
(2)完善了學生評價體系。新閱讀教學模式下不再以分數(shù)對學生英語能力進行評價,而是測定不同層級的學生閱讀水平后制定相應的閱讀目標。根據(jù)學生在閱讀課程中和小組合作互動學習中展現(xiàn)出來的語言表達能力、總結概括能力、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判斷力、創(chuàng)新能力等,對學生的綜合閱讀能力進行定位。
4.4 實踐反思。經(jīng)過長期反復的教學實踐,總結出以下需要改進的地方:
(1)適當調整研究方式與策略,加強學生層面的觀察,如課堂參與度、閱讀疑難點、測試優(yōu)缺點,増強研究的針對性、實效性。
(2)“科林英語分級互惠閱讀教學”是一種以語篇為任務驅動,通過多文本的比、對、讀、議,實現(xiàn)問題解決和意義建構的過程和方式。
(3)分級閱讀進入課堂,對于傳統(tǒng)閱讀教學模式和教師理念轉變是一個很大的挑戰(zhàn),因此,對我們的閱讀課堂的要求更高,要求我們必須從促進英語教學形態(tài)、教學方法與策略、教學模式的進一步深化我們的改革。
(4)在今后的教學中,應更多收集學生意見和合理化建議,關注學生個體差異,站在學生的視角思考問題,真正落實以學生為中心的研究方向,突顯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多關注學生變化,從變化中不斷反思和改進對英語閱讀技能提高的策略和方法的探究。
(5)要求課題組成員積極參加錄課賽課,讓更多的教師參與到這個過程,以便對研究過程中的成果與不足有更深刻的認識,綜合提高各年級、各班級老師的英語教學、教研水平。
基于以上的學習與反思,在今后的教學活動中,我們借著立德樹人課程改革的春風,更加深入地從培養(yǎng)初中學生的閱讀品格、提高閱讀能力入手,努力培養(yǎng)他們的閱讀素養(yǎng),為黨的教育事業(yè)發(fā)展貢獻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