曉林
智商決定了孩子的學習能力和實踐能力,情商決定了孩子的情緒管理及溝通合作能力,而逆商則決定了孩子應對挫折的能力。其中,逆商最容易被忽視,但它與智商和情商同樣重要,因為沒有誰能完全避免挫折,而逆商低的后果相當嚴重,會將高智商和高情商的優(yōu)勢化為烏有。
自從考試成績公布的那天起,他就沒有笑過。昨晚,媽媽發(fā)現(xiàn)他輾轉(zhuǎn)反側(cè),凌晨3點,他的房間里傳出抽泣的聲音……
小巖今年14歲,是一名初二男生,半年前從深圳轉(zhuǎn)學來到上海。在深圳的時候,小巖是品學兼優(yōu)的學霸,重要考試穩(wěn)居年級前10名。本來學校不放他走,他也舍不得離開朝夕相處的同學,但他的戶口已隨父母遷到上海,這意味著他已不能在深圳參加中考和高考,學校只得放行,他也只好與老師和同學揮淚相別。
在班里舉行的歡送會上,班主任鼓勵小巖好好學習,在上海取得更好的成績。隨即班主任給小巖寬心,說上海的升學壓力不比深圳大,學生更重視綜合素質(zhì),所以他到上海后肯定能在學習上獨占鰲頭,還開他的玩笑:“沒有對手的寂寞可是很難受的?。 ?/p>
但來上海的第一次考試,小巖就遭遇了滑鐵盧,總成績只名列全班第13名,年級第102名。
要說這樣的成績也不算差,畢竟小巖就讀的是遠近聞名的重點中學,但小巖視這樣的成績?yōu)槠鎼u大辱。
“這孩子優(yōu)秀慣了,受不得打擊?!毙r的媽媽夏女士嘆息道,“自從考試成績公布的那天起,他就整天悶悶不樂,唉聲嘆氣,三番五次問我轉(zhuǎn)學回深圳的可能性。小巖的班主任告訴我,小巖最近情緒消極,上課經(jīng)常走神兒。昨晚,我發(fā)現(xiàn)他輾轉(zhuǎn)反側(cè),凌晨3點,他的房間里傳出抽泣的聲音。他自尊心很強,我沒有進去安慰他,但我總覺得這不是小事,擔心他邁不過這個坎兒,所以才來向心理咨詢師您求助。”
我問:“小巖在深圳的時候沒有考砸過嗎?怎么一次考試不如意就反應這么大?”
夏女士凝神回憶,面露得意之色:“小巖一向聽話,學習特別自覺。上小學的時候,他曾患急性肺炎住院,仍不肯休息,每天讓老師把作業(yè)傳到我的手機上,他就在病床上完成??此迷橆^的小手握筆寫字,很多護士都感慨不已,連夸他是個好孩子。那次生病,他在醫(yī)院住了兩周,出院即參加期中考試,仍是全班第1名。印象中,他考試從來沒有失手過,成績最差也是全班第5名。”
我問:“這次是怎么考砸的?難道深圳和上海的教學水平差那么多?”
“哪兒啊,只不過是教學進度不一樣!”夏女士激動地拍了一下桌子,“小巖現(xiàn)在就讀的中學為了騰出初三一整年的時間準備中考,加快了教學進度,把教學內(nèi)容往前提,這樣,初二一半的課程放到初一來講,小巖沒學過,怎么能考得好?昨晚我仔細看過試卷,只要是小巖學過的,幾乎沒丟分,沒學過的,只得到了很少的分數(shù)。您說,小巖冤枉不冤枉?”
我笑道:“有什么冤枉不冤枉的,不過是一次校內(nèi)考試,找到差距就好,何必那么當真?再說,考沒學過的內(nèi)容都能拿到中上等的成績,不正說明他出類拔萃嗎?”
“可是小巖不這么想啊!”夏女士急道,“今天早上吃早餐時,他盯著盤子,小聲嘟囔:‘中等生不配吃煎蛋,吃再多煎蛋也是笨蛋。我聽得心都要碎了。您快想辦法幫幫他吧,我擔心他一蹶不振,自甘墮落。要是他考不上重點高中,那豈不是前功盡棄?!”
在家長的溺愛下,很多孩子的逆商很低,變成了“草莓族”——外表光鮮亮麗,但是無法承受一點壓力
與夏女士的交流中我得知,小巖因為乒乓球打得好,在班里很受同學的歡迎,老師們也都喜歡他。因此我判斷,他不適應上海的學習環(huán)境,主要是自身原因,即逆商過低。
“逆商是什么?我只知道智商和情商。”夏女士滿臉迷惑。
我告訴她,智商決定了孩子的學習能力和實踐能力,情商決定了孩子的情緒管理及溝通合作能力,而逆商則決定了孩子應對挫折的能力。其中,逆商最容易被忽視,但它與智商和情商同樣重要,因為沒有誰能完全避免挫折,而逆商低的后果相當嚴重,會將高智商和高情商的優(yōu)勢化為烏有。
“逆商是逆境商數(shù)的簡稱,指人們面對逆境的反應方式,即面對挫折、擺脫困境和超越困難的能力。”我說,“通俗地說,逆商過低就是不能扛事兒,經(jīng)不住打擊。每一個孩子在學習和生活中都會產(chǎn)生挫折感,只不過程度不同,結果不同罷了。有些孩子很快就能調(diào)整好自己的狀態(tài),但有的孩子遇到一點小挫折就一蹶不振。其中的原因就是抗挫折能力強弱不同?!?/p>
夏女士不住地點頭:“沒錯,小巖的智商和情商都不低,但是太不能扛事兒了!”
當天下午,小巖在夏女士的陪同下來心理咨詢室做了逆商測試,成績是83分(總分200分),表明他的逆商處于較低水平。
第二天,在小巖接受逆商訓練的時候,我與夏女士繼續(xù)交流。
夏女士問:“孩子逆商低是怎么造成的?”
我告訴她,孩子逆商低,大多是父母溺愛的結果,因為溺愛會剝奪孩子自己解決問題的機會,打擊孩子的自信,很容易讓孩子從小形成“我不行”的自我認知。在成長過程中,缺乏獨立解決問題經(jīng)驗的孩子,往往很難有足夠的自信。
夏女士說:“小巖是家族里的長門長孫,從小被爺爺奶奶寵愛,盡管成長得還算不錯,但一經(jīng)歷風雨就暴露了內(nèi)心的脆弱?!?/p>
我告訴夏女士,心理學上有一個專用名詞,叫“自我效能感”,指的是一個人對自己完成一件事的自信程度。自我效能感強的人,通??勾煺勰芰σ矔鼜?,在遇到困難時,也更容易以積極的心態(tài)去堅持,并尋找解決之道。
但是家長只知道心疼孩子,生怕孩子受到一點傷害,甚至愿意為孩子的一生鋪路:上學一路保駕護航,幫孩子挑學校、挑老師、挑同桌;高考給孩子挑學校、挑專業(yè);畢業(yè)了給孩子找工作、買房,甚至帶孩子去相親……
這種對孩子過度保護的家長,被形象地稱為“直升機父母”和“割草機父母”,前者猶如直升機一樣,時刻在孩子頭頂盤旋,一看到孩子有需要,隨時替孩子出頭;后者則一直走在孩子前面,像割草機清除雜草一樣,替他們掃清前進路上的一切障礙。
在家長的溺愛下,很多孩子的逆商很低,變成了“草莓族”——外表光鮮亮麗,但是無法承受一點壓力。
“唉,可憐天下父母心,可以理解?!毕呐扛锌?/p>
“但是后果嚴重??!”我不客氣地說,“天下沒有全知全能的家長,即使家長再有本事,孩子的人生路依然要他們自己走。而且,孩子的未來生活充滿未知,沒有人能預想到孩子將來可能遇到的問題,沒有人能安排好孩子成長過程中遇到的人和事。逆商過低的孩子遭遇挫折考驗,往往會把家長多年的精心養(yǎng)育毀于一旦?!?/p>
夏女士問:“那么,孩子被挫折打擊會不會留下心理陰影呢?”
我說:“挫折具有兩面性,它可能是人生路上的絆腳石,也可能是前進途中的助推器,關鍵是如何看待挫折。換言之,挫折既會給孩子帶來壓力和打擊,又可以鍛煉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激發(fā)他們的智慧和勇氣。如果孩子在童年階段缺少這種鍛煉,心理承受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就得不到發(fā)展,隨著年齡的增長,需要面對和克服的挫折越來越多,孩子就會驚慌失措,難以招架。總之一句話:孩子要成功,必須能扛事兒?!?/p>
家長一定要檢討自己的教養(yǎng)方式,學會退后一步愛孩子。要知道,有時候狠心的愛才是愛,有節(jié)制的愛才是愛,懂得延遲滿足才是愛
夏女士問:“要提高小巖的逆商,除了加強專業(yè)訓練以外,平時我在家里能做些什么呢?”
我告訴她,提高孩子的逆商是一項長期而復雜的系統(tǒng)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家長在與孩子相處的過程中應該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培養(yǎng)孩子的歸屬感和安全感。
歸屬感和安全感是孩子獲得自信、從容應對挫折的心理基石,只有擁有了歸屬感和安全感,孩子才能有戰(zhàn)勝挫折的信心。
第二,引導孩子建立積極的人生觀。
遇到挫折是人生常態(tài),能否戰(zhàn)勝挫折的關鍵是看待挫折的態(tài)度和面對挫折時的行為方式。家長要在孩子遇到挫折時引導孩子學會思考,找到努力方向,從而變壓力為動力。
第三,培養(yǎng)孩子的自主性和成就感。
在家庭生活中,孩子能做的事情家長一定讓孩子自己做,需要加把勁能完成的任務也要鼓勵孩子嘗試。只有獨立完成任務,孩子才能有真正的成就感。
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逆商不是說有就有的。孩子在生活中會遇到挫折,會有挫敗感,此時家長要給予積極的鼓勵和引導,而不是替代孩子完成任務。
家長一定要檢討自己的教養(yǎng)方式,學會退后一步愛孩子。要知道,有時候狠心的愛才是愛,有節(jié)制的愛才是愛,懂得延遲滿足才是愛。
第四,鼓勵孩子多嘗試,別怕犯錯。
逆商高的人總是心態(tài)樂觀,能從挫折中看到希望,所以能扛事兒。家長要經(jīng)常鼓勵孩子,失敗不可怕,可怕的是害怕失敗的心態(tài)和看不到成功的絕望。
家長要告訴孩子,人非圣賢,孰能無過?知錯能改,善莫大焉。努力的過程比結果更重要。人生沒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有價值。父母要讓孩子學會接受自己的不完美,鼓勵孩子多嘗試,別怕犯錯。孩子只有經(jīng)歷得多,心理素質(zhì)才會不斷增強。
第五,培養(yǎng)孩子的成長型思維。
不同的人在面對挫折的時候,會有不同的看法,形成不同的思維模式,主要可以分為成長型思維和固定型思維。固定型思維的人容易深陷于挫折之中裹足不前,拒絕努力,他們畏懼失敗,更擔心即便付出努力仍然有可能不成功。但成長型思維的人則不同,他們堅信未來一定會變好,于是積極規(guī)劃自己的生活和工作,有意識地讓自己跳出舒適區(qū),有計劃地訓練自己,不斷體驗成功的感覺。
第六,告訴孩子,他很重要。
每個人都很關心自己在這個世界上的位置,孩子更關心自己能否得到家人的關注,有時哭鬧、叛逆,其實是在吸引家長的注意。如果孩子得不到家長的關注,會常常感到孤獨。這種孤獨感對孩子的心理健康危害很大,輕則使孩子自暴自棄,重則使孩子形成反社會人格,后果不堪設想。所以,家長要在日常生活中經(jīng)常提醒孩子:有許多人關心你,他們注視著你的一舉一動,甚至還對你有所依賴。
第七,陪伴孩子,多創(chuàng)造美好回憶。
成年人受挫時,大多渴望親密伙伴的陪伴和安慰,孩子也不例外。有時,即使不說話,只是陪孩子坐一會兒,摸摸孩子的頭,孩子就能獲得重整旗鼓的力量。
平時,家長要多陪孩子吃飯、睡覺、散步、游戲、娛樂,多聽孩子說話,鼓勵他多表達感受。從長遠來看,孩子幼年積攢在心里的與家長相處的美好回憶,對其一生的心理健康都有重要的價值,可以說,是撫平心靈創(chuàng)傷的靈丹妙藥。
【編輯:陳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