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大學 音樂學院,河南 開封 475001)
現(xiàn)代社會發(fā)展迅速,廣場舞、話劇、合唱等應有盡有,人們不僅注重身體健康,同時也開始追求精神文化的滋養(yǎng)。每天清晨在公園都可以看到一些人在從事各種活動,其中就有合唱,合唱藝術日漸成熟。但無論是在公園還是在舞臺,合唱指揮始終都是合唱的“主心骨”。肢體語言配合面部表情外加指揮技巧,將合唱這一藝術完美地展現(xiàn)給觀眾,給觀眾帶來視覺的震撼和聽覺的享受。因此,作為一名合唱指揮,平時應該注重肢體語言的積累和表達。
合唱指揮是一份工作也是一種藝術表達形式。肢體語言是合唱指揮的關鍵性動作,有著深刻的內涵,通過合唱指揮的手、頭等身體部位表現(xiàn)出來,與合唱者以及觀眾形成互動。其中,手勢動作由手腕、手臂、手掌和手指相互協(xié)調配合來完成,通過不斷調整手臂高度、手掌形狀等來將音樂中的高低起伏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
面部表情是人與人在溝通過程中傳遞信息且極具感染力的肢體語言形式,合唱指揮通過面部肌肉的收縮、擴張來改變表情,傳遞情感。但面部表情的控制往往不容易把握。一個合唱指揮在多次指揮一首歌曲后,可能已經(jīng)麻木,面對歌曲沒有任何的面部表情,很容易一不留神就控制不好面部表情。因此,這就需要指揮時極其用心,時刻控制好自己的面部表情,平時應對著鏡子多加練習,以增強感染力。將手勢、表情同身體其他部位結合起來,形成整體的藝術,在每一個作品中都融入真情實感,增強感染力,并通過肢體語言傳遞給觀眾,讓合唱更為生動形象,同觀眾產(chǎn)生共鳴,大大拓展合唱的發(fā)展空間。
合唱指揮的肢體語言逐漸發(fā)展成為了一門藝術,有著系統(tǒng)的訓練方法、表演原則以及特點和價值。首先,合唱指揮的肢體語言需要同所表演的內容的風格相協(xié)調、統(tǒng)一。合唱以肢體語言為指導,肢體語言則因合唱而發(fā)展,因此,二者從風格到細節(jié)都應高度統(tǒng)一。通過完美演繹合唱歌曲的內涵,將觀眾帶到歌曲當中。人類是視覺動物,往往會被眼前景象所感染,如果合唱指揮同歌曲不統(tǒng)一,容易讓觀眾產(chǎn)生困惑,不明所以而無法享受藝術。
其次,合唱指揮的肢體語言應與演唱者高度統(tǒng)一。合唱往往在聲音中融入感情,通過演唱者的聲音來傳遞。但合唱不僅僅考驗演唱者的聲音還考驗演唱者的表演功力,同時還要充分理解歌曲內涵,在表演時加上自己的理解,并傳遞給觀眾。演唱者可以通過面部表情來感染觀眾,同觀眾形成共鳴。極為統(tǒng)一的面部表情更容易感染觀眾,再加上隨著合唱指揮的手勢而上下變換的音樂節(jié)奏,能將聲音和肢體語言巧妙地融合,形成獨具一格的舞臺表演效果。
在合唱中,合唱指揮是一個團隊的靈魂,合唱指揮的肢體語言有極高的藝術價值,如果一個成百上千人的合唱團進行表演,沒有指揮者,那會是什么樣子?也許每個人都各司其職,每個人都在努力演唱好屬于自己的那一部分,但是結果未必能稱心如意。因此,在合唱過程中,強化肢體語言的表演效果,將其與演唱者以及音樂本身相統(tǒng)一,能帶來不一樣的視聽震撼。肢體語言的價值在于:
第一,使合唱表演的聲音更加整齊劃一,達到即使千人合唱也整齊若一人的效果。在表演過程中,應強化合唱指揮的指導地位,保持統(tǒng)一,讓演唱者跟隨合唱指揮的肢體語言融入歌曲,達到即使不看同伴、也可神似的效果,保證合唱動作的統(tǒng)一性和表演風格的一致性,為觀眾呈現(xiàn)一場整齊劃一的視聽盛宴。第二,使合唱充分展示音樂內涵。在表演過程中,通過指揮者的肢體動作以及演唱者的真情流露,從而為觀眾展示音樂的內在情感,讓觀眾全身心投入到合唱的大氛圍中,強化自身藝術情感與審美觀念,從而促進身心的健康發(fā)展,這才是合唱真正的價值所在。
合唱指揮通過肢體語言的運用,有利于保障合唱表演的整體性與協(xié)調性。演唱者通過對指揮者的肢體語言進行觀察,合理安排自己的演唱節(jié)奏,同時與其他的演唱者保持動作與演唱的高度一致。在人數(shù)較多、規(guī)模較大的表演中,合唱對聲音的統(tǒng)一性和動作的一致性都有較高的要求,指揮者通過肢體語言,能夠有效引導演唱者在表演過程中進行合作,或者在犯錯時盡快糾正錯誤。在合唱中融入肢體動作,不僅能夠較好地對不同節(jié)點上的聲音進行表現(xiàn),還能夠利用手勢、面部表情等進行藝術表達,既能夠有效把握合唱中的情感,還能大幅度提升合唱指揮的靈活性,使整體合唱更加生動飽滿,從而在表演過程中統(tǒng)一演唱聲音,為觀眾帶來優(yōu)美的音樂享受。
除此之外,指揮者在合唱指揮中利用身體、手勢、面部表情等進行藝術表達,以最直觀的形式展現(xiàn)音樂作品中的情感,能使合唱表演更加生動形象、靈活多變,從而取得良好的舞臺效果,使觀眾真正融入舞臺、融入音樂表演之中,在欣賞表演的過程中感悟音樂的美,體悟音樂的精髓。指揮者合理利用肢體語言,與演唱者相互配合,從而營造良好的表演氛圍,塑造宏大的表演場面。當然,在肢體語言應用的過程中,并不是指揮者隨意而為就可以,指揮者必須精準把握每一個音符以及每一位演唱者的表演進程,在表演過程中做到連貫統(tǒng)一、強弱得當,使聲音與情感相結合,這就需要指揮者通過肢體語言正確、恰當、完美地控制音樂。
將肢體語言充分融入合唱指揮中,有利于演唱者更好地表現(xiàn)和詮釋音樂情感,使演唱者充分展示音樂內涵。指揮者通過手中的指揮棒、面部表情等等,配合演唱者完美演繹作品,營造良好的舞臺表現(xiàn)效果,通過對演唱進行引導,充分解讀藝術情感,與觀眾形成情感上的共鳴,增強所表演的音樂作品的感染力。合唱是表達情感的方式,任何一種合唱都包含著演唱者的深厚情感,情感是演唱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無論作品多么完美,演唱者的技巧多么高深,表現(xiàn)力多么強烈,沒有情感的注入,是絕對不會與觀眾產(chǎn)生共鳴的,沒有情感,合唱就真的只是合唱,而不是在融入自己的情感的情況下對作品內涵進行傳達。
因此,無論是在表演過程中還是在平常的訓練中,不僅僅是指揮者需要利用肢體語言來引導大家抒發(fā)情感,表現(xiàn)藝術,每一個演唱者都應該進行情感的訓練,要讓每一個人都有把握作品內在情感的能力,設身處地,將自己想象成作品中的人物,把握內容,融入情感,在表演過程中通過聲音和動作表現(xiàn)給觀眾,吸引觀眾置身其中,這樣才能更好地引起共鳴。顯而易見,當指揮者利用高超的肢體指揮技巧,演唱者充分融入情感時,音樂作品的內涵將會被悉數(shù)展示出來,從而讓觀眾在美的享受中體會音樂的魅力。融入肢體語言,有利于提升舞臺的影響力、感染力,觀眾也更能夠體會到表演的豐富性、立體性,從而在潛移默化中增強合唱的魅力。
情感是一首音樂作品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一部優(yōu)秀的作品離不開創(chuàng)作者情感的傾注,同樣在合唱的時候,也離不開演唱者情感的融入。在合唱表演過程中,僅僅靠唱是不足以表現(xiàn)全部情感的,而指揮者利用肢體語言,可以將相應的情感充分表現(xiàn)出來,從而更好地渲染氛圍,給觀眾美的享受。例如我們經(jīng)常發(fā)現(xiàn),在合唱、演講或者辯論時,表演者經(jīng)常會在情緒高昂時利用肢體語言,這是為了更好地表達自己內心激動的情感。有時候,我們僅僅靠語言不足以表達我們所有的內在情感,因此,肢體語言就顯得尤為重要。
豐富的肢體語言能夠幫助我們更好地詮釋情感,同樣,在合唱表演中肢體語言也至關重要。例如,手勢是合唱表演中最為常見的肢體語言類型之一,當表演進行到高潮時,指揮者隨之將手抬高,當音樂低沉時,指揮者隨之將手緩緩下壓,伴隨著音樂的起起伏伏,使觀眾的視覺、聽覺等也被牢牢抓住,隨著音樂而起起落落。熟練應用肢體語言進行表達,能夠充分詮釋作品以及演唱者的情感,給觀眾帶來震撼人心的視聽體驗的同時,提升觀眾的審美情趣,以及在豐富和強化演唱者對表演作品的理解與感悟的同時,通過有力的手勢、面部表情等,增強藝術表現(xiàn)力,協(xié)調好每一個演唱者的動作與聲音,營造良好的舞臺效果,讓觀眾融入其中,調動觀眾的音樂神經(jīng),使其體會藝術之美、感悟音樂之妙,在表演中給予觀眾絕佳的音樂享受。
總而言之,合唱指揮是一門極為重要的表演藝術,對于指揮者以及演唱者都有著很重要的作用。合唱指揮在進行表演的過程中,要靈活應用肢體藝術進行表演,也應該結合具體的音樂內容與表演情境,輔之以靈活嫻熟的表演技巧,在融入自身情感的同時深刻理解作品內容以及情感內涵,從而取得良好的藝術表現(xiàn)效果,直擊觀眾的心靈深處,使表演更加具有韻味和觀賞性,充分展現(xiàn)其美的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