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雅靜 王敏 余慧文
(宜春市人民醫(yī)院外科,江西 宜春 336000)
皮膚惡性腫瘤屬于低度惡性腫瘤,源于毛囊外根鞘或表皮基底細胞,受日光暴曬過度影響較大,以50歲以上男性群體為主要發(fā)病對象。發(fā)病后可在患者面部(眼周、臉頰)出現綠豆大小結節(jié),可對軟骨造成破壞,損傷鼻部或眼瞼,進展緩慢,較少轉移〔1,2〕。臨床多用光動力治療該病,可對腫瘤細胞起到明顯的殺傷作用。但患者對自身疾病及其治療方式缺乏足夠認知,接受光動力治療時依從性欠佳〔3,4〕。此外,患者出現惡性腫瘤后,長期承受病痛折磨,應對疾病自信心下降,對疾病預后轉歸確定性不高,降低患者對病情康復的期望值?;颊唛L期處于慢性應激狀態(tài),免疫功能失調明顯,對患者生活質量造成影響。行為認知療法可對患者行為和認知產生影響,使患者從不同方面了解自身疾病,保持良好心態(tài),主動采取益于病情好轉的生活方式和行為習慣〔5〕。本文觀察行為認知療法對行光動力治療老年皮膚惡性腫瘤患者依從性及期望水平的影響。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2月至2020年2月在宜春市人民醫(yī)院接受光動力治療的80例老年皮膚惡性腫瘤患者,經隨機抽簽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0例。對照組男22例,女18例,年齡60~80歲,平均(70.12±4.28)歲,發(fā)病時長5~12個月,平均(9.32±2.24)個月;觀察組男女各20例,年齡61~78歲,平均(70.08±4.32)歲,發(fā)病時長4~14個月,平均(9.36±2.27)個月。兩組一般資料無統計學差異(P>0.05),可對比。參照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出版的《皮膚科疾病診療技術》〔6〕確診為皮膚惡性腫瘤。納入標準:①病情滿足光動力治療適應證;②患者年齡在60歲及以上;③滿足所用方式適應證;④患者知情同意,主動參與。排除標準:①重要臟器功能受損嚴重者;②存在其他惡性腫瘤者;③現行其他治療者;④認知水平有限,難以配合治療者。
1.2方法 兩組均用光動力療法治療,1次/w,30 min/次,共治療4 w。對照組按照常規(guī)方式干預,告知患者皮膚惡性腫瘤相關知識,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說明光動力治療優(yōu)勢及配合方式,及時處理異常情況。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聯合應用行為認知療法,具體措施為:(1) 認知干預:護理人員應在光動力治療前評估患者理解能力和文化水平,合理運用口服講解、發(fā)放宣傳手冊、播放音視頻等方式幫助患者從癥狀表現、發(fā)生原因、治療措施和護理要點等方面把握自身病情變化情況;用通俗易懂的語言為患者講解光動力治療工作原理、優(yōu)勢和配合方式,充分發(fā)揮光動力治療作用;科室內容制作微信公眾號,推出24 h在線問答服務,按照1次/w或1次/月的頻率自動推送皮膚惡性腫瘤和光動力治療健康知識,促進患者認知水平的提升;主動與患者溝通交流,了解患者心理狀態(tài),結合患者性格特點予以針對性疏導干預,幫助患者證實自身疾病,進而提高光動力治療可行性。(2) 行為干預:為患者建立個人檔案,詳細記錄患者生活方式和行為習慣,予以相應干預,做好患處清潔與消毒處理,勤換藥,降低感染風險;治療1 w后不可沾水,不可用手觸摸;外出后做好防曬工作,身著寬松衣物,避免摩擦患處;治療期間做好保暖工作,以免感冒;注意避免接觸物理射線、電離輻射和有毒化學物質等致癌因素;食物盡量多樣化,盡量食用富含維生素和蛋白質的食物,優(yōu)先選擇低脂、易消化的食物,增加新鮮果蔬攝入量;多補充粳米、紅棗、荔枝等具有益氣止血之效的食物;嚴格控制生冷、刺激性食物的攝入量。
1.3療效評價 兩組分別對以下指標進行分析:(1) 依從性:患者嚴格遵照醫(yī)囑接受光動力治療,高度配合規(guī)范用藥,效果明顯,無不良反應為完全依從;光動力治療基本不受影響,患者配合度較好,用藥情況理想,治療效果較好,存在輕微不良反應為部分依從;患者對光動力治療存在抵觸情緒,配合度差,效果不理想,存在明顯不良反應為不依從。依從性=(1-不依從例數/總例數)×100%〔7〕。(2)期望水平:患者期望水平參照Herth希望量表(HHI)判定,量表分為“與他人保持親密關系”“對目前及未來的態(tài)度”和“采取積極行為”3大項,12個條目,均采用1~4分4級評分法,整個量表分值為48分?;颊咂谕诫S得分增加而上升〔8〕。免疫功能比較:干預前和干預4 w后晨起空腹狀態(tài)下抽取靜脈血5 ml,使用醫(yī)用離心機以3 500 r/min的速度離心處理10 min,離心半徑為8 cm,取上清液待測,使用流式細胞儀測定T細胞亞群(CD3+、CD4+和CD8+)和自然殺傷(NK)細胞水平。生活質量:依照生活質量綜合評定問卷(GQOLI-74)〔9〕判定,內容分為物質生活、軀體功能、社會功能和心理功能4項,首項16~80分。后3項得分區(qū)間:20~100分,分數高則生活質量高。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軟件進行χ2檢驗、t檢驗。
2.1兩組依從性比較 觀察組依從性〔38例(95.00%),完全依從18例、部分依從20例、不依從2例〕較對照組〔30例(75.00%),完全依從13例、部分依從17例、不依從10例〕顯著高(χ2=6.274,P=0.012)。
2.2兩組干預前后期望水平比較 干預前,兩組期望水平得分無顯著差異(P>0.05),干預后兩組期望水平顯著上升(P<0.001);觀察組干預后期望水平單項指標得分和總評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均P<0.001),見表1。
表1 兩組干預前后期望水平對比分,n=40)
2.3兩組干預前后免疫功能比較 干預前,兩組免疫功能無顯著差異(P>0.05),干預后免疫功能顯著高于治療前(P<0.05),觀察組干預后CD3+、CD4+和CD8+和NK細胞水平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干預前后免疫功能比較
2.4兩組生活質量比較 觀察組生活質量單項指標和總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生活質量比較分,n=40)
皮膚惡性腫瘤通常分為基底細胞癌、鱗狀細胞癌兩種,均源自角化細胞。多由陽光直射、化學性致癌物質、遺傳性病變所致,可使患者出現皮膚結節(jié)、皮膚潰瘍和疼痛等表現,影響患者外觀形象〔10〕。藥物保守方案和手術均可用于該疾病的治療,但前者見效慢,治療周期長;后者可造成創(chuàng)傷,在手術不耐受患者中應用價值不高。近年來,光動力療法逐漸被應用于皮膚惡性腫瘤的治療,可用于老年群體、手術不耐者、效果明顯,安全性高,易為患者接受〔11〕。但該方式具體應用時,患者認知水平有限,缺乏足夠配合度,依從性一般,難以獲得理想的治療效果。且患者長期承受疾病折磨,自信心不足,對自身疾病存在明顯擔憂,不確定疾病治療效果及轉歸情況,負面情緒明顯,嚴重時可降低患者對疾病治療效果的期望水平。行為認知干預是根據老年患者身心特點制定的針對性干預手段,結合患者認知水平和理解能力進行疾病及其治療相關知識的講解,使患者從不同方面了解自身疾病及其發(fā)展趨勢,從而在臨床治療中高度配合〔12〕。它可幫助患者糾正與疾病無關或錯誤的觀念,了解可能導致疾病的高危因素,了解日常生活和行為習慣在皮膚惡性腫瘤中的作用,促進患者依從性和配合度的提升。認知干預屬于心理干預,利于護理人員把握患者心理狀態(tài),在結合患者性格特點的基礎上予以針對性疏導干預,減少負面情緒的影響,堅定患者與疾病抗爭的信念,使患者對治療工作的接受度提高。在臨床護理干預中,護理人員通過接納、同感和真摯的態(tài)度引導患者逐漸進入面對問題、解決問題的階段,而不是用權威手段進行干預;對患者負面情緒進行疏導時,應關注患者自我喪失、求治意愿不強、自殺傾向和長期治療產生的心理壓力,對由此產生的負面情緒予以針對性疏導干預,使患者對自身疾病轉歸保持充足的信心。促進期望水平的提升〔13〕。本研究證實認知行為干預可促進皮膚惡性腫瘤光動力治療患者依從性和期望水平的提升。與健康者相比,皮膚惡性腫瘤患者免疫功能明顯不足,主要表現為CD3+、CD4+、CD8+和NK細胞水平下降,患者免疫功能紊亂,身體功能存在不足。對患者行為習慣進行干預,可使其主動選擇益于病情好轉和保障治療效果的行為方式,在護理人員指導下糾正對疾病治療有反作用的個人習慣,充分保障治療效果發(fā)揮,在控制病情發(fā)展的前提下改善患者免疫功能。本研究證實行為認知干預更利于光動力治療效果的發(fā)揮,對患者受損免疫功能指標有明顯的改善作用,使患者處于良好的軀體狀態(tài),對患者受疾病影響所致負面情緒有著明顯的緩解作用,可幫助患者盡快回歸正常生活和社會交往,改善預后作用明顯。本研究局限在于樣本數量少,研究周期短,信效度不足,應在今后的研究中增加樣本數量,延長研究時間,以深入探討行為認知干預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