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嵐
廣播新聞評論,即廣播電臺圍繞最近發(fā)生的社會現(xiàn)象、新聞事件,對自己的觀點、立場、認識進行闡述的文章。相較于新聞報道,其日常播出量較少,但數(shù)量較少的廣播新聞評論所發(fā)揮的社會影響力卻很大。廣播新聞評論體現(xiàn)為廣播電臺指明了方向,其分析了諸多社會焦點和熱點問題,將自己的觀點與立場直接闡明,并在社會輿論的引導方面起到了積極作用,具有鼓舞人心之效,為社會生產(chǎn)實踐起到了指導性作用。由此可見,對新媒體時代的廣播新聞評論寫作進行探討的意義極為重大。
廣播新聞評論和其他媒體的新聞評論除了有著極為密切的聯(lián)系之外,同時又有明顯的不同之處。就廣播新聞評論來說,其一大顯著特征便是具有邊緣性,同時還具有跨界性。首先,和其他媒體的評論相同,廣播新聞評論也是圍繞現(xiàn)階段人們熱議的重大問題、新聞事件,闡述自己的觀點、講明道理的一種政論文體,不僅具有一定的指導性,且針對性也比較強,在新聞媒介中占據(jù)著極為重要的位置,同時也能夠做到有的放矢,而這也是新聞評論的一個共同特征,新聞性較強;觀點鮮明,思想層次高;以基層為對象,群眾性廣泛。其次,廣播新聞評論自身擁有十分突出的個性:其是“口語化評論”、“有聲評論”。和報紙新聞評論相比,廣播新聞評論和其有很多相似之處,一些報紙評論因為播出的平臺為廣播,進而變成了廣播評論。但是,廣播新聞評論的播出方式是口播,聽眾借助聽獲得信息,很快便消失,不能反復觀看。由于廣播新聞評論的主要傳播媒介是聲音,所以廣播傳播具有對受眾文化水平不高、感染力強、傳播范圍廣、傳播迅速、容易理解、接收方便、群眾性廣等優(yōu)勢,但同時也存在不留痕跡、稍縱即逝等劣勢。所以這就要求廣播新聞評論寫作積極創(chuàng)新,不斷提高寫作的質(zhì)量。
長時間以來,報紙新聞評論的寫作方法在廣播新聞評論寫作的過程中應用得較多,新聞媒體人也早已習慣運用“三段式”的方式展開創(chuàng)作。而進入到新媒體時代,由于傳統(tǒng)媒體受到的影響非常大,因而便促使傳統(tǒng)媒體文體展開了解構。若是廣播新聞稿不積極革新,仍像過去一般長篇大論,或原封不動地照著報紙的新聞稿讀,必定難以吸引受眾的眼球,不能得到其認可。對此,新媒體時代,傳統(tǒng)媒體必須積極創(chuàng)新,轉(zhuǎn)變視角。而微博的寫作方式,便可以將更多新思路提供給新聞媒體人,幫助其寫出更多優(yōu)質(zhì)的廣播新聞文本。
當前,大部分人都十分熟悉微博。其一百四十字的篇幅便可以將獨特的微博體新聞形成。此寫作方式具有短小精悍、快捷及時的特點,和廣播新聞稿的特點不謀而合。但并不是說廣播新聞稿的字數(shù)不能超過一定范圍,而表示的是廣播新聞評論寫作可以微博體的信息集中性為參考。相較于聲音感知,文字閱讀往往能夠?qū)⒏蟮南胂罂臻g帶給人們,其原因是聲音感知不能暫停,而文字閱讀則能做到這一點,因此“微評論”應成為廣播新聞評論的發(fā)展方向,借鑒微博體的長處,盡可能把觀點的直接性突出,用集中、鮮明的觀點表達贏得更多受眾的喝彩。
其實,站在所有媒體的角度來看,新聞評論的思想深度都是極為重要的一點。因為其無法直接面對觀眾,只能憑借聲音進行信息的傳遞,所以廣播新聞需要采用一種獨特的表達方式吸引聽眾,而將新聞評論的思想性提升便能實現(xiàn)此目標。首先,應選擇聽眾興趣度較高的社會話題,和人們的生活聯(lián)系密切,同時可以引起大部分人的關注?,F(xiàn)階段,網(wǎng)絡新聞平臺豐富多樣,在同一時間段,各個新聞平臺或許會發(fā)布諸多相同的新聞事件,得到各種評論?;诖爽F(xiàn)狀,廣播媒體如果想更多的引起人們的密切關注,需要借助有深度、具有獨特性和新穎性的見解將更加獨特的認知感受帶給聽眾。但又不能為了迎合群眾,用浮夸的言語,應站在正面、積極的角度確立思想觀點,借助深入挖掘,把人們認知事物的角度拓寬,對社會現(xiàn)象進行深刻剖析,把社會問題準確把握住,引發(fā)聽眾深思,使其可以從情感和思想上產(chǎn)生共鳴,如此才可以促進新聞評論質(zhì)量有效提高。
有機融合微博體的寫作方式與廣播新聞評論寫作,可以說具有十分明顯的優(yōu)勢,但網(wǎng)絡信息繁多,其中有積極的,也有消極的,很多文字信息都毫無思想內(nèi)涵,這種表達方式也被叫作“碎片化”。很明顯,“碎片化”寫作下的信息毫無深度,對受眾了解事件真相以及良好社會輿論氛圍的形成極為不利。因此,在進行廣播新聞評論寫作的過程中,萬不能忽視的一點就是和“碎片化”說“不”。
相較于傳統(tǒng)媒體,新媒體的消解力量是其最為顯著的特點,也就是消解掉廣播、報紙、雜志、通信、電視之間的邊界,將其充分融合,做到“混搭”?,F(xiàn)階段,“混搭”是創(chuàng)新廣播新聞評論寫作的有效途徑之一。
受新媒體的影響,傳統(tǒng)媒體的力量開始不斷減弱,但其具有的優(yōu)勢會一直存在,廣播新聞評論應立足于更高的角度,一覽全局,有機結合網(wǎng)絡“碎片”,同時對傳統(tǒng)的“三段論”進行簡化,融合微博式寫作和傳統(tǒng)的“三段論”,將影響力更大的輿論聲音形成。詳細來說,廣播新聞評論寫作要竭盡全力做到思想新、見解新、道理新,嚴禁毫無主見,隨波逐流。把選題和立意確定好之后,評論寫作要盡量用簡潔的話語對導論、正論、結論進行概括,嚴禁冗雜、反復,這樣很難吸引觀眾的注意力,不能把信息重點抓住。
盡管廣播新聞評論寫作簡易、成本不高,但在互聯(lián)網(wǎng)發(fā)展速度日益加快的形勢下,其和互聯(lián)網(wǎng)融合的難度仍很大,而這便會阻礙其發(fā)展,進而對廣播新聞評論寫作的發(fā)展造成影響。所以,廣播新聞評論寫作怎樣在新形勢下得到顯著發(fā)展,是現(xiàn)階段重點解決問題之一。
價值性較高的新聞并非隨時都有,所以在對廣播新聞評論寫作進行創(chuàng)新時,還應注重其寫作語言的悅耳性。也就是說,作者在寫作時應以選擇一個事件作為出發(fā)點,通過舉出多個例子增強評論話語的獨特性,通過通俗易懂的話把深刻復雜的道理揭示出來。如,可以在廣播新聞評論寫作中運用當前流行的語言,用幽默、生動的形式展開傳播。其主要是為了和時代發(fā)展保持同步,利用悅耳的寫作語言闡述相關觀點,使人們在身心愉悅的狀態(tài)下充分領悟事件背后更深層次的道理。
總之,新媒體時代,公眾對新聞評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往那種高高在上的評論早已不受公眾歡迎。新媒體時代,創(chuàng)新廣播新聞評論寫作需要如同聊天一般進行評論寫作和輿論引導,用聊天時的說話方式、用的語言、交流姿態(tài),摒棄那種說教的腔調(diào)。立足于更高的邏輯層次進行評論,不人云亦云,不消費,對新聞評論寫作方式進行創(chuàng)新,將廣播新聞評論的思想深度提高,如此才可以吸引更多人的注意,更具說服力,促進廣播媒體社會效益顯著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