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 胡小紅
(1.榆林市第一醫(yī)院骨科,陜西 榆林 718000;2.通用環(huán)球西安西航醫(yī)院影像科,陜西 西安 7100210)
脛骨平臺骨折是一種臨床常見的下肢骨折,大部分患者是由于從高空墜落或者外界直接暴力,導致脛骨與股骨下端發(fā)生骨折,影響患者的運動功能[1]。過去檢查骨折位置,臨床上多使用X線,X 線簡單、經(jīng)濟。但脛骨平臺解剖結構十分復雜,對于脛骨平臺位置骨折,X 線難以全面反映關節(jié)面損傷狀況,可能出現(xiàn)漏診的情況[2]。隨著多層螺旋 CT 的發(fā)展,脛骨平臺骨折診斷逐漸廣泛應用CT檢查。CT檢查可以立體反映骨折的各種形態(tài),提高關節(jié)密度分辨力。本文探究64排螺旋CT和普通X線對脛骨平臺骨折的診斷價值。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脛骨平臺骨折患者100例。隨機分成觀察組和對照組,各50例。觀察組中男36例,女14例,年齡20~65歲,平均年齡(45.3±5.7)歲,其中重物砸傷9例,運動傷12例,高空墜落8例,交通事故傷21例。對照組中男37例,女13例,年齡21~66歲,平均年齡(45.6±5.30)歲,其中重物砸傷8例,運動傷13例,高空墜落7例,交通事故傷22例。納入標準:外傷病史明確,經(jīng)過確診,符合影像學和病理學標準;損傷至入院時間為7 d以內(nèi);患者知情同意;入院前未接受其他手術治療。排除標準:合并嚴重的其他器官功能衰竭征象者;合并血管神經(jīng)等相關嚴重并發(fā)癥者;有精神疾病者;臨床資料不全者。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所有患者分別進行64排螺旋CT和普通X線檢查。(1)X 線檢查:使用X 線機,患者取仰臥位,檢查膝關節(jié)正位、側位。掃描參數(shù):電流500 mA,電壓50~70kV,25 mS,影像歸檔、通信系統(tǒng)存儲圖片。(2)64 排螺旋 CT檢查:患者取仰臥位。使用飛利浦Brilliance 64 排螺旋 CT 機。掃描參數(shù):層厚0.5 mm,層距 0.5 mm,電流120~280 mA,電壓 120kV。以膝關節(jié)為中心,掃描從脛骨上端至股骨下段。骨皮質受損程度、骨小梁重點觀察。向工作站傳輸數(shù)據(jù)。軟組織窗寬 200~400HU,骨算法窗寬 1500~2500HU。實施骨算法、軟組織算法等重建。進行多平面重建、最大密度投影、容積重建等處理。均由兩位副主任醫(yī)師進行讀片。
1.3觀察指標 診斷金標準為手術時觀察到的結果,評價 X線、CT 檢查結果。比較兩種檢查方法的Schatzker 分型準確性;比較兩種檢查方法的錯位程度檢出率;觀察比較兩種檢查方法的塌陷程度檢出率。
2.1兩種檢查方法 Schatzker 分型準確性比較 脛骨平臺骨折患者應用CT檢查的Schatzker 分型Ⅰ型、Ⅱ型、Ⅲ型、Ⅳ型準確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種檢查方法 Schatzker 分型準確性比較[n(%),n=100]
2.2兩種檢查方法錯位程度檢出率比較 應用CT檢查脛骨平臺骨折患者錯位程度0級檢出率明顯低于X線檢查(P<0.05),Ⅰ級、Ⅱ級的檢出率,明顯高于X線(P<0.05),見表2。
表2 兩種檢查方法錯位程度檢出率比較[n(%),n=100]
2.3兩種檢查方法塌陷程度檢出率比較 應用CT檢查脛骨平臺骨折患者塌陷程度0級檢出率明顯低于X線檢查(P<0.05),Ⅰ級檢出率高于X線檢查(P<0.05),見表3。
表3 兩種檢查方法塌陷程度檢出率比較[n(%),n=100]
目前,臨床診斷骨折的常規(guī)方法是X線平片檢查。但對于復雜的脛骨平臺關節(jié)面受損情況,X 線片重疊二維圖像不能全面反映。不能有效對關節(jié)面塌陷、細微的骨折顯影,影響分型的準確性,可能出現(xiàn)漏診問題[3]。64 排螺旋 CT可以多角度觀察脛骨平臺骨折,為臨床治療提供有效的參考。
本文結果顯示,脛骨平臺骨折患者應用CT檢查的Schatzker 分型Ⅰ型、Ⅱ型、Ⅲ型、Ⅳ型準確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并且在應用CT檢查脛骨平臺骨折患者錯位程度、塌陷程度中,比普通X 線更具有明顯的優(yōu)勢。與林偉欣[4]、劉小龍[5]研究結果一致。
X線片很難清晰顯示標準的解剖體位圖像,影響診斷的準確性。關節(jié)面塌陷、骨折細節(jié)等,X 線片檢查也存在局限性,無法多層次掃描觀察,只能提供二維圖像,對分型的準確性造成影響[6]。相比X線檢查,64 排螺旋 CT具有明顯的優(yōu)勢。64排螺旋 CT檢查可以獲得清晰的三維圖像,利用VR 重建法等強大的后處理技術提供全面的信息。應用64 排螺旋 CT,能夠俯視脛骨平臺關節(jié)面,清晰顯示關節(jié)間隙,沿任一軸線任意旋轉顯示。在三維重建基礎上,VR 重建法可以進行透明化,對內(nèi)部信息、表淺信息都可以清晰顯示,可以了解細節(jié)情況,比如關節(jié)面塌陷、骨折等,能夠整體切割處理,以及解體處理關節(jié)圖像[7]。MIP 重建圖像中,對同一掃描層面的骨折線完整走向,也通過骨與軟組織的密度差,從而清晰顯示。MPR 重建法可以改變層厚和角度,從而了解碎骨片的位置、大小、骨片,骨折線的細微狀態(tài),顯示關節(jié)的對合關系,準確診斷輕微塌陷骨折、裂紋骨折。64 排螺旋 CT空間分辨率更高,可以一次掃描獲得64層圖像信息,掃描速度快。
綜上,X 線檢查診斷脛骨平臺骨折雖然簡便、經(jīng)濟,但分型的準確性有一定的局限,64排螺旋 CT比X 線檢查優(yōu)勢明顯,可以有效提高脛骨平臺骨折的診斷準確性,促進患者的治療。