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情
摘要:高職語文和其他各類課程一樣,要與思政教育建設協(xié)同發(fā)展,讓課程教學更加多元化,從而適應教育的新形勢和新變化。高職語文教師既要增強思政教育思想性、理論性和針對性,又要豐富教學內(nèi)容,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更要滲透思政教育。本文分別從高職語文教學中進行思政教育的重要性、高職語文教材中滲透思政教育的實例、高職語文教學中滲透思政教育的有效性策略這三個方面,探討了高職語文教學思政教育滲透的有效性。
關鍵詞:高職語文? ?思政教育? ?滲透? ?有效性
高等職業(yè)教育肩負著為經(jīng)濟社會建設與發(fā)展培養(yǎng)人才的使命,其中思政教育在高職教育中占據(jù)重要地位。高職教育旨在通過學習各個學科知識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而滲入思政教育可以培養(yǎng)高職院校學生良好的品質(zhì)和修養(yǎng)。因此,在高職語文教學中適當融入思政教育顯得尤為重要。
一、高職語文教學中進行思政教育的重要性
思政教育與高職語文教學的整合是高職學生語文學習的需要,也是教師靈活處理教學資源、優(yōu)化教學效果的需要。
由于受到傳統(tǒng)教學的影響,教師的教學缺乏有效性,出現(xiàn)這一問題的根本原因在于教師的教學理念不夠先進,教學模式不夠科學,缺乏積極有效的方法,無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教師要找準學生的興趣點,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再融入思政教育,提高高職語文課程整體的教學效率。
高職語文在文化基礎課程中的地位和特色,使得有效滲透思政教育成為必然。首先,高職語文教學必須堅持能力與修養(yǎng)的培養(yǎng);其次,高職語文教學必須具有更強的工具性和可操作性,既要重視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又要注重學生的個性發(fā)展。
二、高職語文教材中滲透思政教育的實例
下面,筆者結(jié)合蔣雪艷主編的《大學語文》中《多年父子成兄弟》的教學事例,探討了如何在高職語文教學中滲透思政教育。
1.課堂導入
筆者設計了導入語:“今天,我們一起學習汪曾祺的散文《多年父子成兄弟》,這篇文章描述了父子關系。”
2.教學實施
(1)走近作者
筆者介紹了作者:“汪曾祺(1920年-1997年),江蘇省高郵市人,中國當代作家、散文家、戲劇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
(2)整體感知,理清思路
筆者把全文分為四個部分,要求學生把握父親和“我”的特點,并思考幾個問題。
第一,第1段僅有一句話,“這是我父親的一句名言”中“這”指的是什么?“這”是指多年父子成兄弟。既然這句話是父親的名言,也就意味著“我”的父親提倡父子之間可以成為兄弟樣的關系,句首第一句話可謂是開篇點題。
第二,第4段父親對“我”的學業(yè)持什么態(tài)度?很明顯,父親對“我”的學業(yè)是關心的,但不強求。父親對孩子采取的是賞識教育,孩子寫出了好文章,“他就拿出去到處給人看”;孩子數(shù)學不好,他也不責怪;父親還非常重視發(fā)展孩子的興趣,“我”喜愛書畫,他就從旁加以指點,“我”喜歡戲劇,他就當配角,做伴奏,為孩子助興。從這些都可以看出,父親與“我”之間的關系是平等、友好的,成為兄弟也就水到渠成了。
第三,請學生朗讀5-7段內(nèi)容,并回答以下幾個問題:①“我和兒子的關系也不錯。”一句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這句話在文中的作用是承上啟下,既總結(jié)上文父親和“我”的關系是不錯的,又提示下文內(nèi)容將著重說明“我”和兒子的良好關系。②你能用自己的話敘述兩代人間的一次“分歧”是緣于什么事嗎?在敏感的時期,兒子春節(jié)帶回了一位不能回北京的同學,而“我”怕?lián)上稻拓焸淞藘鹤?,沒能理解兒子和同學之間的情誼,這使兒子既委屈又傷心。
③“使我非常為難”的原因是什么? 在那個特殊的年代,“我”是被重點針對的對象,而兒子帶回的同學隨時會被舉報,究竟是顧全兒子的同學情誼,還是考慮家庭的安危,這讓“我”非常為難。
④對兒子的婚姻大事,“我”的態(tài)度是什么?其基礎是什么?對兒子的婚姻大事,“我”的態(tài)度是“聞而不問”,即了解但不干涉。這種做法的基礎源于“我”和兒子之間的民主、平等關系。
⑤兩個“沒大沒小”含義一樣嗎?兩個“沒大沒小”的含義不一樣。前一個“沒大沒小”出自“我”的親家母之口,她認為家庭成員之間的稱謂沒有像樣的規(guī)矩,是一種批評的口吻;后一個“沒大沒小”是“我”認為現(xiàn)代化、充滿人情味的家庭應該是講究平等關系的,不見得非得從稱謂上將長輩和晚輩區(qū)分開來。
第四,從作者敘寫的事情中,可以看出“我”在處理父子關系方面的成功處是什么?作者把民主和諧的父子關系傳承下來,運用到“我”和兒子的身上,營造了一種淳樸融洽的家庭氛圍。
(3)總結(jié)全文,感悟提升
作者通過一系列生活中的事例充分表現(xiàn)了父親與自己、自己與兒子之間親近、溫馨、平等的關系,提出了許多頗具教益的觀點,對人們?nèi)绾巍白龈赣H”、如何處理好家庭父子關系提供了良好的借鑒。
3.問題探究,實話實說
筆者給學生播放一個父親節(jié)的廣告《爸爸的求職信》,并提出了幾個問題,要求學生思索后能夠?qū)嵲拰嵳f。
4.延伸觀點,拓展深化
從這篇教案不難看出,文章從兩代父子的角度入筆,先寫父親和自己的相處過程,字里行間體現(xiàn)著父親不重言傳重身教、不重揠苗重自然的教育方法,后寫自己和兒子的相處過程,又體現(xiàn)了自己從父親那里遺傳來的教育基因。家庭教育是人一出生接觸到的教育,所以優(yōu)化家庭風氣,促進良好家風的形成,對人格品質(zhì)和道德價值觀念的發(fā)展有著重要影響。同時,這種家庭教育也釋放了正能量,傳播了真、善、美,讓學生進一步明白平等、民主、和諧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實質(zhì)上是建立在每個家庭價值觀基礎之上的。
三、高職語文教學中滲透思政教育的有效性策略
筆者認為,在高職語文教學創(chuàng)新方面,教師要改變過去的思維定式,滲入思政教育,提出符合高職語文教學實際的發(fā)展目標和措施;教師要著眼教學對現(xiàn)代教學方式的客觀要求,借助現(xiàn)代教育技術,如“學習強國”平臺等,為高職語文教學的發(fā)展提供強大的技術支持。
1.以生為本,更新教學理念
高職語文教師必須打破重理論知識傳授或重實踐能力訓練的偏執(zhí)之見,盡快樹立起知行并重的新時代教學理念,將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等教育理念引入高職語文教學實踐。只有這樣,教師才能在實踐中檢驗和修正教學方法的適應性和可操作性,探究出適合高職語文教學思政教育滲透的有效策略。
2.鑄魂育人,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
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是實現(xiàn)教學目的的重要組成部分,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直接關系到教學工作的成敗。在信息社會、網(wǎng)絡時代教師應該不斷地調(diào)整和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滲入思政教育,更好地滿足高職語文教學的需要。
3.立德樹人,激發(fā)學習興趣
信息時代的到來給傳統(tǒng)教學帶來了顛覆性變革。以“學習強國”學習平臺為例,里面既有新聞動態(tài)、時政要聞,又有思想理論、科技知識、歷史文化、詩詞歌賦等,可謂是包羅萬象。高職語文教師可以充分運用“學習強國”學習平臺的文字、影像、聲音等不同媒介,化抽象為直觀,將靜態(tài)、復雜、不容易理解的知識動態(tài)化、簡單化,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和生活,從而對高職語文產(chǎn)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總而言之,高職語文教師必須秉持一切為學生發(fā)展的理念,充分尊重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堅持以生為本、鑄魂育人、立德樹人,并突破以教材、文體為綱的呆板線性教學模式,強化思政教育理論知識與高職語文教學實踐的結(jié)合,切實提高高職語文教學中思政教育滲透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蔣雪艷.大學語文[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2]張正威.思政教育融入高校語文教學的路徑[J].知識經(jīng)濟,2019(36).
[3]鐘啟泉.“有效教學”研究的價值[J].教育研究,2007(6).
[4]唐結(jié)玲.論加強高職院校語文教學中思政教育的必要性[J].文存閱刊,2017(20).
[5]劉靜.新時期思政教育融入高職語文教學探究[J].南通航運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21(1).
(作者單位:江西傳媒職業(yè)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