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欣蘭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 文化與傳播學院,北京 100070)
能夠吸引足量觀眾是一個劇種或者劇目得以生存的前提。而吸引觀眾欣賞戲曲,需要通過廣告對戲曲進行宣傳。一般來說,一個劇目編排完成以后或者演出之前,都會通過張貼海報等方式進行廣告宣傳。在如今的信息化時代,各種新興媒體和文藝形式層出不窮,戲曲已不是主流藝術種類,若想吸引足量的觀眾,就更需要進行廣告宣傳。現(xiàn)代戲以現(xiàn)代社會生活為題材,劇中的原型人物或其親友往往還在世,這是戲曲廣告可利用的珍貴資源。觀眾都有將劇中的人物和故事與現(xiàn)實對照的心理,劇中原型人物或其親友現(xiàn)身廣告或劇場,會激發(fā)人們強烈的好奇心。這會吸引大量觀眾前去觀看戲曲。以廣為傳播的豫劇現(xiàn)代戲《村官李天成》為例,現(xiàn)實中的李天成在演出謝幕時和戲曲訪談節(jié)目中多次現(xiàn)身,這引起了觀眾強烈的好奇心。雖然他唱功遠不如扮演他的賈文龍,但毫無疑問,這會引發(fā)人們將二者進行對照的心理,有力推進了《村官李天成》這一劇目的傳播,其中的《吃虧歌》更成為廣為傳頌的豫劇唱段。因此,對于現(xiàn)代戲,必須善于利用劇中原型人物或其親友這一珍貴資源,進行廣告策劃從而增強廣告效應,吸引大量觀眾,促進相應劇目傳播,進而推動戲曲藝術不斷發(fā)展。
戲劇源于現(xiàn)實生活。在創(chuàng)作之時如實反映當時的社會現(xiàn)實問題,就是當時的現(xiàn)代戲。比如關漢卿的名劇《竇娥冤》反映的就是元代末年吏治的腐敗,可謂元代末年的現(xiàn)代戲。不過我們經常說的現(xiàn)代戲,實際勃興于民國初年。當時,西方的大眾傳媒及現(xiàn)代先進印刷術逐漸進入中國公眾視野,受現(xiàn)代審美藝術和當時追求民主與自由的社會思潮的影響,以社會生活為題材、穿戴當時服飾的現(xiàn)代戲或曰時裝戲不斷出現(xiàn)。比如,京劇大師梅蘭芳就在1915 年編演了《宦海潮》《鄧霞姑》等時裝新戲。1928 年,上海編演的時裝京戲《黃慧如與陸根榮》,所演故事情節(jié)均為同年早些時候發(fā)生在上海的一件真人實事:富家小姐黃慧如因情與男仆陸根榮私奔,黃慧如的家人告官,二人在蘇州同時被捕,當?shù)胤ㄍヅ袥Q陸根榮拐帶罪成立,隨后入獄;黃慧如則被家人領回,但不久猝死。這宗案件當時轟動社會。陸根榮因黃慧如猝死而被提前釋放,淪落街頭以擦皮鞋為生。戲園老板把他招到戲園,在每場戲開演前,由扮演陸根榮的演員把生活中的陸根榮拉到臺上與觀眾見面,從而吸引了大量觀眾前來看戲。這充分說明現(xiàn)代戲以劇中原型人物或其親友為資源進行廣告策劃,確實是增強廣告效應的巧妙構思。這是因為:
現(xiàn)代戲劇故事源于生活,寫劇之人多以生活寫照來進行編撰,很多戲劇故事既是故事也是現(xiàn)實,看戲之人會產生情感共鳴,因而有角色代入的對照心理。觀眾會對劇中人物有強烈的好感、同情、憎恨或好奇,會隨著劇情的演變而或喜或悲。這是人們自身對角色的代入心理所造成的。現(xiàn)代戲通過劇中原型人物及其親屬的宣傳,能夠激發(fā)人們對其強烈的好奇心及喜怒哀樂等各種心理反應,因而會產生越來越多的情感宣傳,人傳人,且好評傳好評,從而成為宣傳利器。
現(xiàn)代戲與歷史戲雖然都能影響民眾心理,但其特點還是具有差異的。歷史戲多以歷史人物或事件為基礎進行編撰,但歷史戲的故事發(fā)生時間比較久遠,只能在情感上引起民眾的感嘆與思考,其人物原型及人物親友已無法考究,因而無法讓民眾保持長時間的懷念與激動之情。但現(xiàn)代戲不同,現(xiàn)代戲的故事源于生活,即民眾生活中的事,加之原型人物或其親友尚在世,民眾在產生共鳴以后,對于正面人物,還能因眼前的真實人物開始產生一種尊重或者崇拜的心理,從而掀起一股社會熱潮。
民眾對喜歡且崇拜的東西沒有抗拒力,若是戲劇中的人物或其親友現(xiàn)身,會讓民眾產生激動情緒。如上文提到的1928 年轟動一時的陸根榮的故事,因故事生動形象,愛情故事感人,因而戲園老板將其招到戲園,戲劇開場之前,演陸根榮的演員便把陸根榮拉到臺上與觀眾見面,哪怕他什么都不說,僅鞠躬,都能引發(fā)臺下觀眾的歡呼。這種人物現(xiàn)身的策略,勝過一切宣傳。這種原型人物現(xiàn)身的形式讓很多觀眾產生好奇,為戲劇宣傳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現(xiàn)代戲以劇中原型人物或親屬增強廣告效應,也會面臨一定的障礙,比如劇中原型人物或其親友并不是社會關注的熱點,也就是說戲劇故事吸引人,但人們對人物不感興趣,僅喜愛故事情節(jié)。另外,有些劇中故事的原型人物或其親友在社會中關注度不足,很多人只知作品,并不了解人物,因而無法以劇中人物原型或其親友出場來增強廣告效果。
現(xiàn)今社會媒體資訊不斷更新,廣告也層出不窮。各種媒體形形色色的廣告主人公往往是當今熱議的流量小生、現(xiàn)代偶像,他們演繹了近些年較火的穿越、耽美、考古探險等由小說改編的網劇,人氣很高,更容易吸引觀眾的注意力。戲曲廣告難以在這些廣告中獨樹一幟。雖然戲曲是中國藝術文化的一個重要門類,但現(xiàn)代社會生活的演變影響著新時代人們的審美及日常心理,因而戲曲這種傳統(tǒng)文化的廣告容易被淹沒。
現(xiàn)代社會信息傳播迅速,且信息傳播形式多種多樣,任何行業(yè)及產品都能通過廣告進行宣傳,廣告宣傳出現(xiàn)飽和,人們對廣告存在一定的戒備與抵觸心理。大多數(shù)人認為,只要進行宣傳,就是為了多賣東西,因而現(xiàn)代廣告逐漸成為人們習以為常、不為所動的形式。戲曲宣傳廣告若想在廣告中脫穎而出,吸引人們的注意力,可謂難上加難,若宣傳有趣,或許能引人駐足;若宣傳不出彩,反而容易引發(fā)人們的漠視或抵觸心理。
如今傳媒形式多樣,可將現(xiàn)代戲某劇目廣告與當下流行的主題結合,與現(xiàn)代流行的抖音平臺、現(xiàn)代綜藝選秀偶像、熱度較高的流量藝人等合作。再者,可利用觀眾喜愛的本地、本國文化資源,多在廣告中融入一些中國符號、民族文化、地方風情元素,如京劇中的“臉譜”元素等。廣告人員可以進行巧妙藝術設計,與有趣的伴手禮或時下流行的飲品(如星巴克、茶顏悅色)等結合,制作原型人物或角色的卡通漫畫或漫畫版的限定產品。另外,還可讓戲中原型人物或其親友參加中國傳統(tǒng)節(jié)目,比如時下比較熱門的“中國詩詞大會”等,以此來對相應劇目進行宣傳。
戲劇演出前后可進行熱場,現(xiàn)在很多藝人在舉辦演唱會時,都會邀請好友或同門進行熱場?,F(xiàn)代戲也可利用這一形式進行宣傳。如豫劇現(xiàn)代戲《朝陽溝》,雖然劇中主角的原型都已去世,但其后代和親朋好友仍健在,在演出《朝陽溝》時,就可邀請其后代、親友與演員一同現(xiàn)身,這必然會引發(fā)觀眾的好奇心及激動的情感,將現(xiàn)場氛圍推向高潮。
網絡直播已經成為主流宣傳形式之一,因此,可讓劇中原型人物或親友通過網絡直播的形式與觀眾進行互動,拉近與觀眾之間的距離。如現(xiàn)代電視劇或電影播出時,常會有演員劇外助陣,進行固定時間的網絡直播,為觀眾解答劇情或人物關系等?,F(xiàn)代戲演出時,讓劇中原型人物或其親友通過網絡直播與觀眾進行互動,對人物趣事或生活趣事進行講述,可拉近與觀眾的距離,展示親和力,推動劇情發(fā)展,讓故事和人物更加豐滿。有的現(xiàn)代戲在現(xiàn)場演出時,沒有字幕,解說就更有必要。
戲劇在演出之前,若不進行宣傳,就無法讓公眾知道劇中原型人物或其親友出場的安排。因此,在戲劇演出之前,透露消息是廣告宣傳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消息透露出去,就會有更多的人慕名而來。對此,要在演出的海報中說明劇中原型人物或其親友誰會到場,會帶來怎樣的驚喜,設置懸念,讓觀眾產生興趣,樂意前來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