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湘穎
據(jù)英國《每日郵報》報道,英國許多母親表示自己家中沒有電視機,她們認為孩子不看電視更有益于成長。
尚蒂亞是一個5歲的英國小女孩,聰明、可愛,會說多種語言,是許多母親嘴里常念叨的“別人家的孩子”。她的媽媽賈尼娜為此感到非常自豪,她認為,孩子這些能力的培養(yǎng)與家里沒有買電視機有莫大的關系。
賈尼娜說:“我從來不認為看電視是娛樂的好方式,尚蒂亞的童年應該有更多在戶外娛樂的時間。所以每天放學,我都會帶著她去公園里騎車、爬樹、喂小鳥?!?/p>
當然,并不是所有人都贊成賈尼娜的做法。尚蒂亞的爸爸曾多次提出買一臺電視機,他認為,沒有電視機會使孩子的生活有所缺失,當同學談論起自己在電視上看到的節(jié)目時,尚蒂亞一定會覺得自己被孤立了。但這一要求被賈尼娜拒絕了。她認為,到目前為止,家里沒有電視機還沒有給尚蒂亞造成任何困擾。比如電影《冰雪奇緣》曾風靡一時,同學們都在討論,尚蒂亞雖然沒有觀影經(jīng)歷,卻讀了整本書,這顯然對她更有好處。(趙磊)
父母究竟能不能在孩子面前吵架?
研究發(fā)現(xiàn),5個月大的嬰兒已經(jīng)能夠?qū)e人的情緒狀態(tài)做出反應,聽到針對母親的憤怒話語后會特別敏感,即使聽得再多也無法適應。6~12個月的嬰兒即使在睡著時,大腦仍會對憤怒的語調(diào)有所反應。研究人員估計,這會增加孩子日后出現(xiàn)情緒障礙等心理問題的風險。
有心理學家認為,父母吵架似乎和虐待、忽略一樣,會給孩子制造壓力,降低孩子對壓力的耐受性,當孩子的焦慮得不到緩解,大腦生成用于調(diào)節(jié)情緒狀態(tài)的神經(jīng)回路就會減少,以后遇事就無法平復心情,控制不住沖動,還會變得害羞。久而久之,孩子對思維和情緒的整合與調(diào)節(jié)能力會大受影響。
這些研究結(jié)論讓焦慮的父母更加焦慮,因為他們害怕自己的焦慮會害了下一代。
然而英國劍橋大學紐納姆學院的心理學家特里·阿普特博士對此質(zhì)疑。她認為,吵架是各種親密關系中的基本活動,人們通過爭吵來確定自己的人際邊界,例如決定什么可以妥協(xié),什么不可以妥協(xié);吵架也是一種談判,對彼此關系有更新的作用。當然,有時吵架會破壞關系。
阿普特博士認為,過度擔心憤怒的消極影響會導致“好行為綜合征”,即凡事彬彬有禮,關系稍微有點緊張就會引發(fā)焦慮,還會用虛偽的微笑和禮貌言辭加以掩蓋。
這樣忍住不吵令父母們糾結(jié),同時孩子也很敏感,對這種“和諧”感到不安,害怕父母早晚要爆發(fā)“戰(zhàn)爭”。女孩特別善于察言觀色,能看穿父母故意裝出來的平靜。一旦發(fā)現(xiàn)父母平靜之下的情緒對抗,孩子會怨恨父母不誠實,覺得父母背叛了自己。
盡管孩子不宜卷入父母的問題,但孩子也需要體驗父母和其他親人的憤怒爭吵,通過觀察憤怒的表達,如何據(jù)理力爭,相互反對后又重新團結(jié),最終明白親人之間的小沖突很正常,不必大驚小怪。
經(jīng)歷了這種人際關系的教育,日后孩子感到憤怒,要跟同輩人或者父母爭吵時,就懂得如何處理沖突,變得更加決斷。研究證實,十幾歲的女孩看到父母吵架后會變得更有主見。
如果父母學會不影響關系的吵架方式,能夠區(qū)分自己的憤怒和別人的缺點,能夠從暴怒走向平靜,那么吵架也能給孩子上一堂重要的生活課:如何談判,以及如何選擇看問題的角度。
因此,阿普特認為,父母學會吵架比害怕吵架更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