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欣鈺
摘要:本文圍繞小學數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其解決方法進行了探討,首先指出了當代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的意識問題和教學手段中的不足之處,然后列舉了具體的例子來解釋如何轉變這一問題現狀。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問題;解決方案
中圖分類號:A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21)-36-405
引言
新時代的小學數學教育培養(yǎng)方向應該結合實際的小學生發(fā)展情況,教師要在實際教學中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同時提升他們的數學綜合能力,將新課程改革指導下的教育思想進行全面落實。在此基礎上,小學數學教師還應該根據目前教學的現狀進行分析,對當代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提出相關解決對策,以此來對小學數學課堂的教學質量加以保障。
一、當代小學數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教學方式較為單一,并且缺乏教學創(chuàng)新
大多數的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的過程中,習慣于始終保持一種教學模式,甚至從執(zhí)教開始到執(zhí)教后期從來都沒有改變過教學策略。在這種形式下的教學,不僅缺乏教學的新穎程度,未能做到與時俱進,使得新課程改革內容難以得到落實。同時,從教學的過程而言,在長期不變的教學模式下,學生的好奇心難以被驅動,久而久之,學生的學習興趣就會極大衰減,從而對學習抱有消極情緒,這種情況在新課程改革的要求下應該極力避免。
就教學的目標而言,傳統的教學方式講求填鴨式教學,因此這種教學方式下培養(yǎng)起來的學生難以面對數學知識的拓展訓練,思維模式也顯得較為單一,這樣學生的學習成績就難以提升,并且難以成為當下時代所需要的數學人才。
學生在單一的教學模式下,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掌握存在局限性,對數學知識學習的興趣也難以調動,長期的單一模式教學使得學生的學習成績和數學學科素養(yǎng)很難得到質的飛躍。
2教學側重點存在偏頗,并且部分教師過分注重成績
在應試教育的影響下,教師對于數學教育的理念仍然停留在較為傳統的形式中,傳統的數學教育理念講求以考試為中心,一切學習的目的都是圍繞考試建立的。但是隨著國家的發(fā)展和人們認識水平的提高,應試教育已經不滿足于當代的國家人才需求,同時人們對于應試教育也存在觀點上的偏頗。
一般情況下,為了促使學生能夠升學到更好的高等學府,教師承受著巨大的心理壓力,同時使得教育教學的方向偏向于教學成績的提神,從而忽略了學生綜合素質的發(fā)展。在新時代,新課程改革要求當代數學教學應該以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yǎng)為核心,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思維,構建學生關于數學的知識體系為目的,在這種形勢下,教師已經不能夠以傳統的教學理念進行數學教學,并且教學的側重點也不能夠僅僅是數學的考試分數,而應該促進學生的多元化發(fā)展。
大多數情況下,小學數學教師在評價學生的時候還是以成績?yōu)闃藴?,并未意識到這種評價的綜合性不足問題。因此,當代的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逐漸形成機械學習的模式,組織題海戰(zhàn)術,思維限于困境中,更加難以從數學教學中獲取到有用的知識和技能。
二、當代小學數學教學中問題的解決策略
1構建創(chuàng)新性課堂,提升教學效率
多元化的教學方式和新穎的教學模式不僅能夠提升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致,同時也能夠增加其主觀能動性,使得他們學習數學的積極主動性提高,從而使得當代數學教育的基本目的得以落實。
學生在多元化的創(chuàng)新性課堂中能夠更有效率地掌握數學知識,同時從根本上提升數學課堂的教學效率。在教師實現創(chuàng)新性課堂的過程中,應該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梯度教學,這種分層教學的設計理念能夠使得不同學生的學習情況都能被掌握,同時學生的發(fā)展特征和興趣也能夠得以實現,創(chuàng)新性課堂由此構建。
在實際的教學中,例如在小學四年級中《認識三角形和多邊形》這節(jié)課中,教師實現創(chuàng)新性課堂的手段就可以從學生的基礎出發(fā),結合教材中的內容構建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基本理念,以學生的生活導向為基礎,有效地掌握這一小學數學中的基礎知識點。教師首先利用多媒體工具將生活中常見的三角形、四邊形、多邊形的用具或者事物搬到熒幕上,然后利用flash對這些器物的形狀進行剝離展示,這樣學生就能夠領會到不同形狀所代表的不同事物,加深學生對于這部分內容的記憶深度。然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圖形進行觀察,詳細地描繪出三角形、四邊形、多邊形的形狀特征,這樣就能夠使得抽象的幾何圖形變得具體易學,同時加深學生對于這一部分數學知識的概念。
2注重綜合素養(yǎng)培養(yǎng),實施全面教育
針對教學成績重視程度過重這一問題,教師可以應用一部分思想轉變的內容,在新課程改革細則的指導下,對小學生的教學目標進行全面創(chuàng)新并改革,從而使得小學生意識到數學成績并不能夠代表其數學的全部素養(yǎng),學習也不是僅僅為了考試而學習的。
從數學教學角度而言,思維能力的構建和培養(yǎng)不僅是新課程改革下的教育目標,同時也是當代提倡素質教育的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方向,對于學生解決實際問題能力和數學知識生活化應用的能力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該把課堂主動歸還給學生,注重學生學習的主體性,鼓勵他們主動地探究數學知識,不再局限于對數學知識的死記硬背中,同時給予學生一定的學習技巧,使得學生的數學技巧熟練度得到提升,從而激發(fā)他們關于數學的思維構建。
在《運算率》這一課中,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形式進行學習,學生在小組討論中逐漸明確了自身在數學課堂中的主體性,同時能夠自行解決一些數學問題。然后讓學生自主探尋數學運算中的定律和規(guī)則,這樣,學生的思維能夠得到鍛煉,他們的學習能力也能夠得到提神,在小組合作的學習過程中,學生能夠針對自己不懂的問題提出不一樣的觀點,這樣學生掌握數學知識的概率就會更高。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新時代的小學數學教學應該不僅停留在教師的教學過程中,更應該注重以學生為主體的學習群體上。要讓學生切實地進行數學學習,從而提升他們的學習成效。同時教師的教學觀念也應該發(fā)生轉變,不要一味苛求以成績?yōu)橹鲗У臄祵W教育,應該適時地向綜合素養(yǎng)培養(yǎng)方向轉變。
參考文獻
[1]黃秀春.試論小學數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方法.天天愛科學(教學研究),2019.
[2]楊啟明.小學數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其解決方法探討[J].中外交流,2019,026(045):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