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英,吳麗,吳珍,黎朝政
(廣東省第二人民醫(yī)院,廣東 廣州 510317)
重癥監(jiān)護室(ICU)是對各類急危重癥患者進行監(jiān)護與救治的重要場所,也是醫(yī)院出現(xiàn)護理安全問題最高的一個科室。ICU接收的患者多為病情危重者,疾病類型多,病情變化快,常需要24 h監(jiān)護,且不能有家屬陪護,存在諸多不安全因素,很大程度上增加了護士的工作量,這就要求ICU護士必須具備超強的應急意識與應急能力,運用自身專業(yè)知識技能應對各種突發(fā)情況[1]。低年資護士由于工作年限短,臨床經(jīng)驗缺乏,操作技能水平較低,在臨床工作中無法準確觀察患者的病情變化,遇到應急情況時沒有足夠的能力應對,搶救治療時無法有效配合,這些問題都增加了ICU護理質(zhì)量的安全風險[2]。本研究觀察微型培訓模式在ICU低年資護士急救培訓中的應用效果及對應急能力的影響,報告如下。
選取2018年9月—2019年11月我院重癥監(jiān)護室低年資護士38 名,其中男9 名,女29 名,年齡(24.32±2.56) 歲;大專學歷21 名,本科及以上學歷17 名。所有入選護士的臨床工作年限均低于5 年;自愿參與本研究;排除中途退出研究者;排除培訓期間有3 次以上未參加培訓者。
對所有入選護士開展統(tǒng)一的ICU急救??莆⑿团嘤?,具體如下:第一,每個工作日的早間交接班后開始培訓,時間為30 min,若護士因特殊原因缺席,則對其開展單獨教學,確保每一位護士都得到培訓。第二,培訓工作由ICU科室負責教學的高年資護士擔任。第三,培訓內(nèi)容主要包括病情觀察、應急配合及搶救能力等。病情觀察包括急危重癥患者的觀察要點、觀察的正確方法、格拉斯哥(Glasgow)評分方法、顱內(nèi)壓(ICP)監(jiān)測方法、緊急問題的匯報以及搶救記錄的書寫等;應急配合主要包括急救用品的準備、熟悉急救藥物的使用、口頭醫(yī)囑的執(zhí)行、掌握急救配合的要點以及急救協(xié)調(diào)溝通的正確方式等;搶救程序嚴格按照以下規(guī)范性步驟開展:搶救人員到位—靜脈通道開放—心電圖監(jiān)護—血壓測量—給氧—機械通氣治療—采集急診標本—構(gòu)建病歷等。培訓時,首先,向護士講解病情觀察的要點,并將病情觀察的具體內(nèi)容、病情記錄的書寫方式以及注意事項進行示范,然后開展隨機提問或者是操作測試。其次,由授課者展示常見的應急物品,并對藥物的使用方法與急救設(shè)備的具體操作進行一一講解。第三,將我院ICU最為多見的病例作為示范材料,組織受訓護士開展搶救模擬訓練1 次,分別演示分工流程與急救流程,先由應急培訓小組的組員示范,再將低年資護士分為若干小組開展練習,每組由4~5 名護士組成,練習時輪流扮演不同的角色,以此強化其理論知識,提高護士的實際操作與應用能力。
培訓前后,對受訓護士進行病情觀察、應急配合、搶救程序理論知識以及操作技能等項目的考核。以我院自制的試卷進行理論知識考核,滿分為100 分,得分越高表示護士的理論知識掌握度越好;操作考核內(nèi)容:隨機選取16項ICU專科操作考核當中的8個項目,由護士長與2 位高年資護士對每項操作的流程與時間進行評分,滿分為100 分,得分越高表示護士的??撇僮骷夹g(shù)能力水平越高。
培訓后,護士的理論知識評分與??撇僮骷夹g(shù)考核評分均明顯高于培訓前,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培訓前后受訓護士的理論知識與??撇僮骷寄芸己嗽u分比較分
培訓后,ICU低年資護士的應急能力考核評分明顯高于培訓前,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培訓前后ICU低年資護士 的應急能力評分比較分
護士的應急能力主要指在臨床工作中具備的敏銳觀察能力,它能使護士及時發(fā)現(xiàn)患者的病情變化,并采用綜合分析判斷能力與熟練的操作技能,有效配合搶救工作。ICU病房的患者大部分都屬于急危重癥,患者的病情變化速度非常快,而且大部分情況下沒有家屬陪護,存在許多不安全隱患。因此,要求護士必須具備超強的專業(yè)技能與臨床應急能力。低年資護士常因為缺少豐富的工作經(jīng)驗,知識技能水平還比較低,臨床操作技術(shù)還不熟練,導致在臨床工作中難以有效地配合搶救,所以,對ICU低年資護士進行培訓,提高護士的專業(yè)技能與臨床應急能力具有至關(guān)重要的意義,也是降低ICU護理質(zhì)量安全風險的關(guān)鍵[3]。在傳統(tǒng)培訓模式中重癥監(jiān)護室低年資護士急救培訓主要是開展集中學習,在時間上有非常嚴格的要求,而且學習內(nèi)容非常繁雜,甚至經(jīng)常占用護士的休息時間,致使護士對培訓有抗拒心理,學習興趣也比較低,培訓效果不理想。微型培訓模式是一種全新的培訓模式,該模式更注重短時間的教學及重復學習,在培訓中注重理論和實踐的有效結(jié)合,以此強化學習效果。此外,微型培訓模式要求每天開展30 min的知識培訓與操作演示,學習時間相對較短,而且每天對學習內(nèi)容進行強化,可有效鞏固學習的知識與專業(yè)技能,大幅度提升培訓學習的效率[4]。進行模擬演練時,運用ICU科室最常見的病例對護士進行實踐強化訓練,激發(fā)護士自主學習能力,讓護士在不斷學習與實踐中掌握??撇僮骷寄埽瑫r鞏固學到的理論知識,全方位提升護士的專業(yè)理論知識與操作技術(shù)水平,增強其應急搶救與相互配合的能力[5]。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培訓后,ICU低年資護士的專業(yè)理論知識與??撇僮骷寄茉u分均明顯高于培訓前,表明微型培訓用于ICU低年資護士急救培訓可有效提升護士的理論知識水平與??撇僮骷寄芩?;培訓后,護士的病情觀察、應急配合以及搶救程序等評分均明顯高于培訓前,表明微型培訓用于ICU低年資護士急救培訓中,可有效提高護士準確觀察患者病情變化的能力,熟練掌握搶救程序與各程序操作的注意事項,有效縮短了護士執(zhí)行搶救的時間,全方位提升了ICU低年資護士的應急能力。
綜上所述,采用微型培訓模式對ICU低年資護士開展急救培訓,效果理想,可進一步提升護士的應急能力,降低ICU安全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