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張智慧
當下信息傳播速度不斷加快,在新媒體時代,縣級廣播電視節(jié)目對基層的社會發(fā)展來說意義重大,對宣傳農村各項國家政策影響深遠。因此,新聞工作者要做好縣級廣播電視臺的新聞宣傳工作,有效把握輿論導向,提高整體新聞宣傳工作的效率和質量,從實際出發(fā),建立高效的新聞宣傳體系,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加高質量的新聞內容。
縣級廣播電視臺是我國四級辦臺體制的最基層單位,相對而言覆蓋區(qū)域較小,因此在新聞內容選擇上具有自己獨特的風土人情與特色文化。當下在文化自信的背景下,各個縣區(qū)著重發(fā)展自身的產業(yè)品牌和本土文化,隨之形成了資源獨享的特點,給縣級廣播電視臺提供了源源不斷的新聞資源。縣級廣播電臺的新聞內容一般圍繞縣委、縣政府的中心工作、醫(yī)療教育、社會民生等話題展開??h級臺新聞工作者貼近農村,了解民間實情,熟知本地受眾和本地鄉(xiāng)土文化,因此,縣級廣播電視臺雖然平臺很小,但如果能揚長避短,立足本土特色,在地域特征上做足文章,其傳播的價值和能量也不可小視。
當下城鎮(zhèn)化水平不斷加快,大量新聞方面的專業(yè)人才涌到城市中,甘愿留在縣級融媒體中心干事創(chuàng)業(yè)的人才較少,同時,部分縣級廣播電視臺出現人才斷層現象,新聞從業(yè)人員年齡偏大,年輕力量相對薄弱,部分人員難以適應當下的社會變化,基本功不扎實,對新媒體了解甚少,所撰寫的稿件政治性過強,晦澀難懂,新穎性較低,還有部分新聞稿只停留在文字層面上,并沒有深刻分析社會問題背后的矛盾。長期采取固定的風格進行播報,觀眾的興趣點不高。播發(fā)的新聞年年唱四季歌,沒有創(chuàng)新,毫無新意,新聞“八股文”現象普遍存在,造成新聞內容枯燥乏味。
當下新媒體快速發(fā)展,信息流轉速度不斷加快,而縣級廣播電視臺作為基層傳統(tǒng)媒體,其新聞的時效性有待提高,縣級臺部分新聞內容都是在當地自媒體平臺上已經發(fā)布過的,內容陳舊,加之時政新聞較多,觀眾對縣級廣播電視臺的節(jié)目興趣不強,因而,新聞的時效性和可觀性有待提高。
部分縣級廣播電視臺辦臺水平不佳,樣式古板,節(jié)目單調,內容乏味,長此以往,觀眾難免會出現視覺厭倦。此外,部分縣級臺新聞從業(yè)人員缺乏專業(yè)的技能素養(yǎng),所撰寫稿件內容比較空洞,脫離群眾的真實生活。更有甚者,部分工作人員斷章取義,嚴重影響了新聞的真實性和客觀性,內部缺乏完善的信息監(jiān)督機制,新聞的可信度和準確度不高,致使部分縣級臺收視率不高,宣傳效果不佳。
縣級廣播電視臺作為黨和政府的喉舌,起著聯系群眾的橋梁和紐帶作用。與其他的自媒體不同,縣級廣播電視臺具有一定的銜接效能和協(xié)調效能,因此在新時期縣級廣播電視臺宣傳工作過程中,要堅持黨的基本路線,深入群眾生活,明確黨媒在新農村建設中的輿論引導作用,為黨的建設和經濟社會發(fā)展營造良好的社會輿論氛圍。
縣級廣播電視臺要自覺置于黨的領導之下,從思想層面到行為層面,要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服務社會、服務大眾,立足于大局發(fā)展,立足于當地的精神文明建設,貫徹落實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積極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維護群眾利益。在新聞事件進行公開的報道時,要充分發(fā)揮自身的社會職能,確保新聞的客觀性、時效性、真實性。
當下自媒體快速發(fā)展,縣級廣播電視臺要積極利用新媒體進行跨領域發(fā)展,擴展新聞內容,為群眾提供多樣化的交流平臺,所制作播出的節(jié)目要全面反映社會基本情況,融入更多的地域特色,打造親民的廣播電視形象,提高節(jié)目的整體質量,提升新聞宣傳效果。
縣級廣播電視臺的受眾群體為當地的人民群眾,部分受眾知識水平有限,因此在新聞制作過程中要盡量簡化新聞,新聞語言要盡量口語化,將復雜的新聞事件生動形象地描繪出來,提高受眾收聽收看的興趣。作為新聞宣傳人員,一定要不斷提高自身的素養(yǎng),在采訪過程中,要以認真的態(tài)度對待新聞事件,把新聞客觀準確地呈現在受眾面前。
縣級廣播電視臺應該多組織新聞工作者下基層舉行送溫暖活動,拉近媒體人和人民群眾的關系,有效增強群眾與政府之間的聯系,這樣有助于新聞受眾關注新聞,接受內容,解放思想。
縣級廣播電視臺新聞從業(yè)人員在采制新聞選題之初,就要多選擇一些當地生活化的主題,要充分挖掘其社會價值,結合個人經驗對新聞未來的走向進行分析,把內容的起因、經過、結果串聯起來,形成一個有價值的新聞整體,做好后續(xù)的深入報道與連續(xù)報道,形成對熱點事件的全社會關注,去除稿件內容中不必要的背景贅述和與主題無關的話語,盡量做到精簡。形成初稿之后,首先要校正錯別字,把生僻詞語改成通俗詞語,檢查固定詞組搭配是否存在問題,句子是否通暢,段落之間是否存在邏輯性等基礎問題。
縣級廣播電視臺要完善內部的人才培養(yǎng)模式,建立全面的人才培養(yǎng)機制,多舉辦專業(yè)的培訓課程,少走彎路,提高效率。此外,縣級廣播電視臺領導應該積極爭取政府支持,多爭取財政資金,加大經費投入,為整個新聞宣傳行業(yè)高質量發(fā)展奠定基礎。在硬件設施和軟件設施上加以維護,定期對云平臺、攝像機等設備進行更新維護,延長設備的使用壽命,提高新聞節(jié)目制作質量。
縣級廣播電視臺要建立完善的從業(yè)人員制度,強化新聞從業(yè)人員的基礎素質,推行全員培訓制度,請進來、走出去。每年要安排多批次優(yōu)秀人員到省臺和市臺進行學習,每期學習要大于一個月時間。也可以邀請省臺市臺的記者、編輯、制作人員來單位進行授課或進行合作拍攝,在不斷合作中提高自身的業(yè)務能力??h級廣播電視臺要不斷反思自身存在的問題,對問題新聞和好新聞進行雙向評析,堅持多元化的導向,不斷提高新聞從業(yè)人員的業(yè)務素養(yǎng)和綜合能力。
縣級廣播電視臺作為縣委、縣政府的重要宣傳機構,對全縣的新聞宣傳工作至關重要,其新聞宣傳導向事關本地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等各個方面。在新媒體飛速發(fā)展的時代背景下,縣級廣播電視臺要充分利用新媒體傳播手段,建立好微信、微博、抖音等新媒體傳播矩陣,全方位、多層次、高質量、迅速地對相關信息進行傳播。
另外,縣級廣播電視臺要想實現可持續(xù)發(fā)展,必須要具有一定的經濟效益,這也是市場宏觀經濟所決定的。在這種情勢之下,縣級廣播電視臺要不斷迎合外界市場的變化,正確處理好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之間的關系,注重新聞的賣點,在運作過程中也要明確自身的導向價值,確保新聞的客觀性和真實性,積極開拓市場,勇于迎接市場的挑戰(zhàn),形成宣傳合力。同時,在遇到重大新聞政策的宣傳報道時,要迅速反應、選取黃金時段,全方位、滾動式地進行報道,這樣可以擴大政策的知曉面。
例如,可以在傳統(tǒng)廣播新聞中融入網絡直播,有效解決信號覆蓋不全面的問題,加大資金投入,利用新技術擴大聲音信號的傳播范圍,明確內部的降噪管理方式。也可以整合搜索引擎,將節(jié)目直接同步到網絡上面,將新聞中的重點內容剪輯成小視頻,上傳到抖音、快手、火山小視頻等不同的網絡平臺中,從而增強新聞內容的影響力。
縣級廣播電視臺作為基層的新聞宣傳平臺。在新時期要明確自身的優(yōu)勢和劣勢,分析自身在發(fā)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堅持黨的領導和走群眾路線,從實際出發(fā),引入新媒體進行宣傳,循序漸進地提高自身的質量水平,同時完善內部的人才引進制度,更好地為當地黨的建設和經濟社會高質量發(fā)展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