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成林
摘要:隨著教育改革工作的有效實施,構建農村特色課程,開展特色教育活動已成為現(xiàn)代教育發(fā)展的中心。道德與法治學科作為小學生德育培養(yǎng)的基礎學科,如何有效運用農村地域的文化特點和教育資源,形成有特色、有個性、有效果的教學課堂始終是廣大學科教師的發(fā)展重點。因此,本文作者結合農村實際情況,對小學道德與法治學科的特色教學展開研究。
關鍵詞:小學道德與法治;特色課程;教育資源;農村教育
相較于教育資源和教育條件的對比,農村地區(qū)的教育基礎較為薄弱,對于特色課程和有效教學的開展存在一定難度。同時,本校地處偏遠山區(qū),所擁有的教育資源相對不足,且留守兒童較多,難以滿足學生整體的發(fā)展需求。針對這一問題,本文立足實情,結合當?shù)氐奈幕攸c和區(qū)域特色,從問題、優(yōu)勢、具體方法三個方面出發(fā),對實施特色課程教育進行探究。
一、當前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問題
通過對當前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的組織情況和實施效果進行分析,主要集中于以下問題:第一,教學缺乏主體性。學生作為課堂活動的主體,加強學生的主體化學習和開發(fā),將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保證課堂教學的實施效果。然而,在當前的農村教學中,部分教師受傳統(tǒng)師本位思想的影響,忽視學生的主體作用,導致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能動發(fā)揮不足。第二,教學缺乏特色性。道德與法治學科是學生認知發(fā)展的關鍵學科,教師應結合本地化特點開展特色化教學活動,以此來提升學生的理論理解和學習能力。但在實際的組織教學中,大多數(shù)教師未能有效開發(fā)特色教育,其思德理念滲透不到位,進而導致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受限。
二、特色課程教育資源實施優(yōu)勢
特色課程教育資源的有效實施,有助于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使學生能夠結合本地化知識形成認知體系,進一步加強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和應用,增強學生的實踐運用效果。同時,特色課程教育資源的有效實施,有助于推動學生的素質發(fā)展。道德與法治學科是一門德育培養(yǎng)的學科,基于學科特性構建特色教育,可以使學生在行為導向、思德品質等方面形成主體化思維,更易于培養(yǎng)學生健康、積極的生活方式。
三、依托學科實施特色教育的具體方法
1、貼近學生,設計特色課程
學生是教育之本,也是課堂教學的中心。在農村特色教育的實施過程中,教師應充分把握農村學生的學情特點和認知基礎,以貼近學生、滲透主體為原則,科學設計特色課程,強化本地資源的利用,增強學科教育的特色性。如在“憲法是根本法”的教學中,為使學生了解憲法的歷史、地位、作用,以及實際運用,對此,教師可以從農村的選舉制度方面入手,設計“我為村里表態(tài)度”的特色課程,模擬村民委員會的工作場景,讓學生參與其中,并采取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等方法,進一步突出憲法在社會發(fā)展和國家建設中的具體作用,提高學生對憲法知識的理解。
2、貼近實際,優(yōu)化組織細節(jié)
特色課程的設計還應貼近實際,以農村的實際特點和教育資源為依托,深度結合,優(yōu)化細節(jié),從而為學生提供豐富多樣、極具特色的課堂活動,保證特色課程的教育運用與發(fā)展效益。因此,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jù)實際情況,積極革新教育思路和組織方式,將地方資源與農村教育相融合,拓寬育人的空間,改善學生的學習方式,從而實現(xiàn)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目標。如在“公民意味著什么”的教學中,為使學生樹立公民意識、培養(yǎng)其公民責任,對此,教師可以從大國小家中進行滲透與引導,如“2008年的奧運會”“中國登上了無人敢去的月球暗面”“農村的新風貌”等事件,更易于激發(fā)學生的愛國熱情,并結合相關案例,引發(fā)學生對國籍、公民、義務等概念的理解,進一步打牢學生的認知基礎。
3、貼近生活,突出本地特點
開展農村特色教育,構建多樣化教育資源,其設計出發(fā)點應與生活貼近,不僅能使學生對抽象的理論概念產生直觀印象,還使課程的設計更具本地特點,從而保證素質滲透、全面發(fā)展的實施目標。如在“知法守法,依法維權”的教學中,為使學生正確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教師可以從學校中留守兒童的生活現(xiàn)象入手,引導學生對“依法享有上學的權力”“貧困補助金”等內容思考,進一步強化學生的法律意識和觀念,學會用正確的方式維權。此外,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對“生活中還有那些涉及未成年人權力保護的情形”展開思考,使學生在相互討論、合作探究的過程中,樹立正確的價值導向和行為意識,保證其主體的健康發(fā)展。
綜上所述,依托小學道德與法治學科的教學特點,結合農村地域的文化資源,堅持貼近學生、貼近實際、貼近生活的教育原則,靈活構建特色課程,不僅能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和理解效果,還使學生在生活運用、社會認知以及行為方式上得到加強,有助于促進學生的素質發(fā)展。同時,通過農村特色課程教育的有效實施,還能提高農村教師的教學能力和專業(yè)素養(yǎng),使教師與學生之間形成和諧互動、協(xié)同發(fā)展的新模式,這對教改工作的深入發(fā)展起到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1]劉非凡,時偉.構建鄉(xiāng)村教師核心素養(yǎng)的教師教育課程體系探討[J].成都師范學院學報,2020(2):7-12.
[2]陳小菊,葉衛(wèi)東,劉夢思.農村小學校本課程開發(fā)探索[J].農家參謀,2020(3):5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