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小梅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1)-42-466
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數(shù)學教學活動要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課堂上要讓學生多思考、多體驗、多表達、多交流、多實踐?!比绾蝿?chuàng)造適合學生的好課堂呢?以人教版三年級上冊《數(shù)學廣角——集合》這一課為例,談一些我的教學思考。
一、以問題為導向,設計合適的導學單。
教師要深入研究教材和學生,了解學生的已有認知水平,圍繞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制作好導學單,下發(fā)給學生,讓學生自主學習,找出自己的困惑,及時反饋給老師,老師再根據(jù)學生的反饋,組織課堂教學。這樣可以大大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從而提高教學質量。我是這樣制作的導學單的(本班參加比賽學生的真實姓名):
好消息!好消息!第四屆校園體育節(jié)比賽即將開始了。三(8)班參加跳繩、踢毽比賽的學生名單如下:
跳繩:楊文宣 陳珺瑤 劉毅航 李君浩 王潔 袁匯焱 穆迪 袁靜
踢毽:劉毅航 王子瑞 楊文宣 何潤家 李君浩 張芷睿 易睿潔
這次三(8)班參加跳繩和踢毽比賽的一共有多少人?
1、根據(jù)以上信息填空:
(1)參加跳繩比賽的有( )人,參加踢毽比賽的有( )人,兩項比賽都參加的有( )人。
(2)只參加跳繩比賽的有( )人,只參加踢毽比賽的有( )人。
(3)這次參加跳繩和踢毽比賽的一共有( )人。
2、請寫出你的解題思路:
(1)圈一圈,算一算。(圈出兩項都參加的學生,再計算)
(2)連一連,算一算。(把兩項都參加的學生連起來,再計算)
(3)畫一畫,算一算。(思考:怎樣畫圖才能表示出兩項都參加的?)
要求:想辦法設計一幅圖案,把這些學生的名字寫在合適的地方。讓別人一看就知道參加跳繩比賽的有哪些同學,參加踢毽比賽的有哪些同學,兩項比賽都參加的有哪些同學,看誰的設計既清楚又簡潔,還有創(chuàng)意。
3、我的學習收獲( );我的疑惑( )。
4、跳繩和踢毽能居家鍛煉,你能堅持鍛煉身體嗎?( )。
通過填空,完成問題鏈,讓孩子讀懂題意;用圈一圈、連一連、畫一畫、算一算等引導學生學會解決問題的方法;總結自己的收獲和疑惑,培養(yǎng)學生學會總結和敢于質疑;最后,設計了問題“跳繩和踢毽能居家鍛煉,你能堅持鍛煉身體嗎?”是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人生態(tài)度。
學生就這樣根據(jù)老師的引導一步一步的去解決這些相關的子問題,最終解決主問題,從而理清解題思路、明白算理,從而學會解決問題的方法和策略。這一設計,讓每一位學生都參與到學習中來,真正體現(xiàn)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二、有效合作,釋放潛能。
從教20年的我常常思考:今天的教學會給學生帶來什么樣的影響?是否激發(fā)了他們學習的熱情?是否啟迪了他們的智慧(還是限制了他們的思維發(fā)展)?基于這樣的思考,導學單上我設計了創(chuàng)編圖案這個環(huán)節(jié)。
課上,我讓學生把課前完成的導學單與小組同學交流、整合,學生通過思維的碰撞,課堂上的發(fā)言很精彩,孩子們的創(chuàng)新能力更是令人驚嘆。
小組一:參加跳繩的學生: 參加踢毽的學生:
陳珺瑤 王 潔 楊文宣袁匯焱 穆 迪 劉毅航
袁 靜 李君浩楊文宣 王子瑞 張芷睿劉毅航 何潤家 李君浩易睿潔
這一組的學生代表是這樣介紹的:“我們把楊文宣、劉毅航、李君浩這3位學生放在中間挨著,這樣便于對比觀察,一眼就看出這3個人是兩項活動都參加了的。一共有:8+7-3=12(人)?!焙⒆觽兒苡邢敕ǎ粌H畫圖簡潔,還給我們介紹了對比觀察的方法!匯報時思路清晰,表達也很準確、完整。
小組二: 只參加跳繩 兩項都參加 只參加踢毽
的學生: 的學生: 的學生:
陳珺瑤 王 潔 袁匯焱穆 迪 袁 靜楊文宣
劉毅航李君浩王子瑞 何潤家張芷睿 易睿潔
這一組的學生代表是這樣介紹的:“我們把楊文宣、劉毅航、李君浩這3位學生獨立一欄,因為他們是兩項活動都參加了的,看!我們在上面還作了說明。左邊表示只參加跳繩的學生,右邊表示只參加踢毽的學生,中間表示兩項活動都參加的學生。一共有:5+3+4=12(人)。”孩子們的這一創(chuàng)造了不起?。∵@不就是孩子們自己創(chuàng)造的韋恩圖嗎?學生通過合作學習、交流,我的適時點撥,生生評價、小組互評,不僅了解了簡單的集合知識,學會了解決問題的方法,更加重要的是培養(yǎng)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釋放了學生的潛能。
三、尊重差異,分層教學。
學生的身體素質、出生的家庭環(huán)境等有差異,學習的能力也有差異,故課堂教學就需分層。因此,通過學生自主學習、小組合作學習,我課件演示并讓優(yōu)生介紹韋恩圖以及圖中各部分表示的含義,一方面促進優(yōu)生的發(fā)展(學習金字塔),另一方面幫助后進生加深理解。這時,中等生會說:“嗯!跟我的想法一樣”;后進生會眼前一亮:“哦!是這樣啊,我怎么就沒有想到呢?我終于明白了”。既讓優(yōu)生吃好,又讓后進生也能吃飽。同時讓過去的老師和家長要“我”學,變成了“我”要主動學,真正的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教師把課堂還給了學生,以學生學的情況來確定哪些該教,哪些不教。這就充分體現(xiàn)了“以學定教、因學活教”的教學理念。
總之,教無定法,貴在得法,只要學生能學會知識技能,收獲正確的情感態(tài)度和積極向上的人生觀、價值觀的課堂,在教學活動中能激發(fā)學生的思維、啟迪學生的智慧的課堂就是好課堂。我將在踐行新課程理念上不斷摸索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