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仲昀
正與人類對視的滇金絲猴。圖片提供:奚志農(nóng)/野性中國
對國內(nèi)珍稀野生動物有所關注的人,可能不記得奚志農(nóng)這個名字,但或多或少看過他拍的照片。
自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成為中國最早的野生動物攝影師之一,奚志農(nóng)已經(jīng)拍過太多國內(nèi)的珍稀野生動物。彩云之南成群出沒的滇金絲猴,青海玉樹三江源頑皮的雪豹母子,還有那些被新年第一縷陽光染成金色的小藏羚羊……雪山冰川,草地森林,山川能語,萬物生息。奚志農(nóng)用手中的設備,向世人展示了這些來自中國的神奇動物,也傳達出這個國家無比豐富的生物多樣性。
如今,拍攝了30余年野生動物之后,奚志農(nóng)的頭發(fā)變得灰白。他不再有年輕時那么多去野外拍攝的時間,他越來越忙了。2021年10月,在一個秋日的午后,奚志農(nóng)在北京接受了《新民周刊》專訪。
采訪過程中,不時有人從旁邊走過。當人們認出他,紛紛上前打招呼。他們大多曾聽過奚志農(nóng)的演講,或者參與過他組織過的環(huán)保主題活動。這些正是奚志農(nóng)近年來愈發(fā)忙碌的原因:那些沒日沒夜拍攝的時光在減少,他將有限的精力更多地投放在公眾對于生物多樣性保護理念的提升,以及培養(yǎng)更多像他這樣的野生動物攝影師。
如此一來,不得不犧牲出一部分拍攝時間,令奚志農(nóng)感到“痛苦”,但他始終堅持“用影像保護自然”的理念與自己野生動物攝影師的身份。時光流逝,帶給他的不僅僅是野生動物的拍攝經(jīng)歷,更是他對于生物多樣性保護的理解不斷豐富的過程。
1998年,時任美國總統(tǒng)比爾·克林頓訪華。在他收到的禮物中有一幅中國滇金絲猴照片。照片上,一只母猴抱著小猴,它們仿佛正在與人類眼神交流。這幅照片的作者是奚志農(nóng)。
哪怕時間已經(jīng)過去28年,奚志農(nóng)依然清晰地記著自己第一次拍到滇金絲猴時的一切。“1993年9月15日?!彼麥蚀_地說出了那個至關重要的日子。
但是在第一次拍到滇金絲猴前,奚志農(nóng)已經(jīng)在云南德欽白馬雪山尋覓已久。這是一個關于蟄伏與意外的故事。
“1992年,我在云南省林業(yè)廳工作。當時林業(yè)廳有一個電視制作部門,我在里面主要負責一些宣傳工作。常規(guī)工作之余,我也在留意這些珍稀野生動物的消息?!鞭芍巨r(nóng)告訴《新民周刊》。
終于,他和同事有機會接觸到出沒于德欽縣白馬雪山的滇金絲猴。白馬雪山自然保護區(qū),地處青藏高原南緣橫斷山區(qū)。滇金絲猴就棲息在這里,它們和川金絲猴、黔金絲猴一樣,是中國特有的靈長類珍稀動物。當年,世界自然基金會在白馬雪山開啟了一項為期三年的滇金絲猴研究計劃。但這項研究注定不容易,因為在當時,人們甚至沒有一張清晰的滇金絲猴照片。
奚志農(nóng)跟隨研究團隊,從1992年開始登上白馬雪山。前兩次歷經(jīng)艱險,但沒有任何收獲。次年8月底,奚志農(nóng)終于等來一些不一樣的消息。研究組的同事告訴他,“看到猴子了”。彼時他人在虎跳峽,得坐兩天的汽車,趕到德欽縣城,再走60公里的山路,最后翻越海拔5000米的山埡口,才能趕到營地與同事匯合。
高山森林之中,天氣瞬息萬變。奚志農(nóng)趕往營地,卻在途中突遇大霧彌漫,自己在森林里迷了路。好不容易等大霧散去,走到營地,卻被同伴告知,“猴子跟丟了”。那天晚上,失望的奚志農(nóng)忘了自己有沒有睡著,只記得山上的牧民給了他們毛毯。三人倒在牛棚里,度過了一夜。
“當時兩位同事已經(jīng)看到過猴子,可是我還一次都沒拍到過?!鞭芍巨r(nóng)說。于是,不死心的他和同事一道,又在白馬雪山上度過了漫長的一周。白天,他們外出尋找滇金絲猴的蹤影,晚上在外露營。奚志農(nóng)負責生火做飯,他們一天只吃兩頓,大米和野生菇是標配。
“用影像保護自然”這一理念的由來并非一朝一夕,而是在上述實踐中自然形成。
在那片近100平方公里的滇金絲猴主要棲息地,遍布懸崖峭壁,原始老林,荊棘灌叢。處處難走,處處是風險。夜幕降臨后,只有微弱的手電筒光如一只漂泊不定的螢火蟲,陪著奚志農(nóng)和他的同伴在白馬雪山海拔4000多米的崎嶇山道上摸索。抬頭向上看去,遠處鉛灰色的冰脊閃爍著沉重的寒光。
持續(xù)搜尋一周后,依舊沒有收獲。
意外在蟄伏許久之后到來?!昂锛S!”在奚志農(nóng)和同事下山返回營地的路上,有人興奮地驚呼。奚志農(nóng)奮不顧身沖過去,就像發(fā)現(xiàn)金子,趴在地上,將這些黑色小顆粒反復地確認。
還在冒熱氣的猴糞說明,猴子就在附近。奚志農(nóng)抄起攝像機,再也顧不上高原反應,一路沿著山脊往上奔?!吧掷锒际菢洌挥姓驹诟咛幫驴?,才能看得清楚。原本已經(jīng)沒什么力氣,那一刻不知道哪里來的力量,感覺猴糞就像強心針。原本可能要走40分鐘的路,我只用了20分鐘。”奚志農(nóng)對《新民周刊》說道。
在往上跑時,耳邊已經(jīng)傳來猴子“嘎吱嘎吱”的叫聲。等他站在崖口,俯身望去,近百米外的一棵大樹上,一個滇金絲猴“6口之家”盡收眼底!沒有心情再舍得多看一眼,奚志農(nóng)打開電源,趕緊把鏡頭推到最長焦段。當時他手中甚至沒有三腳架,只好找來一塊山石,盡力將設備固定。
他小心翼翼,又滿懷激動地按下了錄制。這時,他才舍得透過取景器,靜靜地看向不遠處的滇金絲猴。大公猴作為一家之主,坐在樹上悠閑鎮(zhèn)定地啃著松蘿;兩只母猴抱著兩個幼小的孩子并肩坐在低處,另一只稍大的幼猴獨自偎依在母親身邊。
從這一天開始,這種身披黑白相間毛發(fā)、有著厚嘴唇的神奇動物,不再只是奚志農(nóng)一個“沒有拍到的心愿”,而為他打開了“用影像保護自然”的新階段?;叵肫鹱约旱呐臄z經(jīng)歷,奚志農(nóng)坦言,“用影像保護自然”這一理念的由來并非一朝一夕,而是在上述實踐中自然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