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芳 楊雪芬 馬瑩
(東營市人民醫(yī)院腎內科,山東 東營 257091)
糖尿病腎病(DN)是現(xiàn)今發(fā)現(xiàn)的由糖尿病引起的嚴重性和危害性最大的腎臟損傷疾病,屬于糖尿病微血管并發(fā)癥之一。目前DN尚無特效治療方式,臨床期一旦出現(xiàn)大量蛋白尿,治療往往難以奏效,因此對早期DN患者病情進行診治至關重要〔1,2〕?,F(xiàn)有臨床診斷指標多是通過糖尿病的發(fā)病因素進行分析所得,大多為糖代謝指標、腎臟血流動力學指標、氧化應激指標、炎癥指標等,其中β2-微球蛋白(MG)的表達情況及其與相關指標的聯(lián)合檢測在DN患者診斷的加之分析是當下研究的熱點〔3〕。此外,眾多學者通過研究發(fā)現(xiàn)自身抗體在DN的發(fā)生發(fā)展中發(fā)揮重要作用,主要包括抗心磷脂抗體(ACLA)、抗中性粒細胞胞質抗體(ANCA),但關于自身抗體與β2-MG聯(lián)合應用于DN診斷的研究報道甚少〔4,5〕。本研究通過對早期DN患者和早期糖尿病患者的自身抗體和β2-MG表達情況進行檢測與分析,以期為DN患者的臨床診治提供理論依據(jù)。
1.1一般資料 經醫(yī)學倫理研究委員會審核通過后,將2017年5月至2019年3月在東營市人民醫(yī)院腎內科就診的早期DN患者納入DN組(60例),男36例,女24例;體重指數(shù)(BMI)21~29 kg/m2,平均(25.61±1.86)kg/m2;年齡62~75歲,平均(73.56±9.32)歲;病程2~17年,平均(8.53±3.78)年。另將同期在醫(yī)院內分泌科就診的早期糖尿病患者納入糖尿病組(60例),男33例,女27例;BMI 22~30 kg/m2,平均(25.70±1.83)kg/m2;年齡61~77歲,平均(74.35±9.25)歲;病程2~16年,平均(8.26±3.32)年。納入標準:①早期糖尿病患者符合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糖尿病診斷標準中2型糖尿病的診斷要求〔6〕;②DN患者符合DN的相關診斷標準,并根據(jù)病史、臨床表現(xiàn)、輔助檢查或經腎臟活檢病理檢查確診為DN者〔7〕;③根據(jù)Mogensen分期判斷屬于早期DN,即患者白蛋白排泄率為30~300 mg/24 h,尿白蛋白排泄率持續(xù)升高20~200 μg/min,尿白蛋白/尿肌酐為 30~300 μg/mg〔8〕;④精神正常,對研究知情且自愿參與;⑤無惡性腫瘤病史;⑥所有DN患者為2型糖尿病繼發(fā)。排除標準:①遺傳因素所致DN者;②伴有心、肝、腦等重要器官功能嚴重障礙者;③尿病急性代謝紊亂性疾病(酮癥酸中毒等)者;④嚴重傳染性疾病、酒精成癮史、藥物濫用史、腎功能損傷病史及腎臟疾病史;⑤伴有紫癜性腎炎、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性腎炎等疾病。兩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且所有患者知情同意。
1.2方法 所有患者入組后給予臨床常規(guī)基礎對癥治療。并于治療前對兩組各項指標進行檢測,主要為自身抗體和血清指標。包括ACLA、ANCA及β2-MG,其中ANCA包括核周型ANCA (pANCA)、胞質型ANCA (cANCA)、不典型 ANCA(aANCA),比較兩組抗體及β2-MG表達情況,并對各項指標與DN的相關性進行Logistic回歸分析,比較各檢測方法準確性。
1.2.1檢測標本 分別采用真空無抗凝管抽取兩組空腹靜脈血 3~6 ml,3 000 r/ min離心10 min后,采用1.5 ml Eppendorf 管取血清,并保存于 -20℃待測。
1.2.2檢測方法 所有儀器為德國羅氏診斷有限公司提供的免疫分析系統(tǒng)(型號:cabas 8000)。①pANCA、cANCA、aANCA水平采用間接免疫熒光法進行測定,檢測儀器由歐蒙杭州醫(yī)學實驗診斷有限公司提供,型號:EUROBMⅡ,首先于待檢標本片上滴加磷酸鹽緩沖液(PBS,0.01 mol/L)保持10 min 后擦去,然后滴加稀釋后的熒光標記抗體(歐蒙杭州醫(yī)學實驗診斷有限公司,批號:CF200721AC)溶液并保溫0.5 h,浸泡、振蕩后采用熒光顯微鏡進行觀察,對照顯示為(+)或(-),且待檢標本特異度熒光染色強度達到“”以上可判定為陽性。②ACLA水平采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試驗進行檢測,試劑及儀器均為歐蒙杭州醫(yī)學實驗診斷有限公司提供,型號:ST-360,所有操作嚴格按照試劑盒進行;③β2-MG采用散射比濁法(定量)進行檢測,β2-MG>3.0 mg/L為陽性,所用儀器由德國羅氏診斷有限公司提供,試劑由美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批號201106204)提供。
1.3統(tǒng)計方法 采用SPSS22.0軟件進行χ2檢驗、Logistic回歸分析。
2.1兩組抗體及β2-MG表達比較 DN組抗體及β2-MG陽性率高于糖尿病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抗體及β2-MG表達比較〔n(%),n=60〕
2.2各血清學指標與DN的單因素相關性 不同ACLA〔88.89%(16/18)〕、pANCA〔81.82%(9/11)〕、cANCA〔76.92%(10/13)〕、aANCA〔84.21%(16/19)〕、β2-MG〔84.62%(22/26)〕水平下DN的發(fā)生率均具有顯著差異(χ2=12.810、4.904、4.227、10.568、15.908,均P<0.05)。
2.3兩組血清學指標與DN Logistic 多因素分析 ACLA、pANCA、cANCA、aANCA、β2-MG與早期DN的發(fā)生有顯著相關性(P<0.05)。見表2。
表2 兩組血清學指標與DN的Logistic多因素分析
2.4各檢測方法準確性比較 聯(lián)合檢測的敏感度顯著高于單獨ACLA、pANCA、cANCA、aANCA、β2-MG(P<0.05),特異度顯著低于單獨ACLA、pANCA、cANCA、aANCA、β2-MG(P<0.05),聯(lián)合診斷符合率顯著高于單獨ACLA、pANCA、cANCA、aANCA、β2-MG(P<0.05)。見表3。
表3 各檢測方法準確性比較〔n(%)〕
研究表明,約2/5的糖尿病患者會發(fā)生DN,且全世界范圍內DN患病率仍處于增長狀態(tài)〔9〕。DN的臨床治療以減少尿蛋白排泄、對癥治療而緩解病情為主,但多數(shù)DN患者往往預后較差,具有較高的死亡率,有研究發(fā)現(xiàn)DN患者3年死亡率接近40%〔10〕。故而,臨床早期診斷并給予及時治療對于改善預后至關重要。目前,DN的致病機制尚未完全明確,眾多學者認為與高血壓、血液性狀改變、糖脂代謝紊亂、遺傳因素、細胞因子及環(huán)境因素等多種因素密切相關。近年來,臨床常采用血清學指標進行輔助檢查,可在一定程度上對DN的臨床診斷起到輔助作用,但單一指標檢測對DN的臨床診斷效率較低。此外,隨著人們對糖尿病患者的研究不斷深入,發(fā)現(xiàn)自身相關抗體及β2-MG等介導的免疫損傷與DN密切相關〔11,12〕。
本研究結果顯示,DN組抗體及β2-MG陽性率顯著高于糖尿病組,與王爾萍等〔13〕研究結果相似,進一步說明以上各項指標均可能與DN的發(fā)生、發(fā)展密切相關。其中,ACLA是一種自身抗體,分布廣泛,主要以血小板和內皮細胞膜上帶負電荷的心磷脂作為靶抗原,參與了多種免疫性疾病的發(fā)生〔14〕。王波等〔15〕研究指出,ACLA與血栓形成、血小板減少等密切相關,且血管內皮細胞的損傷可加速ACLA的活化。ANCA是一種能有效反映系統(tǒng)性血管炎活動性的自身抗體,可分為pANCA、cANCA、aANC,能夠與中性粒細胞及單核細胞胞質中溶酶體酶發(fā)生反應而產生免疫作用。此外,ANCA還是系統(tǒng)性血管炎的血清標志性抗體〔16〕。β2-MG屬于腫瘤抗原相關低分子蛋白,是人體白細胞抗原分子的一個β輕鏈,主要經腎臟代謝,是反映腎小球濾過率的敏感性指標,現(xiàn)有研究將其應用到惡性腫瘤病情進展速度及遠期預后的評估中〔17〕。而糖尿病患者長期高血糖狀態(tài),使得內環(huán)境長期紊亂,容易導致機體血脂代謝、氧化應激、血流動力學、炎癥等相關調節(jié)出現(xiàn)異常,且腎臟對于微血管病變較為敏感,以上反應可同時相互作用引起腎臟血管內皮細胞損傷,使其結構和功能發(fā)生改變,進而導致相關靶抗原暴露且炎癥反應等加重,刺激ACLA、pANCA、cANCA、aANCA等自身抗體大量形成,β2-MG等細胞因子大量分泌。其中,抗體分泌后還能形成抗原抗體復合物,并激活補體系統(tǒng),進而產生一系列的級聯(lián)反應,導致腎臟血管內皮細胞進一步被破壞。
本研究結果顯示,聯(lián)合檢測的敏感度和診斷符合率顯著高于ACLA、pANCA、cANCA、aANCA、β2-MG單獨檢測,但特異度低于ACLA、pANCA、cANCA、aANCA、β2-MG單獨檢測,因血清指標聯(lián)合檢測具有創(chuàng)傷較小、方便、客觀、提示作用強等優(yōu)點,但由于DN發(fā)病因素復雜,單一指標檢測敏感性,診斷符合率偏低,無法滿足臨床需要〔18〕。本研究還發(fā)現(xiàn),不同ACLA、pANCA、cANCA、aANCA、β2-MG水平下DN的發(fā)生率具有顯著差異,且以β2-MG 的陽性表達者DN的發(fā)生率最高,Logistic 多因素分析結果顯示,ACLA、pANCA、cANCA、aANCA、β2-MG均與早期DN的發(fā)生均有顯著相關性??紤]原因與β2-MG的代謝有關,因近曲小管是其在體內的唯一處理場所,在經體內淋巴、血小板等處的核細胞產生后,正常情況下能自由通過腎小球,并幾乎全部由腎小管內皮細胞降解為氨基酸而被近曲小管重吸收,一旦機體腎小球濾過功能受損,將導致β2-MG濃度升高,對β2-MG進行檢測有利于臨床對腎損傷程度的診斷,提高糖尿病早期腎功能損害檢出率〔19〕。DN是腎衰竭最常見的原因,早期腎臟損傷具有一定的可逆性,在糖尿病患者中應展開定期ACLA、pANCA、cANCA、aANCA、β2-MG聯(lián)合檢測,及時發(fā)現(xiàn)腎損傷情況并加以治療以預防和改善DN患者的預后。
綜上,DN患者抗體及β2-MG陽性率顯著高于糖尿病患者,ACLA、pANCA、cANCA、aANCA、β2-MG均與DN的發(fā)生發(fā)展密切相關,早期DN患者的以上各項指標聯(lián)合檢測敏感性、診斷符合率較高,值得臨床推廣與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